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鹰扬巷里寻鹰记

 苏迷 2012-08-16

苏州城内,许多巷和桥以动物为名。有些以传说中吉祥的龙、凤、麒麟为名,如卧龙街、苍龙巷、五龙堂巷、碧凤坊、东麒麟巷;有些以实际存在的动物名为名,如鹰扬巷、市鹤桥。

今天,你再难找到鹰扬巷了,因为它也已融入了干将路。

志书上记载,鹰扬巷,南与三山街、幽兰巷接邻,北与紫兰巷、豆粉园交界,旧有鹰行桥。关于鹰行桥,一种说法是清代武制,乡试揭晓的第二天,宴监射、主考、执事、武举,叫“鹰扬宴”。还有一种说法,鹰扬、鹰行都是“阴阳”的谐音,可能与其东北方向的戮桥(乐桥)曾作刑场有关。

许是鹰扬巷不长,干将路综合整治于上世纪90年代初,而在1989年的地图上,就失去了它的踪影,方位上被标上了三山街。好在地方志上还有一句,“在鹰扬巷接铁瓶巷处有座市鹤桥”,市鹤桥,今天依然可以找到,乐桥西,第一座连通干将路南北车道的就是市鹤桥。

近代“香山帮”建筑大师姚承祖,晚年就住在这短短的鹰扬巷内。

被誉为“江南耆匠”、“一代宗师” 的姚承祖卒于1938年。一生设计建筑的厅堂馆所、亭台楼阁、寺院庙宇不下千余。木渎严家花园(1902年造)、苏州人民路怡园藕香榭、光福吾家山梅花亭(作于1923年)和木渎灵岩寺大雄宝殿等均出自他手。

他根据自己在苏州工业专科学校讲授中国建筑学的讲稿和家藏秘籍图册,撰写的《营造法原》,在古典建筑业中名声显赫,影响深远。《营造法原》记载了我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做法,按各部位系统阐述了江南传统建筑的型制、构造、配料、工限等内容,兼及江南园林建筑的布局和构造。坐落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的中国庭园“明轩庭园”、加拿大温哥华城中的逸园,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洲的棂星门牌楼等建筑的设计制作,全都离不开姚承祖的《营造法原》。

与姚承祖同一时代有位清光绪年的探花,吴荫培,他的家祠也在鹰扬巷。

吴荫培自号平江遗民,出身吴县的书香门第,曾自费赴日本考察,官至贵州镇远府知府。辛亥革命后,归隐回乡。这又是一位脾气耿直,敢于直言抗争的人物,日本回国后,创办了女子师范学校,添设了幼儿园、提供银行储蓄、改良戏曲、试办水产与农林讲习所以及试验场。民国5年,吴县重修《吴县志》,聘吴荫培为总纂,未及出版,他便与世长辞。

翻来翻去,虽未在1989年的地图上找到鹰扬巷,临了,还是在1931年的苏州城厢地图上找到了确切的“鹰扬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