分享

《中医脏腑理论实例讲解》(五)脾在志为思

 淄水渔夫 2012-08-13
(五)脾在志为思

理论阐要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考、思虑,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如《灵枢·本神篇》说:“因志而存变谓之思”。思,虽为脾之志,但亦与心主神明有关,故有“思发于脾而成于心”(《甲乙经》)之说。正常的思考问题,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影响,但在思虑过度、所思不遂等情况下,就会影响气的正常运动,形成气结,所以《素问·举痛论篇》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由于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气结于中,使脾气不行,导致脾的运化升清功能失常,常可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闷,眩晕健忘等症。故说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临床应用 临床见到由于过度思虑而导致的不思饮食,脘腹胀闷、眩晕、失眠、健忘等症可从脾论治。


失眠、纳呆

刘某,女,32岁,1992年4月1日就诊。半年前,丈夫出国,遂相思不已,茶饭不思,神疲体倦,懒于言语,渐至失眠,心悸气短,精神恍惚,大便不畅,舌淡苔薄白,脉濡细。证属心脾两虚证,用归脾汤加味。处方:党参15 g,白术12 g,黄芪15 g,当归12 g,茯神15 g,炒麦芽15 g,龙齿20 g,远志6 g,酸枣仁30 g,木香10 g,龙眼肉12 g,鸡内金15 g,合欢皮30 g,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5枚,3剂,水煎服。服药后,食欲稍增加,精神状态和失眠均有好转照上方继续加减服用12剂后,诸症悉除。

【按语】本案失眠,纳呆,病机为心脾两虚。本例因思虑过伤及于脾气,暗耗于心血,心血不足不能上奉心神,以致心脾两故用归脾汤加味,以健脾益气,养心安神,用药与病机相合,故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