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与过年
2012年轰轰烈烈的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8月13日在伦敦谢幕,中国军团以38枚金牌名列第二,算是完成了祖国交给的任务。相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51枚金牌来说,伦敦奥运会金牌没有北京奥运会多,场面没有北京奥运会大,关注度没有北京奥运会高,但是我认为民众对奥运会的态度成熟了一些。为什么呢?
打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奥运会就跟过年一样,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几千年里,温饱一直是中国老百姓的追求目标,但总是有各种因素使老百姓达不成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老百姓平常只能节衣缩食,只有在过年这几天,才能实现自己平常无法实现的目标:吃平常吃不起的食物,穿平常穿不起的衣服,做平常做不了的事情!由于中国人强烈的虚荣心,过年又演变成一场攀比秀,仿佛过年这几天穿的比别人漂亮,吃的比别人丰盛,就能证明这你一整年就过的比别人成功,来年也一定会过的比别人成功!
这样以来,过年对于平民百姓来说防佛又变成了一个灾难,在日常的拮据生活中,还要为过年做好准备,为让一家人能过一个体面的年,过年又成了普通老百姓一个沉甸甸的负担。只有那些年幼无知的孩子才会天天盼着过年!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温饱了,年过的更有滋味了;现在人民小康了,年过的却越来越没有味道了,因为平常跟过年的区别越来越小了。但是,这却说明人民真正的富裕了,淡定了,成熟了,不以过年喜,不以过年悲。
在中国奥运会跟过年的境遇差不多,奥运会本来不过是一个世界性的体育竞技交流会,但对一个曾经有过辉煌历史而又非常虚荣的民族来说,奥运会提供了一个展现排场的好机会,跟过年一样,似乎年过好了,就能证明这一年过的都很好!于是乎年就过的越来越隆重了。
中国第一次接触奥运会是在1932年的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当时的政府与运动员一起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磕磕碰碰的参加了奥运会,刘长春做为唯一的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了100米、200米预选赛,虽然没进入决赛,但也算是打响了进军奥运会的第一枪。
52年之后的1984年7月,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在男子手枪慢射比赛中获得了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更是两个历史性的突破:第一次举办奥运会与金牌榜第一名,至此中国似乎对于奥运会已经别无所求。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中国军团也取得了不俗战绩,也许是北京奥运会消耗了国人太多的热情,国人对本届奥运会的关注度明显不高,比如我就没有在电视上看过奥运会直播,只是被动的从QQ弹出的消息框里了解了获得金牌的运动员以及奖牌榜情况,周围朋友也很少熬夜观看赛程直播。
辉煌过后是迷茫,迷茫是成熟的契机。虽然媒体铺天盖地的在宣传奥运会,那是为了兜售它们的商业广告,老百姓很淡定,这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不管中国人获得了多少奖牌,也阻止不了中国人体质下降的趋势,也掩盖不了大多数中国人都处于亚健康的事实!中国与朝鲜的金牌多于瑞士与新加坡,难道就能证明中国人与朝鲜人比别人更幸福?
奥运会与过年有很多共同点,看淡过年是需要实力的,实力才是自信的资本,但愿中国人越过越好,路越走越宽,不需要过一个非常体面的年来证明自己,也不需要奥运金牌来证实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