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黄煌教授五十味药证??吴茱萸

 弘瑞图书 2012-08-15

吴茱萸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四川等地,以色绿、饱满、香气浓烈、味苦微辛辣者为佳。《神农本草经》吴茱萸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伤寒论》人2方次,《金匮要略》人3方次。

    ●原文考证

    最大量方( 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吴茱萸用量最大,为2升。当归四逆汤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351);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则治“若其人内有久寒者”(352)。在仲景书中寒都有痛义,用于“寒”病的方药大多有止痛作用,如治“寒气”的赤丸,治“陈寒”的防己黄芪汤加细辛,治“少腹寒”的温经汤等,由此推测,“内有久寒”为腹部经常反复发作性的疼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治经常发作的腹痛、头‘痛,并见干呕、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

    最简方(4):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吴茱萸用量一升,但组成最简,且方以吴茱萸命名,则本方证对考证吴茱萸证最为重要。本方治“呕而胸满者”(十七);“食谷欲呕”(243);“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309);“干呕,吐涎沫,头痛者”(378)。可见吴茱萸汤证由干呕吐涎沫而胸满、厥冷、头痛组成。.

    其他方:温经汤、九痛丸

    温经汤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二十二)。“少腹寒”即为少腹冷痛。

    九痛丸治“九种心痛”“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治冷冲上气,落马坠车血疾”(),也是胸腹痛的病症。

    综上所述,以上含有吴茱萸的4方,均有疼痛,而以腹痛、头痛、胸痛为多,且伴有干呕、手足厥冷等。

    ●仲景方根

    吴茱萸生姜:主治腹痛、头痛而厥冷、干呕者。凡用吴茱萸者,必以此配伍。吴茱萸汤吴茱萸1升,生姜6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吴茱萸2升,生姜半斤。

    吴茱萸大枣:主治腹痛。吴茱萸汤用大枣12枚,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则用25枚,可见吴茱萸量越大,则大枣的用量就越大。

    吴茱萸人参:主治胸痛、腹痛、头痛,痛势剧烈者。仲景所谓“欲死”者。方如吴茱萸汤。也有用于腹痛而形瘦而肤色憔悴者,方如温经汤。

    吴茱萸干姜附子:主治胸腹剧痛。方如九痛丸。

    吴茱萸生姜桂枝当归芍药甘草:主治腹痛而四肢厥冷者。方如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用量                主要配伍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2    生姜 桂枝 芍药 当归 甘草 通草 细辛 大枣

吴茱萸汤                     1              生姜人参大枣

温经汤                       3    生姜 桂枝 芍药 当归 人参 川芎 阿胶 牡丹皮 甘草

半夏麦门冬

九痛丸                       1          干姜人参附子生狼牙 巴豆

    ●药证发挥

    吴茱萸主治腹痛、头痛而干呕、手足厥冷、脉细者。其疼痛为主证,其中腹痛、头痛较多见,也有胸痛者。腹痛为一种持续性的胀痛或钝痛,部位以上腹部、下腹部多见。头痛常常出现在头顶,其疼痛程度较重,常常伴有恶心呕吐,有的吐出大量清稀的涎唾,或吐出酸水苦水,或进食后即刻吐出等。也有伴有腹泻者。由于疼痛剧烈,常常四肢冰冷。患者对寒冷敏感,寒冷刺激常常引起发作。脉细是其特征。

    白芍亦治腹痛,但其腹痛呈痉挛性,为阵发性,并多伴有便秘,舌苔一般不厚;而吴茱萸所治腹痛,为持续性的胀痛,甚至胀痛如锥刺,并多伴有干呕、厥冷而舌苔白厚。细辛亦治头痛,其人也多恶寒,但其头痛多伴咳吐清涎,或鼻流清涕,偏于呼吸道;而吴茱萸所治头痛,多伴有呕吐清涎、胸满腹痛,偏于消化道。其干呕、手足厥冷、脉细,极似附子证。但附子证脉必沉微,而吴茱萸证则不然,脉象多细而弦。

    ●常用配方

    ①吴茱萸3g黄连6g(《丹溪心法》左金丸)

    应用:脘痛嘈杂、呕吐吞酸、口苦舌红、脉弦数者适用之。

    ②吴茱萸6~10g人参10g或党参15g生姜3片大枣12(《伤寒论》吴茱萸汤)

    应用:消化道疾病、神经性呕吐、血管神经性头痛见腹痛、干呕、吐涎沫、头痛、吐利而手足厥逆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