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杀生 集体名义下的个体阉割

 太阳初照 2012-08-15

《杀生》:集体名义下的个体阉割

2012-5-3 21:10:28

/杀手里昂Leon

整部影片从头至尾都弥漫着一股惊悚悬疑的压抑气氛,牛结实之死成为观众心头始终萦绕不去的疑团。然而,导演并非只是向观众讲述一个带有惊悚意味的悬疑片那么简单。导演只是借牛结实之死”这一叙事外壳间接表达个体的反抗在群体力量的名义下遭受阉割的过程,是对于当下社会现状的隐喻表达,实则是一部荒诞的现实寓言。

影片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故事的荒诞意味。装在麻袋里的牛结实(黄渤饰)被野蛮的村民先是一顿暴打,然后又将其扔下几十米的悬崖,而令人惊叹的是,牛结实从麻袋里钻出来之后竟然毫发未伤,依然活蹦乱跳,精神抖擞,祸害村民。其实整部影片犹如孙猴子被如来佛祖所降服的寓言故事,只不过导演以现代的手法进行重新的包装,其对于集体(权威)对个体(个人)个性阉割的表达却如出一辙。牛结实就好似一只泼猴,生性顽劣,难以驯服,整个镇子被折腾得鸡犬不宁,全镇人躲之唯恐不及。而以镇长(马精武饰)为首的全镇村民就好比如来佛祖,代表排除异己,打压个性的权威统治阶层。最终代表着个性与反抗意识的牛结实在集体的名义下以“心由境生”的设计死亡被阉割。

影片的故事背景设置在1940年代初的西南一隅的一个偏僻小镇,然而,封闭的环境有意的模糊淡化了故事的时代背景,这样不但可以因为无涉及敏感问题顺利的通过影片的审查,还可以让导演在影片中肆无忌惮的表达心中所想。湿润的气候,闭塞的空间,深幽的巷道都为影片渲染上一层诡谲气息。导演通过种种环境的渲染为观众讲述了一个设计死亡的故事,“牛结实之死”这个疑问也成为推动影片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而影片中的医生“我”(任达华饰)成为带领观众去追踪线索,解开观众疑惑的当事人。任达华饰演的医生是以一个外来人的身份进入长寿镇的,他和观众的视角是一致的。当一个外来人插手“牛结实之死”,介入镇子的事情,全镇人对于他的到来是持排斥态度的,从全镇村民对其探究“牛结实之死”而纷纷阻挠便可想而知。而与此类似,影片也故意强调了牛结实这一外来人的身份,这种身份的地域性设置也显示了长寿镇村民保守封建,固步自封的愚昧落后。“长寿镇”这个名字的含义也是寓意深刻。因镇上大多数老人年龄过百而的名长寿镇,而为了打破长寿镇老人的长寿纪录,镇长却将镇上的一位老者供奉起来,请专人伺候并且时刻记录其打破长寿纪录的时间,可谓荒诞。而牛结实出于好意给长寿老者喝酒而使其猝死,这一疯狂举动固然挑战了全镇村民的道德底线,这无疑颠覆破坏了镇上村民所长期建构起来的保守规则与约束。在这种保守的规则约束下,生性自由、桀骜不驯的牛结实必然会受到集体名义下的阉割。

当某种邪恶被冠之以集体的名义之后,这种邪恶就会不自觉的演变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当牛结实一次次的践踏长寿镇的道德规则,将祖宗传统宗教似的制度毁坏殆尽时,牛结实也便成为了长寿镇所有村民的众矢之的。而比起残暴粗鲁的直接将其扔下悬崖,以“心由境生”的设计死亡让牛结实消失则更符合长寿镇村民们那副道貌岸然的嘴脸。影片中对牛结实实施“阉割”过程的刽子手是牛医生(苏有朋饰)。牛医生也是长寿镇的村民,只不过长大以后离开了长寿镇,接受了外界的文化与教育,从其金丝眼镜,蓄着胡须等外表衣着可以看出他与其他村民的不同。另外影片通过闪回叙事也交代了之前牛结实与牛医生的一些矛盾。所以,这次牛医生的“设计死亡”可以看做是一次复仇。牛医生便是利用了这次集体名义下的“正义”对牛结实实施的一次报复行为。

整部影片呈现出一种癫狂怪诞的诡异风格,片中的牛结实几乎始终处于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影片经常用一种高速运转的跟拍镜头和快速凌厉的剪辑来表现牛结实的疯狂,被镇上村民追打,偷窥接生婆与油漆匠偷情,耍无赖撒泼等等。牛结实以桀骜不驯,放纵自由的个性对抗着集体权威,并且大多数占据着上风。然而,影片越是表现得疯魔癫狂,给观众的感觉越是沉重悲凉。在“心由境生”的设计死亡下,通过影片前后的对比,观众明显看到了牛结实的心理防线在一步步的接近崩溃边缘,之前张狂傲慢的个性在集体的谎言之下被慢慢磨平,进而自己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如果一个人的心已死,那么任凭谁都无法拯救他。我们不禁感叹,个人的力量在集体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当整个集体都要与你对抗,我们才知道个体的力量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文化都是以强调共性、打压个性为主,主张集体主义原则至上,个体要服从、顺应集体,任何个体利益都不能逾越于集体利益之上。这种传统文化观念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国民的个性与自由。很显然,本片中导演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所遵循的定式是持否定与批判态度的。影片中村民们对于祖法宗教式的盲从迷信与崇拜,对于异己的打压排除,对于女性的歧视与不尊重(长寿老人死后用马寡妇作陪葬)等都是站在了否定的立场。影片中的任达华饰演的医生“我”实则是导演本人的一个投影,“我”在影片中是以第一人称旁白的方式对影片进行复述的,然而,“我”并非仅仅是作为影片的一个旁观者,更是整个故事的参与者。导演借助“我”这一角色试图探究整个谜团,对牛结实进行拯救,一起对抗以镇长为代表的集体权威。然而,这种反抗犹如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最终只是成为历史车轮中的一道印记而已。

从《杀生》中我们可以看出导演管虎的野心,他用一种近乎癫狂荒诞的表层叙事隐喻的表达了一则关于现实的寓言。然而,他对于这种现实寓言的隐喻表达并不是很彻底,其实还可以走的更远。影片糅合了多种类型的杂交,使影片更具有一种多意性,从这种多意性中我们不难看出导演对于现实与商业的一种妥协。影片上映之前的海报上打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的宣传,而影片中通过频繁的闪回叙事也向观众交代了牛结实之前一系列的癫狂荒诞行为并非观众看到的真相,而是其出于好意。这种闪回镜头的设置无疑更令观众对于牛结实这一人物的命运产生同情与怜悯,迎合观众的价值认同,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影片的艺术价值。而影片最后,牛结实在村民的威逼下,为了保护自己未出生的女儿而自愿接受村民们的“设计死亡”这是牛结实的无奈选择,更是导演的一种无奈选择。

另外,与导演前一部作品《斗牛》类似,片中频繁的闪回叙事,使得影片故事的叙事稍显混乱,哎,管虎的头发还是有点乱。

标签: 国产电影(103) 黄渤(116) 管虎(27)

7.5 

杀生 (2012)

影评(295)

收藏(542)

杀生/Design Of Death(2012)
本话题来源于日志:http://i.mtime.com/3004768/blog/73640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