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中易解《三十六计》之四以逸待劳

 成为亨特 2012-08-15

新中易解《三十六计》之四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一、计名:以逸待劳,从历史故事中概括而出。战国时期,管仲在管理齐国内政时,就实行军事训练,实际上是在备战。赵将李牧镇守雁门关时,长期不同匈奴作战,其实是在积极备战,所以后来一举大破匈奴。

 

二、解语: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局面。而不是采取直接进攻的方法;这是从损卦中推演出来的计谋。

 

三、易解:

1、“损刚益柔”是损卦的彖辞,即以其彖辞来占,其卦画是(110 001)。“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意思是说:减损,是减损下方,增益上方,方向是由下往上进行。减损之时只要心存诚信,就会大吉,没有过失,可以长久持续,进行得很顺利。减损之道靠什么来体现?两竹盘的祭品,就可以用来祭祀。奉献两竹盘的祭品必须适时,减损下之阳刚以增益上之阴柔也要适时。事物的减损增益、盈满亏虚,都是配合其时而自然演变的。

2、此计与第三计“借刀杀人”都是用损卦来推算,但两计所依据的客观形势不同。第三计的卦眼是“比”,而第四计的卦眼是损刚益柔的“有时”。

3、损刚益柔是损卦的基本卦理,就是减损下之阳刚以增益上之阴柔。若以整个国家论,上卦为朝廷,下卦为民间;人民缴纳钱粮以维持朝廷的开支,这是封建王朝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但彖辞在这里特别强调了“有时”,万物的减损增益、盈满亏虚,都是随着时间自然演变的。为了治理国家让人民有时蒙受一些损失是必要的,但必须象万物的消长盈虚一样,有个时间的自然限制,不能一年四季月月催赋逼粮,而应该根据收成的时间,年时的好坏,随时增减人民的负担。这就是损下益上有道,损刚益柔有时。

4、彖辞把“损刚益柔”放进时间限制中是极有深意的。在战术中,“刚”指进攻,指昂扬亢奋的灭敌气势;“柔”指防御,指默默无闻的艰苦操练。“损刚益柔”就是不正面进攻敌人,压抑住激烈的情绪,积极防御,培养坚韧的意志。“损刚益柔”的“有时”是指在敌强我弱的时段内,进攻不利,只有防御;过了这个时间段,再“损刚益柔”就是战略失误。防御是为了进攻,损刚益柔是为了将来能弃柔用刚,可见用“损刚益柔”战术时,我方必定是处于劣势。

5、损卦之象是山高泽低,艮属阳卦,兑属阴卦;山雄健豪迈,泽恭顺柔弱;泽要想战胜山,只有假作谦卑,以自己的渺小来显示山的伟大,使山越益狂傲麻痹,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自己就可以悄悄地扶植势力了。此时若不将阳刚气派深深韬晦,一旦被山察觉,就会前功尽弃。可见“损刚益柔”之法,还有个控制内部情绪的问题,非大智大勇者很难将这一策略推行成功。

6、战争形势与万物一样,随着时间的推进,都在自然而然的起变化。弱小者因自强不息而日益强大,强大者因狂傲麻痹而日益衰弱。等到我方羽翼丰满或大举进攻,或引敌入境瓮中捉鳖之时,便可随心所欲而无往不胜。

 

四、按语:以逸待劳就是操纵敌人的方法。兵书上说:“凡先到战场等候敌人的,从容安逸;后到战场仓促应战的,疲劳不堪。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操纵敌人而不被敌人操纵”。兵书讲的是战争中的劳逸关系,而这里探讨的却是把握战争主动权的问题,其主要宗旨不在于选择地形以待机破敌,而是在于用简单控制复杂,用不变化对付变化,用小变化对付大变化,用静止对付活动,用小量活动对付大量活动,好像圆心用转动来对付无穷无尽的广大四周一样。如:孙膑为齐国军师,齐军攻入魏境后,孙膑用减灶计诱庞涓亲率骑兵突进,又在马陵道设伏,使庞涓兵败自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