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成人教育特点的研究
2012-08-15 | 阅:  转:  |  分享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成人教育特点的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成人教育特点的研究》课题组



本课题是在1995年市成人教育科学研究指导委员会进行课题招标时,由浦东新区钦洋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的李杰同志投标而中标的。

本课题从分析农村城市化对农村成人教育的要求和影响着手,研究市郊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成人教育的特点,为提出从现在起到2010年前后市郊成人教育的发展构想提供依据,这是一个应用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研究课题。其中也涉及到农村成人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趋势和作用,以及相应的对策,以充分发挥农村成人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功能,促进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农村成人教育自身完成向城市社区化成人教育的转化。

在课题研究的开始阶段,首先调查了上海郊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和方式,并认真总结了浦东新区和部分区县的几个城郊型、都市型乡镇成人教育的办学经验,在这个基础上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充分讨论,最后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现将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成人教育的概念

本文所讲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成人教育,是指在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城市化要素构成尚未完成之前这一动态过程中原来农村地区的成人教育;从地域上说,以本市郊区为主。所以作这样的界定,因为在构成城市化的诸要素中,虽然城市人口集中程度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还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劳动力素质和转移、乡镇企业的发展等好多方面;而且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类型的地区,农村城市化的标准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农村城市化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所要研究的正是处在这样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农村成人教育,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



二、城市化促进了农村成人教育

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我国的农村城市化可以有多种表现形态,但其主要特征至少应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所包含的10个因素,即:⑴基础方面,包含人口集中程度和工业化水平2个因素。⑵容量方面,包含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市场发育、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事业5个因素。⑶潜质方面,包含人口素质、劳动力转移程度、乡镇企业发展水平3个因素。衡量的标准由于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也不一定强求一律,但比较一致的看法大体上要达到下列指标:

①人口集中程度,其中非农业人口要占75%以上;

②工业化水平,其中非农产值比重达90%以上;

③经济实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8000元以上;

④产业结构调整,三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以上;

⑤市场发育,每万人拥有250个以上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

⑥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贫困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在2%以下;

⑦公共服务事业发达,每万人拥有650部以上电话机,每个医生平均服务人口不足550人,每百人每天拥有报纸超过10份;

⑧人口素质较高,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年以上;

⑨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二、三产业的比重达70%以上;

⑩乡镇企业发展快,农村人均乡镇企业收入达2500元以上。

可以看出,如以上述标准衡量,上海市郊除个别指标外,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城市化的要求。然而对于上海郊区,特别是浦东新区来说,它的城市化目标完全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农村型城市,而是要建成国际一流的城乡相融的新城区。这个定位表明,必须用发达国家发展城市目标应达到的标准来衡量:如到2010年,一、二、三次产业的劳动力构成比例将为2:39:59,非农业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比重均要达到95%以上,都高于全国标准20个百分点等等,大大超过全国城市化的平均水平。实现高标准的城市化指标,建设好城区、城镇和新型农村居民点住宅群,最终将使上海市郊,特别是浦东新区中农村地区的体制、机制及生活方式与城市融为一体,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

我们说农村城市化促进了农村成人教育,主要是指高标准的农村城市化对农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这种需求将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⑴随着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大量人口导入,非农业人口比重扩大,如何使原来的农民摆脱传统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真正成为现代城市的居民。

⑵由于大量农田被占用,大批的征地农民需要再就业。就业方式的变化要求成人教育及时提供帮助,为其组织必要的基础培训和职业训练,使其能迅速地适应新的环境,从农民顺利地转变为职工。

⑶伴随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城区面积扩大,农村的村镇变为街道居委,社区管理方式的变化和城市生活方式的逐步确立,对干部和居民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成人教育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及时的培训和正确的引导。

⑷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使劳动力在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转移进一步加速和日益频繁;生产手段的更新,使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这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成人教育必须更好地为其提供服务。

⑸城市文明对农村的影响日益扩大,要求成人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农村城市化向农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农村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行政区划也处在不断变动之中,昔日农村的乡镇村队,正在变成今天的或明天的街道、居委,而这些新进入城市化地区管理序列的街道、居委中,事实上还存在着不少农民,在地域上又往往与尚未变动行政区划的农村乡镇犬牙交错,使管理上的难度更大而要求更高。在这样一个十分深刻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于世代居住农村,长期从事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原有农民(包括已经进入乡镇企业的农民)来说,带来的变化将是极其深刻而久远的,主要有:农民角色发生了转换,要从农业劳动者变为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从农民变为城市居民;由于城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将产生显著变化;随着农村城市化而带来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对农民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和城市在生活习惯和传统观念方面的冲突和碰撞等。

