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名扬天下,这要归功于吴承恩著的古典小说《西游记》,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给火焰山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唐朝边塞大诗人岑参有诗云:“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书称之为“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火焰山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至吐鲁番桃儿沟,形成一条赤色巨龙,横卧于吐鲁番盆地,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最高峰海拔831.7米。
火焰山形成于喜马拉雅山运动期间,距今1.4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岁月,跨越了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几个地质年代。它主要由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
火焰山所处的吐鲁番盆地,是中国海拔最低、最热的地方。夏季,赤日炎炎,流火飞升,热浪喷涌,绛红色烟云蒸腾缭绕,热气流不断上升,红色砂岩熠熠发光,恰似团团烈焰在燃烧,气温可达48摄氏度,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