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只要树立起正确的观念、信念,就能够得到人生道路

 传统文化网站 2012-08-15

【原文】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1闲,敢问至2道。”

老聃曰:“汝齐3戒,疏瀹45心,澡67而精神,掊8击而知9。夫道,窅10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1112: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13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14,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15也。邀16于此者,四肢强,思虑恂17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18,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19,圣人以断之矣!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加损者,圣人之所保20也。渊渊21乎其若海,巍巍乎其若山,终则复始也。运量万物而不匮。则君子之道,彼其外与!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此其道与!

“中国有人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直且为人,将反于宗22。自本观之,生者,喑2324物也。虽有寿夭,相去几何?须臾之说也,奚足以为尧、桀之是非!果蓏25有理,人伦虽难,所以相齿26。圣人遭之而不违,过之而不守。调而应之,德也;偶而应之,道也。帝之所兴,王之所起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27然勃28然,莫不出焉;油29然寥30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31,堕其天袠32。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33,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33。”

【译文】孔子问老聃说:“今日安闲无事,请问您最大的道是什么?”

老聃说:“你要进行斋戒,疏通你的心灵,清净你的精神,打破你的智慧。那道路,是深远莫测难以言说的呀!我将为你讲说其有边际的简概。凡昭明显著之物都生于暗昧浑沌,分类有形之物生于无形,精神来源于引导,形体生于精气,而万物以形体相生。所以具有九窍之生物都是胎生,具有八窍之生物都是卵生。它来的时候没有形迹,它去的时候不见边际,没有固定的通道和居处,广大光明而四通八达。谋取于它,就四肢强健,思虑恭谨通达,耳聪目明。用心不疲劳,应接外物不用防备。天得不到它不会高,地得不到它不会广,日月得不到它不能运行,万物得不到它不能昌盛,这就是道呀!况且博学之人不一定真知,善辩之人不一定有胆略,圣人是截断这些的。如那想增加也无法增加,想减少也不能减少之道,是圣人所依靠的。深远渊博啊它就象大海,高大巍峨啊它就象大山,它在终而复始地运行,运用计量万物而不匮乏。然而君子所行之道,岂能自外而得到?万物都前往资取它也不匾乏。这就是道啊!

“国中有这样的人,既不是阴性也不是阳性,住在天地之间,只是暂且把他称作人,他将要返回他的本根去。从本始观察,所谓生,不过是气之聚集而已。虽然有长寿和夭折,相差又有多少呢!只是片刻之间的一种说法,怎么能够以它来确定尧和桀的是非呀?瓜果各有其条理,人间伦理关系虽然复杂,也可以排成伦序的。圣人遭遇此类事不背离,过去了也不固守。调和顺应这一切,便是规律;偶合顺应这一切,便是道路。帝业因此而兴盛,王业因此而兴起。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就象骏马驰过缝隙一样短暂,忽然之间而已。蓬蓬勃勃生长兴起,无不发生出来;变化消逝,无不趋于消亡。已经变化生出,又变化而死去,生物为其同类之死而悲哀,人类为其亲人之死而伤悲。解开自然的束缚,毁坏天然的束缚,纷坛宛转,魂魄将归去,身体也随之消亡;这就是最大的复归呀!从没有形体达到有形体,又从有形体变为没有形体,这是人所共知的,不是将至于大道之人所从事的,这是众人所共同议论的。那些达于道之人不议论,议论之人则未至于道。用聪明就不能执拿大道,善辩不如沉默。道是不能闻知的,闻听不如闭塞,这就叫最大的找到。”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人生的道路是可以寻求到的,但这个人生的道路却很难把持,不象我们拿持东西一样可以紧紧握住不放,所以,仅用聪明智慧是不行的。老子大谈道的玄而又玄,深远渊博啊它就象大海,高大巍峨啊它就象大山,它在终而复始地运行,运用计量万物而不匮乏。因此,道是从人的内心得到的,也就是说,只要树立起正确的观念、信念,就能够得到人生道路。

——————————————————

【注释】1.晏:(yàn)通“安”。《诗·卫风·氓》:“言笑晏晏。”《庄子·山木》:“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礼记·月令》:“以定晏阴之所成。”《汉书·诸侯王表》:“而海内晏如。”这里用为平静、安逸之意。

