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粤东客家民间谜语浅说

 寒江读舟 2012-08-15

癸卯 真义

  一

  粤东客家民间谜语作为过去粤东客家民间文学园地中的一支奇葩,和粤东客家其他民间文学样式一样,是当地人民群众世世代代口头创作的产物,它通过隐喻和暗示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概括、描写、猜测,借以检验和培养人们的智力,在娱乐中进行知识和道德的灌输。如果说山歌是粤东客家人抒发哀乐情感的篇章,民间谚语是他们生活经验的结晶,那么,民间谜语就是他们智慧的钥匙。

  粤东客家民间谜语极为丰富,以内容可分为物谜,事谜和字谜三种,但字谜很少,其原因显而易见。我们现在从各种文字资料上看到的所谓客家字谜绝大多数是六七十年代文人们的案头创作,奇巧者固然不少,可韵味就不一样了,一般也难于被广大群众所接受,难以流传开来。典型的客家民间字谜同文人案头创作而没有在民间获得生命力的字谜区别明显,前者透露出一般泥土气息,语言也更质朴自然。试作比较:

  民间字谜:

  a、东西南北尾拖拖,

  八字擎弯刀,

  子女排排坐,

  竹头比天高。(十分好笑)

  b、一点一横长,

  擎梯上屋梁,

  围墙围呀转,

  中间一口塘。(高)

  文人字谜:

  日字加直不加点,

  莫作申由田甲猜。(神〉

  粤东客家民间谜语的成就主要通过事谜和物谜体现出来。谜语中的事和物都是生活中平平常常的事和物,就近取材和写实构成粤东客家民间谜语的一大特色。扫把是粤东客家人家家都有的,化作谜语就是:

  门角头一个老大伯,

  走出来弗里法纳(手脚乱动的样子)。

  过去粤东客家人天天用两只大木桶桃水,对此,民间谜语这样描摹:

  两兄弟,和和气,

  空肚去,饱肚转〈归)。

  所以,粤东客家人创造谜语的过程便是将日常生活艺术化的过程。

  

  粤东客家民间谜语的基本形式是长短参差的四句头短谣和两句头,三句头韵语。三句头谜语前两句为短句,后一句为长句,读起来格外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如果我们仅仅根据上述这些而说粤东客家民间谜语是一种诗歌当然不能服人,可它又的确常常是诗,常常具备诗所需要的特质。这是粤东客家民间谜语同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文人"雅"谜的一个显明的和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过去粤东客家人并没有把谜语当作纯粹的文字游戏和智力游戏,而是赋予它更广泛的意义。事实证明,过去粤东客家人总是把与自己的生活、劳动有密切联系并十分熟悉的事物,放到自己那独特的生存环境中去进行描述,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价值标准出发去理解它们,在形象的勾画中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自己的喜怒爱憎甚至某些更为深层的精神活动。

  先看下面两则谜面:

  a、铁树开花,

  朵朵开红花,

  红花结乌子,

  乌子叶下遮。

  b、红瓷盆,绿伞盖,

  十人看到九人爱。

  第一则谜面打茄子,第二则打柿子。这里,普普通通的劳动果实竟以那么鲜明的色彩,那么玲珑的样儿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仿佛从中感受到一个柔情满怀的慈母在自豪地夸耀自己的宠儿。

  小孩子坐在坐栏里,大阿姐过来喂食,逗趣,这种生活镜头地方色彩太浓了,据此,粤东客家人制作了一则谜语,描绘出一幅意境温馨的乡村民俗图,给人以很高的美感享受:

  四支柱,八楼台,

  中间一个细秀才,

  十八满姑来送饭,

  拍手莲花笑路来。

  粤东客家民间谜语中的不少作品简直就是咏物诗,有更鲜明的形象和更蕴藉的内涵;它们都包藏两重或多重谜底,猜起来韵味悠长。下面两则谜语到今天还活在人们口头上,我们读过以后绝对不会仅仅想到撑船竹筒和木屐:

  a、在娘家青枝绿叶,

  到夫家面黄饥瘦,

  不提起倒也算了,

  提起来泪洒江河。

  b、两只小船不撑篷,

  个客人坐船中,

  水路不走走旱路,夜夜客去船子空。

  这样的诗很容易使人想到于谦的《石灰吟》和《红楼梦》中借贾雨村之口吟出来的风筝诗。从其整齐的形式来看,完全有可能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了读书人的加工,不过它仍是属于民间的。

  

  粤东客家民间谜语的表现手法,即谜面表现谜底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描写法与诡词法。

  描写法是抓住事物的形状、性质、功能或名称等的特点,隐去其本身,而去描写别的与之相似的事物,从而把谜底和谜面联系起来。描写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是白描,不加修饰地把对象表达出来。例如:

  柑子皮,桔子样,

  反在中间肉在上。(鸡内金〉

  然而,更多粤东客家谜语是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来进行描写,使对象更加传神。例如:

  a、条条竹子直又软,

  刀嫲镰子劈唔(不)断。(屋檐水〉

  b、两兄弟,一样长,

  日炙火,夜靠墙。(火钳)

  粤东客家民间谜语常常同时调动两种或多种修辞手段,把对象烘托得异常热闹、生动、活灵活现,如对螃蟹:

