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重庆某道路工程监理细则
2012-08-16 | 阅:  转:  |  分享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1

×县新城××片区道路工程

××大道、××路工程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2

目录





目录------------------------------------------------------------2

一、工程概况-----------------------------------------------------------3

二、编制依据-----------------------------------------------------------5

三.施工测量控制阶段监理---------------------------------------5

四、路基工程施工监理及路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6

五、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监理及质量控制要点-----------------16

六、附属工程-----------------------------------------------------------43

七.路灯工程监理细则详专项方案--------------------------------43

八.爆破土石方工程监理细则详专项方案-----------------------43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3

监理实施细则

一、工程概况

1.1建设单位:×县移民局

1.2设计单位:重庆市××设计院

1.3监理单位:重庆市××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1.4工程设计标准简介

××大道(路幅宽度62米):

a、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Ⅱ级

b、设计车速:40km/h

c、最小平曲线半径:R=500m

d、设计最大纵坡:1.16%

e、设计最小纵坡:0.3%

f、最小竖曲线半径:凸曲线:R=6000m凹曲线:R=12000m

g、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3.5kN/㎡

××路(路幅宽度36米)

a、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Ⅱ级

b、设计车速:40km/h

c、最小平曲线半径:R=100m

d、最小缓和曲线长度:35m

e、道路最大纵坡:4.5%

f、最小纵坡:0.3%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4

g、最小竖曲线半径:凸曲线:R=2000m凹曲线:R=15000m

h、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3.5kN/㎡

1.5道路设计

1.5.1平面

××大道横向贯穿××小区,与××路相交,道路全长2205米,

共有6处交叉口。

××路纵向贯穿××小区,与××大道相交,道路全长1743米,

共有6处交叉口。

1.5.2纵断面

1)根据设计文件,××大道起点高程为181.53m,道路以

0.3%起坡,全线各交叉口处高程与规划保持一致,终点工

程为181.74m。纵断面设计依照要求拉坡设计,但存在约

1480米的长缓坡(0.3%),对道路路面的排水不利,这一

情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5.3横断面

a、××大道道路标准分幅形式:

8m(人行道)+6m(绿化带)+4m(慢车道)+3.5(侧分带)+9.5m(车

行道)+9.5m(车行道)+3.5m(侧分带)+4m(慢车道)+6.0m(绿化带)

+8m(人行道)

b、××路道路标准分幅形式:

3.5m(人行道)+2.5m(绿化带)+4m(慢车道)+2.0m(侧分带)+6.0m

(车行道)+6.0m(车行道)+2.0m(侧分带)+4m(慢车道)+2.5m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5

(绿化带)+3.5m(人行道)

1.5.4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大道、××路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如下路面

结构组合:

上面层: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厚4㎝;

中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Ⅰ厚5㎝(设计变更为6cm);

下面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Ⅰ厚6㎝(设计变更取消);

稀浆封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0.6cm;

基层: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24㎝或20㎝;

底基层: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30㎝或25㎝(设计变更部分取消);

土路基:分层回填碾压,夯实。

二、编制依据

2.1×县新城××片区道路工程××大道、××路施工图设计(重庆

市设计院04-37-1);

2.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2.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

2.6《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

2.7《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90);

2.8《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J077-95);

2.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6

2.1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2.11《监理大纲》;

2.12《监理规划》。

三施工测量控制阶段监理

3.1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1993的规定执行,路基开工

前应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

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角度闭合

差(``)为±16√n,n为测点数;作标相对闭合差为±1/10000。

3.2本阶段监理工作要点:

1)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单位的施工定线进行检查验收;

2)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单位为加密控制,定线和施工测量工

作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复核认定;

3)要求施工控制测量必须采用全站仪用坐标测量控制。

四、路基工程施工监理及路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4.1路基(路堤,路堑,路堤基底,路槽)

4.1.1土方质量标准

实施道路土方路基时按以下标准执行:

土质路基填方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

现象;

土、石路床必须用12-18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其轮迹不得大于5

㎜,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7

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表1

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厚度(㎝)