农村城市化对农民带来的变化,向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为:

⑴教育的高要求与教育对象的低素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成人教育必须高起点、高要求,才能满足农村城市化对成人教育提出的新需求,但从教育对象看,他们又是刚从农民转化而来的城市居民和企业职工,以及需要接受再就业培训的大量下岗职工,如何完成这样的教育任务,是这些地区成人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

⑵城市教育的大量介入渗透,和农村成人教育资源的不足与事业的萎缩同时存在,这是面临的第二个严重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原来城市地区的大量成人教育院校、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和部分普通大中专学校,也迅速地向原来的市郊农村辐射,纷纷介入,而农村地区原有的成人学校却因校舍、设备、师资等诸多原因,特别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造成了一方面高层次学历教育与中高阶段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而另一方面,中等学历教育又因生源不足而日益萎缩。

⑶办学的社区化趋势与一乡(镇)一校的原有办学格局之间的不协调,是面临的第三个挑战。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展,撤乡镇建街道,形成社区化管理的新格局已成必然趋势,加上原来城市街道在教育经费渠道、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与农村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别,与原来农村地区一乡(镇)一校的办学格局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都碰到一连串新的问题,如何打破这种旧的办学格局,形成适应新建制的办学新格局,将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⑷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化教育手段之间的交叉,也是农村成人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教育的高要求,必然要求更新教育手段,但又要保存传统教育方法中那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对成人学校干部教师的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⑸对于处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地区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来说,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把管理的宏观性和指导的微观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村成人教育在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能更好地发挥促进作用,也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⑹农村成人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转换,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原来的一套内部管理机制是适应农村管理体制的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但在新的条件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矛盾,必将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必须在办学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转换,才能适应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成人教育的需要。



四、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成人教育的特点

为了迎接这样的挑战,必然对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成人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要根据农村和城区相互交错和衔接的实际,率先形成新颖的办学格局;要根据处于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必将快于一般农村地区的实际,率先形成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根据农村城市化必将改变农民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率先构建终身教育的体系,并在这个构建过程中,使成人教育真正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必将要求管理体制和手段率先进行变革,以促进这些地区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成人教育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主客观的条件不同,要求不同,因此它们与其他地区农村成人教育相比,除了具有一些共同之处外,更有其不同的特点。总的来说,这些地区的农村成人教育逐步形成了新的领域,成为一种城乡混合型的成人教育,它既是农民的教育,又是市民教育的一部分。这类教育有别于原来城郊型的农村成人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市民转化的农民,为扮演新的社会角色而必须具备相应的角色能力提供帮助,使他们明确应该担负的权利和义务,减少和避免角色转换中的盲目性和无准备状态。这将是一种人力资源高效开发的教育,就是把原来属于低素质或较低素质的农民,通过教育和培训,开发其智力和潜能,使其迅速地成长为新型的具有较高素养的城市劳动者、各项各业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或专门人才,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它的特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十个方面:

⒈服务范围的社区性。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区的开发,迅速地改变了乡镇管辖的范围和方式:除原乡镇企业外,大批企业的进驻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征用了大批土地,使乡镇管辖范围日趋缩小;同时因征地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和城市动迁居民的入住,加上大量流动人口的进入,使原属乡镇范围内的人口迅速增加,又需要当地乡镇政府加以管理,形成了新的社区;加上行政区划的变动,又使城区的街道与周边的农村乡镇相互交错,形成打破地域界限的更大的社区,这是处于农村城市化进程这一动态过程中的农村,不同于其他农村地区的一个显著特点。所以处于这类地区的农村成人教育,它的服务范围必将突破原来意义上的乡镇范围,即乡镇行政管辖的范围,而要扩大到乡镇所属地区,甚至更大一点的社区范围,使农村成人教育带有明显的社区性。

⒉培训对象的复杂性。

由于农村与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农民与社区居民构成不同,农民与市民在观念和传统上的差别,以及对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求上的差异,使一般农村地区的成人教育并不注重培训对象的构成,成为处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成人教育不得不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对象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文化技能培训的对象扩大。除了少数继续从事都市农业的新型农民外,还有村镇企业和各类合资、独资企业的职工,以及因产业调整而形成的下岗人员,特别是从传统农业转移出来的大批农村劳动者,包括大量的征地农民和外地民工,他们都需要接受相关的职业技能训练,以提高就业竞争的能力,更好地为发展经济服务。就是说,不仅这些地区在文化教育方面需要有从基础教育到初、高中阶段不同层次的教育,而且在职业技术方面,也需要能满足从蓝领到白领不同对象需要的各类教育,这种教育内涵的丰富性和教育过程的全程性,使接受培训的对象有了进一步扩大。