2.至:(zhì志)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诗·周颂·雍》:“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管子·权修》:“朝不合众,治之至也。”《管子·枢言》:“贤大夫不恃宗,至士不恃外权。”

3.齐:(qí奇)通“斋”。《诗·召南·采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管子·轻重己》:“同族者入,殊族者处。皆齐。”《左传·昭公十三年》:“使五人齐,而长入拜。”《论语·乡党》:“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国语·楚语下》:“而又能齐肃衷正。”《礼记·中庸》:“齐明盛服,以承祭祀。”《仪礼·士冠礼》:“齐则缁之。”《孟子·公孙丑下》:“弟子齐宿而後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这里用为斋戒之意。

4.瀹:(yuè月)《管子·侈靡》:“至乐而雕卵,然后瀹之。”《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篇海类编·地理类·水部》:“瀹,疏瀹开涤也。”《文心雕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这里用为疏通之意。

5.而:(ér)古同“尔”。代词,指“你”或“你的”。《诗·大雅·桑柔》:“予岂不知而作。”《左传·昭公二十年》:“余知而无罪也。”《国语·吴语》:“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庄子·徐无鬼》:“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慎而言也,人且知女。”《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欲利而身,先利而君;欲富而家,先富而国。”

6.澡:(zǎo)《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仪礼·士虞礼》:“澡葛綕带。”《说文》:“澡,洒手也。”这里用为洗澡或浸泡之意。

7.雪:(xuě血)《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广韵·薛韵》:“雪,拭也。”唐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这里用为擦净、揩干之意。

8.掊:(pǒu)击、抨击。《庄子·逍遥游》:“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战国策·秦策》:“勾践终掊而杀之。”

9.知:(zhī支)“智”的古字。《管子·幼官》:“器成不守经不知,教习不著发不意。”《老子·四十七章》:“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礼记·中庸》:“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荀子·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韩非子·扬榷》:“主上不知,虎将为狗。”《列子·汤问》:“汝多知乎?”这里用为智慧、才智之意。

10.窅:(yǎo)深远。《庄子·逍遥游》:“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篇海类编》:“窅,深远貌。”唐韩愈《本政》:“茫乎天运,窅尔神化。”

11.崖:(yá牙)古通“涯”。泛指事物的边际、界域。《庄子·人间世》:“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庄子·天道》:“生熟不尽于前,而积敛无崖。”

12.略:(lüè掠)《管子·侈靡》:“略近臣合于其远者,立。”《庄子·大宗师》:“我为汝言其大略。”《荀子·修身》:“君子之求利也略。”刘知几《史通》:“加一字太详,减一字太略。”《文心雕龙·物色》:“略语则阙,详说则繁。”这里用为简明、简洁、简略之意。

13.伦:(lún)《荀子·富国》:“人伦并处。”《礼记·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尚书·大序》:“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汉贾谊《过秦论》:“廉颇赵奢之伦。”这里用为类之意。

14.道:(dào)《书·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管子·牧民》:“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荀子·正名》:“故明君临之以势,道之以道。”《韩非子·扬榷》:“四海既藏,道阴见阳。”《史记·留侯世家》:“乃学辟谷,道引轻身。”这里用为引导,疏导之意。

15.皇:(huáng)即“煌”的古字。《书·洪范》:“建用皇极。”《诗·大雅·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诗·周颂·雍》:“假哉皇考,绥予孝子。”《荀子·赋》:“皇天隆物,以示下民。”《说文》:“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王者,三皇大君也。”这里用为光明,“大”之意。

16.邀:(yāo)《论衡·自然》:“尧则顺天而行,不作功邀名。”《文选·刘峻<广绝交论>》:“冀宵烛之末光,邀润屋之微泽。”《龙龛手鑑·辶部》:“邀,求也。”这里用为希求,谋取之意。

17.恂:(xún)《书·立政》:“知忱恂于九德之行。”《论语·乡党》:“孔子於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礼记·大学》:“‘瑟兮僩兮’者,恂慄也。”《汉书·冯参传》:“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进退恂恂。”这里用为严肃恭谨之意。

18.方:(fāng)《易·鼎·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书·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墨子·备城门》:“毋百以亢蒺犁,壁皆可善方。”张纯一集解:“方,同防,御: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方,假借为防。”这里用指为防御、防备之意。

