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与途径

 智慧旅游519 2012-08-16
谭豹

     一、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概括

    根据区位、资源、客源等方面的特点,从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因角度,总结我国乡村旅游,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乡村休闲型

    从区位看,这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具有良好交通条件的城市或城镇周边的乡村,以小型“农家乐”为代表;从功能看,以一家一户为经营主体,依托良好的自然乡间风光、淳朴的乡土人情和诱人的风味特餐,从吃、游等方面满足人们周末休闲的需求,以提供特色餐饮,简单娱乐服务为主;从客源看,主要面向城市或城镇居民,客源回头率较高,停留时间不长,市场稳定。

2、乡村度假型

    从区位看,这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旅游黄金半径之内的乡村地区;从功能看,依托优美的山水自然风光,建造乡间别墅或较高档次的度假设施,提供综合服务;从客源看,主要面向都市高收入群体,市场稳定。

3、农业观光型

    从区位看,这种类型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业化发育比较成熟的地区;从功能看,以龙头企业为经营主体,依托农业产业化项目形成的景观,为游客提供以观光旅游为主兼带吃、购、住等方面的服务;从客源看,它可以面向本地各个层面的游客群体,客源回头率高,市场稳定。

4、民俗风情型

    从区位看,这种类型主要分布在资源独特的古镇、民俗浓郁的山乡村野;从功能看,依靠独具特色的山水风光、人文风情和民俗民族文化为依托,突出乡村民族民俗文化品位,以提供特色餐饮、特色娱乐服务为主,让游客充分享受民族民俗风味,体验民族民俗风情;从客源看,主要是外来一次性游客,范围较广,停留时间可长可短,有一定的客源回头率,市场变化大。

5、景区配套型

    从区位看,这种类型主要集中在成熟的大型景区(点)周边的乡村地区;从功能看,以景观资源为依托,为景区提供吃、住、娱等配套功能,为游客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服务;从客源看,主要是景区的一次性游客,范围较广,回头率高,停留时间短,市场随景区而定。

    总之,分类标准不同,乡村旅游的发展类型与模式就不一样。上述几种类型,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往往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因此,在操作中,应因时、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统筹安排,依据实际情况和市场前景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切不可整齐划一,生搬硬套。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途径选择

1、以政府为主导

    现代意义的乡村旅游,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规划先行。二是加强扶持。要按照“少取、多予、放活”的方针,制定优惠政策,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物质条件。三是强化管理。四是注重旅游培训,要开展以旅游意识、服务意识、服务标准为重点培训活动。

2、以农民为主体

    发展乡村旅游重点在农村,主体是农民。在旅游项目投资上,可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坚持由业主带动,农民自愿参与,不搞强迫命令。在宣传促销上,农民要立足自身的特色产品,尽力塑造特色品牌,主动占领客源市场。在经营管理上,可以通过农家旅游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农民在互荐客源、旅游经营、价格调节、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

3、以市场为导向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一要用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促进土地、资金、人力等合理流动。二要面向市场,开发差异化、互补性的乡村旅游产品。三要针对客源市场制定营销策略。4、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发展乡村旅游要紧扣这一主题,严格执行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要走“农旅合一”两栖化的路子,保护好乡村的生态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要建设好游人中心等旅游设施,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要创新体制和手段,引导旅游者和经营者增强环保意识,共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乡村旅游发展应避免四个误区

1、避免一般化的误区

    乡村旅游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吸引要素,它强调特定的位置,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文化。因此,乡村旅游不等于存在于乡村的旅游,不同于以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人造景观等为吸引要素的大型景区旅游。如不跳出这一误区,则会给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市场的定位、效益的增长带来危害。

2、避免现代化的误区

    农村特有的、传统的、古老的东西是乡村旅游中最有价值的资源,乡村的建筑、民俗、民风、山水、生活以及乡间小道、乡间流溪、乡间竹林等都应保持原生态,这是乡村旅游最独特的卖点。我们强调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达到村容整洁、环境清洁、服务周到的要求,但不是将城市时尚的消费、进口的装饰品复制到农村,不是将农舍农房安上瓷砖,描上窗框,更不是要求旅游项目绝对统一化、服务程序固定化。如不跳出这一误区,乡村旅游产品就不具备差异性,就没有特色和生命力。

3、避免片面化的误区

    开发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但这不是农村全面发展的惟一手段,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够发展农业旅游,不能一哄而上、遍地开花,更不能作为政府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强迫实施。要充分结合农业、农村的实际条件、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观意愿,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把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富民产业、民心工程。

4、避免泛商业化的误区

    乡村旅游要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体农家味”的内在要求;要紧紧结合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实际状况,利用本地资源优化配置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的配套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有效安置当地农民就业、有力促进农民增收。

    综上所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符合当今时代人类生活的新需求,具有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发展好乡村旅游要立足实际、面向市场、突出特色、形成产业,要选择恰当模式和途径,走出一条适合当前农村特点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