⑵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的对象更广泛。以往以离退休人员和养老农民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特别是陶冶情操的艺术教育、闲暇教育等教育活动,由于在城市化进程中,对于改变传统观念、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必将倍加重视,得到更快的发展,所以学习的对象将更加广泛:除了原有对象外,还有大量的城镇和新村居民,并将逐步扩大到所有的社会成员。

⑶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使受教育的对象进一步延伸。因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成人教育,把自己看作是整个社区的一部分,必然把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校外教育,视作自己工作的又一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在这样的农村地区,成人教育对象的全员性在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得更为复杂,将比其他农村地区更早地形成以整个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的社区教育新格局。

⒊学习内容的职业性。

如前所述,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成人教育,由于既要承担征地农民的上岗培训;又要承担因产业结构调整而产生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或转岗职工的培训;还要对外来劳动者的基础技能培训;有些还要承担全日制初中应届毕业生的职业预备教育;此外,还有对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或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所有这些教育培训工作,将构成这些地区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而这些培训内容的职业性,就成为其一大特点。正是这种职业性的培训特点,直接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切身利益,学会一种或多种职业技能,不仅是一种当前谋生的手段,而且关系到今后的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因而成为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有力地推动着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

⒋教育任务的紧迫性。

与其他农村地区的成人教育相比,其培训的各项任务将更为紧迫,这是因为:

⑴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展。

要使农村经济能适应城市化进展的要求,必然要求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于是不仅要对乡镇企业的职工,就是对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才能适应劳动力在各产业内部与产业之间转移的需要。由此可见,培训工作的成败和培训任务的能否及时完成,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直接的影响。

⑵直接关系到城市化进程的速度。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步伐,需要多方面条件的配合,而教育培训是其中的重要一条。对征地农民的培训,直接关系到经济开发的速度;对广大农民的政治思想教育,将关系到农民传统观念的改变和建立新的生活方式等等。而发达的成人教育,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其本身也是城市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⑶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应该包含物质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而成人教育对于这两个方面的提高都有直接的关系。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就业竞争的能力,可以尽快做到“安居乐业”;通过教育,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而在农村向城市过渡的过程中,应该使广大农村居民分享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应该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才能使农民对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义充满信心,更加热爱党和政府,热爱社会主义,而成人教育在这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⑷直接关系到社会秩序稳定的大局。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成人教育还担负着稳定社会秩序的特殊使命。由于这些地区的农村正处在社会快速的变革之中,因此各种社会矛盾也就表现得特别明显,有时还相当尖锐。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当事人不能正确对待,造成激化,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当然要使社会安定和稳定,必须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和教育的多种手段,才能做好,而最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教育,既可使受教育者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能采取正当的方式去解决有关问题;也可使受教育者明白事理,化解矛盾;通过有关法律知识的普及,将使行政、法律和经济的手段取得更大的成效。

⒌教育内涵的养成性。

由于农村居民长期处在自然经济状态下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习惯等与城市化进程的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特别是在接受城市文明的辐射过程中,好多对于城市居民说来属于常规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还是要从头学起的事情,带有明显的养成性质。就是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由于要从事一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工作,要掌握一些对于他们来说是全新的技术或实际操作,因此必须从最基本的劳动保障、法纪法规、规章制度等学起,与城市职工相比,实际上也带有养成教育的色彩。这个时期农村成人教育从内涵来看,所以带有养成的特点,是由农村向城市转化这样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⒍办学方向的多元性。

多元的办学方向是由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和培训对象的扩大两个方面所决定的。

从学历教育的角度看,由于这些地区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相对高于其他农村地区,或者这些地区对劳动者的文化学历层次有更高的要求,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成人教育的办学层次必将逐步上移,以中高层次为主。

从职业技术、岗位培训和实用技能教育角度看,首先要求进行普及性的初级培训,并在这个基础上,向中高层次发展,而以初、中层次(等级)教育为主,辅以少量的高级工培训和继续教育,这是为现阶段这类地区对劳动者技能素质的要求所决定的。

从社会文化生活教育角度看,更是面广量大,包括养成教育在内的最基础的政治思想教育、文明健康教育、艺术家政教育、人口教育、老年教育、环境与自然教育等等都必须抓紧普及,应以低层次为主。

