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方版四万亿能否救中国

 摩羯天尘 2012-08-15
2012年08月15日 06:07 AM

地方版四万亿能否救中国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7月宏观数据可谓疲软,粉碎不少经济学家预计经济年中触底反弹的乐观判断,各大机构开始调整对于全年增长8%到9%的预期。中国经济到底有多差?

7月CPI同比涨幅下滑至两年半谷底,同时进出口增速双双下跌,出口增速为1%,远低于6月11.3%水准,而进口增速为4.7%,也低于6月的6.3%增幅;与此同时,工业增加值与固定资产投资等关键数据亦低于市场预期。

数字不尽如人意尚只是开始,当大家争论宏观经济硬着陆或软着陆,中央政策层面放松与否犹在迟疑,实体层面硬着陆已经开始。与此同时,各地开始以“稳增长”为招牌的自救行动,纷纷计划各类上马项目,宁波、南京、长沙出台不同版本刺激计划。其中长沙宣称计划投资超过8000亿元,而传言贵州将出台发展规划高达3万亿元——对此,外界称之为“地方版四万亿”。

对比2009年上一个四万亿,地方版四万亿有什么不同?当年四万亿中,中央所出部分不足当年GDP总量的5%,主要通过政府财政与银行融资支撑资金来源;对比之下,地方版四万亿资金来源尚不明确,而刺激力度之高则令人错愕。

不可忽视的是,各地地方政府也是市场的主要玩家,萧条之下,地方政府的日子也不好过,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趋势延续,网间更有不少地方政府破产传言。

根据中国财政部信息,7月全国财政收入10672亿元,同比增加808亿元,增幅为8.2%,增速较6月的9.8%继续放缓,财政部亦将经济增长放缓作为税收收入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相比去年超过24%的收入增速,恍若隔世,尤其是考虑到地方政府的机动财力泰半来自土地出让金,今年更已出现大幅下滑。

钱不是万能,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税收乏力是地方版四万亿的动力,也是其短板所在。近期除了各个地方版本的四万亿,我们听闻更多的是和税费有关新闻,从沈阳到武汉等地,传出因商户因畏惧打假而关门也在逻辑之中。

反观长沙,对比其刺激计划目标8000亿,2011年长沙市去年全年的地方财政总收入为668.11亿元,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19.3亿元。根据媒体报道,长沙市上半年重点工程投资完成额仅为年度计划的31%,重大商务项目累计投资额仅为年度计划的21.78%;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底,重大项目2012年累计完成投资额仅56.04亿元。

更进一步看,在没有银行以及债市等金融体系明确支撑之下,当前地方四万亿能否获得足够融资令人狐疑。不难看出,地方版四万亿出发点仍旧是政绩,借“稳增长”之名包装投资冲动。

在财政资金吃紧之下,地方政府的如意算盘不外乎是:以区域政策、产业政策结合争取项目规划,一旦获得发改委审批之后,依靠招商引资、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外来资金,政府自己并拿不出多少真金实银。

换而言之,地方政府画了一个大饼,试图作为美好蓝图获得各方政策、资金支持。问题在于,如果全局政策宽松不够的情况之下,地方版四万亿很可能难成大气候,只是“慷他人之慨”的假象。

笔者曾经多次撰文剖析四万亿的诸多弊端(具体参见《一个四万亿就够了》),地方版四万亿同样也存在类似问题。投资拉动见效快,但地方政府并无能力挑选最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也不具备运作项目的能力。投入巨资之后,往往不过是在已经产能过剩的行业中增添新产能,或者押注错误的技术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