  两个人擎丫杈,

  八个人扛大鼓,

  人家问我去哪里,

  我去石崖下。

  由于描写的角度不一样,粤东客家民间谜语中大量存在着一底几面的情况,同是人们熟悉的筷子,起码有下面两则不同的谜面:

  a、尾圆圆,头方方,

  出双人对结鸳鸯。

  b、一头圆圆,

  一头方方,

  一日行三转(次),

  一夜企(站)到光。

  头圆尾方是筷子的基本形状,但前者又突出了其成双结对出现的特点,后者则告诉人们它一天使用三次,用完竖插在筷筒里,因而构成不同的谜面。

  粤东客家民间谜语的另一种表现手法是诡词法,即在看似矛盾或怪异的情境中展示谜底事物的特征,故意造成一种离奇诡谲的局面,使猜者愈益迷惑。粤东客家人这样表现扇子:

  有风唔动,无风动,唔动无风,动有风。

  蚂蚁:

  上树唔怕高,下树唔怕跌,

  剃无毛,割无血。

  蜘蛛和鱼:

  有脚无翼,半天寻食;

  有翼无脚,水下彳亍。

  蛤蟆:

  行也坐,企也坐,

  又无耳公又无毛。

  在诡词谜语中,有更多的风趣和智慧。

  四

  粤东客家民间谜语同汉族其他地方的民间谜语以及文人案头欣赏的"雅"谜有许多相似之处,象描写和诡词就是大家共有的两种基本表现手法,然而粤东客家民间谜语又实实在在是属于当地人民大众的,这主要表现在它以粤东客家人的生活为源泉,以粤东客家人的精神、性格为灵魂,以粤东客方言为传播媒介,以服务粤东客家人的娱乐和教化为目标。

  如前所说,粤东客家民间谜语总是取材于粤东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制作和猜则谜语的过程也就是将平平凡凡的日常生活艺术化的过程,所以谜语中充满着我们所熟悉的各种事物,以及由这些事物构成的粤东客家风情画。在我们前面已经引述的谜语中,出现了刀嫲、镰子、水桶、木屐、坐栏、火钳这些过去粤东客家人时刻离不开的东西,而"高"字的谜面所展示的粤东客家乡村的古朴面貌也实在是太典型了。围墙、池塘,围墙绕着池塘,这很普通,也很有个性。有些谜语托出的某一事物是一条线索,连结着十分丰富的生活内容,可以使人们联想到很多很多。因撑船放排的那一支绿竹篙(见本文〈三〉引例),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过去活跃在韩江、梅江这些大河里的各式船队和长长的木排、竹排,浮现出船工、排工们光着上身在烈日下同风浪博斗的情形,浮现出那些有码头的沿河小镇繁华热闹的景象,让思绪在深沉雄浑的河工号子声中伸进地方历史的深处。

  粤东客家民间谜语中不仅沉积着当地人民群众的感情精华,还蕴含着他们的无穷智慧和某些可贵的性格因素。粤东客家人创作了数不清的民间歌谣、民间故事和民间谚语,培育了五句板等独具风格的说唱艺术,同时又创造了数不清的民间谜惰,而后者更能体现他们的不同寻常的才气。把谜底和谜面贴切地联系起来,在自然天成中显出奇巧,粤东客家民间谜语总体上就达到了这种境界。民间谜语又是最能体现粤东客家人幽默个性的艺术。那里面不乏嘲讽,不乏戏谑,不乏对事物的滑稽组合或漫画式表现。粤东客家人这样嘲谑吸人血的蚊子:

  六只脚子细又长,

  吹萧打鼓入洞房,

  食人一点红花血,

  一下巴掌见阎王。

  "吹箫打鼓"四字活画出蚊子那得意忘形的丑态,诙谐风趣,惟妙惟肖。这样的谜语不是要人冥思苦索,而要人发笑,在笑声中得到休息。

  粤东客家民间谜语的载体是当地的客方言,没有当地客方言就没有这种谜语的存在。客方言使它读起来合辙押韵,琅琅动听;客方言使它在描摹对象时得心应手,生动传神;客方言的通俗、纯朴和口语化使它更接近自然和生活本身,因而美得天真烂漫,亲切可爱,完全没有文人"雅谜"那样的忸怩作态。看两个实例:

  a、癫痢嫲,唔知羞,

  田头田尾打千秋。(苦瓜)

  b、细桶子,装胡椒,

  短命鬼,蹦蹦跳。(放鞭炮)

  粤东客家民间谜语来自生活,又回转去服务于生活。它有娱乐和教育两大功能,在教育培养后代方面所起的作用尤其大。过去,粤东客家人把谜语叫做"点子",猜谜语叫"抟点子",一般是大人出"点"孩子"抟",孩子们从中获得许多知识、智慧和做人的道理。在家中厅堂里的一盏油灯下,在门外晒谷坪的满地月色中,一群孩子围着某个大人"抟点子"的欢快情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粤东客家各地仍很常见,可现在却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甚为可叹!如果说近些年我们失去了不少宝贵的东西,那么,"抟点子"也是其中之一。我们绝不相信仅仅依靠电视机和电子游戏机之类能培育出优秀的后代来。

  (文章选自《客家研究辑刊》1994年第1期(总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