19.慧:(huì卉)慧是指这个人善于理解、想象,有才华,有胆略,聪敏而有口才之意。《周书·谥法》:“柔质受谏曰慧。”《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墨子·修身》:“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孟子·尽心上》:“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韩非子·喻老》:“而慧者不以藏书箧。”《贾子·道术》:“亟见窕察谓之慧。”

20.保:(bǎo)《书·酒诰》:“保越怨不易。”《诗·大雅·崧高》:“往近王舅,南土是保。”《诗·大雅·烝民》:“缵戎祖考,王躬是保。”《诗·大雅·常武》:“王舒保作,匪绍匪游。”《诗·周颂·烈文》:“惠我无疆,子孙保之。”《诗·周颂·天作》:“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左传·僖公二十年》:“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这里用为依靠、仗持之意。

21.渊:(yuān)《诗·邶风·燕燕》:“其心塞渊。”《诗·鄘风·定之方中》:“秉心塞渊,騋牝三千。”《诗·小雅·采芑》:“伐鼓渊渊,振旅阗阗。”《诗·商颂·那》:“鞉鼓渊渊,嘒嘒管声。”《管子·宙合》:“若晦明,言渊色以自诘也。”《小尔雅》:“渊,深也。”这里用为深远、渊博之意。

22.宗:(zōng)根本、主旨、宗旨。《管子·白心》:“建当立有,以靖为宗。”《庄子·应帝王》:“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国语·晋语》:“礼宾矜穷,礼之宗也。”《广雅·释诂三》:“宗,本也。”《神僧传》:“讲说之日,正标宗旨。”

23.喑:(yin音)聚气貌。《庄子·知北游》:“自本观之,生者,喑醷物也。”《集韵·寝韵》:“喑,喑醷,聚气貌。”方以智《东西均·译诸名》:“物起于喑醷。”傅平叔《蚊赋》:“生者喑醷物也,奚足以为尧舜之是非。”

24.醷:(ài)聚气貌。《字汇·酉部》:“醷,聚气貌。”《集韵·寝韵》:“喑,喑醷,聚气貌。”明方以智《东西均·译诸名》:“物起于喑醷。”清傅平叔《蚊赋》:“生者喑醷物也,奚足以为尧舜之是非。”

25.蓏:(luo)《周礼·天官·甸师》:“其野果蓏之属。”《管子·宙合》:“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阴。”《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令发五苑之蓏、蔬、枣、粟,足以活民。”《韩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蜯蛤。”《说文·艸部》:“蓏,在木曰果,在艸曰蓏。”这里用为草本植物的果实之意。

26.齿:(chǐ耻)指年龄。《管子·八观》:“则齿长辑睦,毋自生矣。”《礼记·曲礼》:“齿路马有诛。”《礼记·文王世子》:“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按年龄排列。

27.注:(zhù柱)《诗·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管子·度地》:“因大川而注焉。”《说文》:“注,灌也。”左思《吴都赋》:“振盪注流。”这里用为灌入、注入之意。注然:如水之涌流。

28.(bó博)《荀子·非十二子》:“勃然平世之俗起焉。”《广雅》:“勃勃,盛也。”马融《长笛赋》:“气喷勃以布覆兮。”这里用为兴起、旺盛之意。勃然:如苗之茁壮生长。

29.油:(yóu)流动的样子,自然而然地产生。《楚辞·惜贤》:“油油湘江。”《庄子·知北游》:“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史记·司马相如传》:“自我天覆,云之油油。”

30.寥:(liáo)《老子·二十五章》:“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庄子·大宗师》:“乃入于寥天。”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犹焦明已翔乎寥廓。”《汉书·邹阳传》:“今欲使天下寥廓之上。”《说文》:“廫,空虚也。字亦作寥。”这里用为空虚、寂静之意。

31.弢:(tao韬)《左传·成公十六年》:“乃内旌于弢中。”《庄子·知北游》:“解其天弢。”这里用为束缚、禁锢之意。

32.袠:(zhì志)同“帙”。用布帛制成的包书套子。《庄子·知北游》:“解其天弢,堕其天袠。”《说文》:“帙,书衣也。”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合为三帙,三十卷。”这里用为束缚之意。

33.值:(zhí执)《诗·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这里用为持、拿住之意。

34.得:(dé德)《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易·文言》:“知得而不知丧。”《庄子·秋水》:“至德不得。”《礼记·大学》:“虑而后后能得。”这里用为找到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