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有跪乳恩,鸦有反哺义,何况是生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苦有乐的感性与理性集于一身的人?然而,在这个“鸟种俱全”的社会“大树林”里,“寄存”着一些无孝无义、自我至上的道德缺失之人。基于此,很多地方在选党员、选干部的用人导向上推出“新招”来量化德行、实化品行。如溆浦县委组织部规定发展入党积极分子不能触犯“九种情形”之一和山西河津市的不孝敬父母不能当领导干部,这些“硬杠杠”不但从源头上把那些“不孝子们”拒绝在党的“红色家谱”门外,而且有助于在全社会树起一面“经典”美德的旗帜,营造一种风清气正“德治天下”的“爽朗”氛围。
孝为先,德之始。一个有高尚品德之人必定有高尚“私德”,即孝道。“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一个不会孝敬父母、善待亲人的人,怎么能指望他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广德,又怎么能够寄望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德?为君子,孝字当先。正心固本,方为德之基石。
孝化忠,德之正。家贫识孝子,国危知忠臣。自古就有“家天下”的家国一体,把对父母的“小孝”内化上升为对“君王”、国家的“大孝”,从而抽象出一个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忠孝”理念,这其中的“忠”,有对自我“小家”的忠,更有对国家“大家”的忠,这是华夏儿女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厚重文化。只有“滴水孝子”之忠,才可能成为赤胆忠心地为民为国的“穿石忠臣”之忠。在当今这个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转型期,“忠”犹如万花丛中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美丽之莲,永开不败。
养厚德,行世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道法自然。只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才足以修身养性,才能不骄不躁,才能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作为人民公仆的党员、干部,只有重品行、严纪律、讲党性、养厚德,才能经得起“身外之物”的诱惑,才能经得起大风大浪的锤炼,才能经得起老百姓的考验。望广大党员干部以德润才,从一名“滴水孝子”做起,努力成长为一名“穿石忠臣”,以满腔热血为党履责、为公尽责、为民负责!
(作者单位:四川省遂宁市河东新区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