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经济学的故事29-虚拟世界中的网络大盗

 昵称865028 2012-08-16

  美国影片《骇客帝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用常理无法理解的网络世界。在那个由计算机控制的虚拟空间中,万物之灵长——人类,像玩偶一样被邪恶的超级电脑玩弄于股掌之间,电脑制造各种幻想控制我们的意识、满足我们的欲望,不过是为了利用人类的“生命能量”。多么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呀!

 

  没有人知道未来会不会真的是那个样子,不过在今天,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的确确已经成功的“入侵”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很多热衷于网络生存的人已经无法想象,如果失去了计算机和互联网,世界将会怎样?像比尔·盖茨这样的靠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身价亿万的人们已经开始雄心勃勃的打造“虚拟世界”了,在这个世界中“超市”、“图书馆”、“学校”、“邮局”甚至是“医院”、“银行”都应有尽有。很多人相信,万能的虚拟世界用不了多久就会真的到来了。

 

  果真如此吗?很有可能。尽管比尔·盖茨们有时很“谦逊”,但技术的进步确实已经使他们大肆宣扬的“虚拟世界”至少已是部分的存在于了我们的“真实世界” 技术乐观主义者们似乎总在对大家说:“在网络时代,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譬如说比尔·盖茨肯定就不会想到,凭借当地图书馆的几台公共电脑和《福布斯》杂志公布的“美国年度富人排行榜”,一个连高中都没有毕业的餐馆跑堂伙计,竟能成为虚拟世界中的网络大盗,令无数“生活”在这个他们自己创造的世界中的无数亿万富翁们大亡其财。

 

  这是一个只有网络时代才可能发生这样的奇案:这个18岁就遭信用卡和银行账户诈骗指控,又因在维京岛企图用一张5万美元的假信用卡兑现现金蹲了好几年监狱的超级网络诈骗犯,利用互联网完成了多年来他在真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愿望——窃走上千万美元。窃贼阿卜杜拉大胆的运用了“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名言,成功的欺骗了像美林、高盛、运通这样的金融巨无霸。利用互联网提供的虚拟世界,他不但窃取了200余名“美国最富有的人”的信用卡密码、银行账户、绝密财务资料、详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社会安全号码、甚至包括这些超级富豪母亲的名字。这样现实生活中的小伙计摇身一变就成了虚拟世界中的大富翁。

 

  如果你知道阿卜杜拉的长长的受害者名单中竟然还包括“微软”创始人之一保罗·阿伦,或者以精明著称的乔治·索罗斯,那你也不必感到奇怪。因为在虚拟世界中,账号、密码这些数字符号就是电脑识别人类的工具,在先进的系统也不过是把这个身份鉴定系统搞得更复杂,密码弄得更长一些而已。只要掌握了这些数字符号,你确实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冒充你想要冒充的人,干你想要干的事。找一个网站、设一个电子信箱、弄一部网络电话、准备一些语音邮件、在网上伪造几个金融公司的文件、利用骗来的资料发几个订单或转账支付命令。你就可以尽情的用别人的信用卡买单、捞钱了。

 

  问题大概就是这么简单。干这一行完全没有像我们想的那么高深莫测。阿卜杜拉的冒险已经向我们证明,这种技术并不复杂,甚至一个连高中都没能读完就辍学的跑堂伙计也能轻而易举的掌握。没有人知道阿卜杜拉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干的,也没有人准确的知道他究竟骗了多少钱。如果不是他在美林公司诈骗1000万美元时,财务人员多了个心眼——直接向用户本人进行了核对,天知道这个虚拟世界中的网络大盗还要“逍遥”到什么时候。

 

  阿卜杜拉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准确的意识到了我们这个虚拟世界的脆弱之处——几乎一切互联网财务系统的通病——认“码”不认人。内容相同的数字指令的作用必然是相同的。而伪造这些指令无疑要比模仿别人的签名来伪造支票或者信用卡容易的多。这些大大提高了我们生活效率的数字符号,恰恰就是“阿喀琉斯致命的脚后跟” 2001320才揭露出来的这个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信用卡账户诈骗案很现实的把互联网交易的安全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实际上,互联网上的财务活动一直都面临着支付中的安全问题。只不过这次“警报”拉得太响了而已。

 

  可以肯定,单纯依靠密码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而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兴趣肯定会大打折扣。出于对安全的担忧,人们放弃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易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19951018,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诞生时才被取名“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这家银行没有银行大厅、没有分支机构,用户只需要在一部上网的电脑中进入其页面,再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真的享受各种银行服务——是一家地地道道的虚拟银行。人们曾经对这家虚拟世界中的银行寄予厚望,认为它代表了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实现高效、低成本的AAA服务目标: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方式——Anyhow

 

  然而,那些认为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已经解决了的人们未免有些过于乐观了。互联网作为一个高效的网络的确大大提高了我们交易的效率,但这个网络的开放性同时却使我们传统上对付金融犯罪的手段黯然失色。因为至少在“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诞生了好几年之后,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跑堂伙计依然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在这个数字和符号组成的“虚拟世界”中,盗窃要比在“真实世界”中还要容易的多——我们的安全措施远非无懈可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