实事上,城区居民或是即将成为市民的农民,比其他农村的农民有更高的素质要求:不仅要有更高的文化学历层次,而且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更要有国际大都市市民必须的文明习惯。对成人教育来说,就要有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更为丰富的教育内容。按照现代大都市评估的标识与现实相比,文化、思想、观念、意识方面,比起经济指标、物质形态方面差距更大,要达到这些方面的要求难度更高。因为对农民来说,从小农的意识转变为市民的意识,从小农经济的观念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观念,这是一个质的变化。成人教育就要为完成这种转化服务。特别是要对各级的党政企管理干部进行城市化意识的教育,以促进城市化的进程。

由此可见,这些地区的农村成人教育功能将得到全面发挥。既要通过专门人才培养、企业职工教育等途径,增强劳动者适应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发挥它的经济功能;又要发挥成人教育的政治功能,培养农民成为“四有”公民,使他们成为具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精神人格的从业人员,以适应农村急剧向城市的转化;还要发挥成人教育的文化功能,使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过上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正因如此,它的办学方向必然是多元的、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单向的。

⒎时间安排的灵活性。

在我国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对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来说,必将先于其他农村地区确立市场经济的体制,因此那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干部、职工利用工作时间学习的办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求学者的需要。但是培训对象的复杂性,又决定了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在职的从业人员学习时间业余化,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下岗职工、待业人员和部分干部、技术人员的培训进修,则多数采取一半工作时间、一半业余时间的方式。对于离退休人员的老年人教育则全部在白天进行。加上双休日、三班制,使业余时间的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适合于不同对象不同要求的学习安排,已经成为乡镇成校办班、招生中优先考虑的因素,灵活的时间安排成为办学竞争中的重要措施。以上海浦东为例,五十年代兴起的村民夜校,到了八十年代的乡镇成校,基本上成了日校,即使是村、企业办班,也大多利用白天的时间。而到了九十年代,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则又形成了“白天书声朗朗,夜里灯火辉煌”的局面,多年办不起的夜班重新兴旺了起来,适合于三班制职工学习的同一内容安排二次不同时间教学的选择式班级,和适合于居住地分散但白天集中上班打工族的傍晚班等都已经出现。

⒏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为了满足不同对象在不同的时间里接受不同内容和层次的培训和教育,这些地区的农村成人教育必然要突破单一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特别是在技能培训和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将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如现场操作和指导、技术练兵和比武、岗位实习和案例分析,以及各种形式的自学辅导、广泛开展的读书活动、组织相关竞赛和参观考察等等,都将成为教育培训的有效组织形式。随着成人教育实践的发展、认识的深化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将使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成人教育,与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诸多文化宣传活动日益融合,从而使对成人教育的涵义和理解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认识更加接近。

⒐教学设施的先进性。

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办学方向的多元化,以及学习对象的复杂性和学习时间的灵活性,都在客观上向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成人教育,提出更新教学设施的要求,事实上正在逐步走向城市化的成人教育已不能按原来传统的一套办法来教学,而应广泛采用幻灯、动画、录音、录象、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媒体来进行。同时还要利用广播、电视、甚至网络等手段开展远距离教育,并充分利用图书馆、电影院、博物馆、实习实验基地等社会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适应虚拟化教学和学习个别化的发展趋势。

发展成人教育,必须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成人教育,大多是属于社会公益性的教育,所以除少数储备性职业技术教育,可以由求学者支付部分学费外,更需要当地政府(包括村镇和街道)以及企事单位给予必要的投资。而这些地区日益发展的经济,也为配置先进教学设施、更新教学手段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所带来的教育培训市场的生源竞争,也为更加广泛地使用先进教学手段提供了内在动力。

从上海市郊,特别是浦东乡镇成校目前的教学设施来看,拥有电脑房的已很普遍,配有语音室、投影仪、多媒体等设备的已经不少,复印机、胶印机、摄像机、传真机等也有相当数量,有的已在着手装备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等设备,以更好地适应社区全体成员的各种学习需要。教学手段比起其他农村地区来,其先进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⒑管理体制的开放性。

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成人教育对象的广泛复杂,办学方向的多元和发挥功能的全面,决定了成人教育的办学社会化和社会化办学的必然趋势,因此在管理体制和方式上,必然要从教育内部封闭式的行政主导型管理,向开放式的面向整个社会的行业指导型管理转化。改变以往把整个社会的成教办学活动纳入政府管理框架之内的做法,而代之以除政府宏观管理之外,所有的微观管理都可借助于各种社会力量来进行,实现管理的多元化和社会化。这是因为这些地区一般存在政府或政府部门的办学和社会力量的办学两个体系。对于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来说,对前者除了机构审批和办学监督以外,还应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而对于后者,只需要通过审批立案和办学监督来进行宏观调控,其他的各项日常管理,则完全可以通过成人教育的各类中介性公共服务机构,特别是带有行业协会性质的成教协会,采取协商原则,指导、协调它们的办学活动,进行间接管理。

五、农村城市化加速了农村成人教育改革的进程

农村城市化对农村成人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村成人教育办学模式。

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模式,历来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学习要求的变化而逐步变化的。从总体上说,农村地区的成人教育由于受管理体制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限制,基本上还是一种以区(县)和乡(镇)二级政府办学为主体,在村和企业设立办学点为必要补充的,比较单一的办学模式。但在向城市化过渡的进程中,这种办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一方面是市区大量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渗透和扩张,另一方面是大量的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纷纷建立,参与教育培训市场的竞争,这样二个方面的压力,必将迫使农村成人教育加快改革的步伐,逐步形成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性的多元化办学模式。

⒉加速办学指导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⑴为了完成城市化进程中各项成人教育的任务,就要努力吸收和引进城区以及其他城市化进程中先进地区的办学经验,为我所用,使原有农村地区成人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⑵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更加有利于对国外成人教育新理论、新思想的吸收和利用,可以更好地借鉴国外成功的办学经验,以促进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

⑶为了满足城市化对农村成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必须从办学观念和指导相思上进行转变和更新,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要素的全部实现,使这些地区性的成人教育中,市民教育的因素逐步增加,农民教育因素不断减少,最终完成从农民和市民教育混合的成人教育向城市社区成人教育的转化。

⒊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要使农村成人教育能适应城市化的要求,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改善办学条件,使各类教育资源能更好地得到优化配置。如:

⑴城市教育资源参与农村地区的成人教育,对农村成人教育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应该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有序、合理的运作,把城市的一部分教育资源吸引过来,为更好地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服务。

⑵要从城市化趋势和规模效益的角度,重新考虑和调整原来区(县)成人学校的布局和专业设置。随着城市化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变更,重点扶持那些已经具有一定办学规模和水平的成人学校,发展特色专业,提高办学层次和规格,逐步打破一乡(镇)一校的格局,形成以区(县)成人中、高等学校为龙头的,部分乡(镇)成人学校为骨干的,联合地区中其他乡(镇)成校为辅助的,吸收部分市区教育资源和社会力量办学单位为补充的,布局较为合理的新的办学体系。

⑶加快示范性乡镇成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示范性乡镇成校的建设应该成为调整布局和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档次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无论是区(县)的教育主管部门或是乡镇本身,都要紧紧抓住这个契机,把示范性乡镇成校建设好,以增强竞争能力,更好地适应农村城市化对农村成人教育的要求。

⑷充分发挥各类成教基地,特别是乡镇成校的辐射作用,增强与宣传、文化等部门的协作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加强村、居委和企业等基层办学点的建设,以形成覆盖整个社区的办学网络,满足各类人员的学习需要。

⒋为加快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成人教育运行机制,加速实现成校内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实行科学化管理。这包含二个主要方面:

⑴要探索建立新的成人教育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必须是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成人教育各种变化的,不仅十分活跃而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它的内涵应该包括主动适应的办学机制、良性循环的投资机制、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以及相应的管理机制、动力机制等等。

⑵实现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随着农村城市化和现代化教学设施的配置,教育观念的更新,农村成人教育的管理现代化和实行科学化管理的问题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特别是城市化进展快的地区,以计算机程序教学为代表的现代教学设施的大量配置和应用,如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乡镇成校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也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大大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⒌积极支持和鼓励社会化办学。办学社会化,是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必须持积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主要体现在:

⑴要主动接受城市成人教育的辐射。当然这种辐射应该是有利于农村成人教育健康发展的,与农村成人教育能相互合作、互相补充的,同时也要有序、依法进行的,而不是盲目接收、无序发展的。

⑵对于社会力量的办学,应根据积极支持、严格管理的原则,逐步把社会力量办学纳入农村成人教育的体系之中,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使其在发展整个农村成人教育事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农村城市化必将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而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又将促进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作为成人教育的工作者,就要深刻领会和认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成人教育的特点,从这些特点出发,因势利导,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和进一步发展,让农村成人教育在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课题组顾问:顾耕麟

组长:李杰

成员:姚天德金星火顾根华陶国强叶申江俞培德

俞顺良倪仁如王滨海高志康

执笔:姚天德李杰

审稿:顾耕麟



(1998年4月20日定稿)















































-2-



-1-







献花(0)
+1
(本文系向春阁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