压实路

(%)

检验方法及频率

上路床0-30≥95

下路床30-80≥95

上路堤80-150≥93









下路堤150以下≥90

零填及路堑路0-30≥95

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标准》(JTJ071-98)附录B检

查,压实度:每2000㎡每压

实层测4点;

或按《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

验评定标准》CJJ-90用环刀

法检验,压实度:每1000㎡

每压实层测一组3点。



路床平整度:±20㎜;中线高程:±20㎜;宽度:+200㎜;横坡:±

20㎜且不大于0.3%。

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和检验弯沉值I表2

弯沉值(0.01㎜)

挖填分类回弹模量E。

一般中湿、潮湿一般干燥

填方路基≥40MPa≤262≤221

挖方路基≥60Mpa≤185

每一回填层必须检测压实度。根据设计交底回弹模量E。可按《城

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第8.1.2条执行。

4.1.2土路基施工(或分层施工)完毕后,必须根据规范、

标准、设计文件,进行压实度,回弹模量及弯沉值等检测,检测时监

理工程师必须全天侯旁站监理到位,符合规定按监理程序审批合格,

方可进行道路底基层施工。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并签发下道工序开工

令。

附:土方路基检验报告单

4.2道路底基层

4.2.1质量标准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8

压实度97%;

平整度≤10㎜;

厚度允许偏差≤10㎜;

中线高程±20㎜;

横坡度±20㎜且不大于0.3%;

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

无测限浸水强度:≥2.5Mpa;

弯沉值≤81(0.01㎜)。

4.2.2道路底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垫层,厚30㎝(或25㎝)

水泥含量4%(质量比)。

4.2.3材料要求按设计规范执行,根据×县地位条件,建议采用石灰

石碎石或者破口卵石碎石,施工中首先要求配合料配合比试验完成,

进场原材料企业自检,并经监理工程师抽检均合格,监理工程师方可

下达该项开工令。

4.2.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必须采用机械拌合摊铺和碾压,混合料要求

采用专用水稳层拌和机械设备厂拌混合料。

4.2.5本阶段检验(试验)及质量资料:1)水泥出厂合格证;水泥试

验报告;2)细集料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含泥量;细度模数检验报

告等;3)粗骨料出厂合格证;筛分;针片状检验;压碎值等试验报告;

4)配合比设计;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6)压实度;

7)弯沉值;8)其它检测项等。

4.2.6机具设备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9

主要机械、检测设备:摊铺机、铲车、自卸汽车、振动压路机(15T

以上)、胶轮压路机、水车,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钻芯机、弯沉

仪、3m靠尺。

一般机具:测墩,3㎜或5㎜直径钢丝绳、导链、钢针、铝合金导

梁、试验设备等。

4.2.7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各项检测

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检测项目包括压实度、弯沉、平整度、纵断

高程、中线偏差、宽度、横坡度、边坡等。

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检验报告单

4.2.8恢复中线,直线每20m设一中桩,平曲线段每10m测设一中

桩,同时测放摊铺面宽度。摊铺应采用双基准线控制,基准线可采用

钢丝绳或铝合金导梁。高程控制桩间直线段宜为20m,曲线段宜为10m,

当采用钢丝绳作为基准成时,应注意强紧度,200m长钢丝绳强紧度不

应小于1000N。

4.2.9在正式施工前,应进行100-200m试验段的施工,获得机械合理

组合、摊铺碾压等技术参数(虚铺系数、碾压遍度、行驶速度等)。

4.2.10操作工艺

4.2.10.1工艺流程

混合料拌和混合料运输混合料摊铺混合料碾压

混合料接缝处理养生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10

4.2.10.2拌和系统工艺流程:









混合料拌和场要求用装载机上料,配合电子称计量。稳定土出厂时要

及时进行外观、水泥剂量和含水量检验,稳定土颜色均匀一致,无灰

条灰团,无明显粗细集料离析现象,水泥剂量符合设计要求,含水量

要高于最佳含水量,对于稳定粗粒土和中粒土,宜较最佳含水量大

0.5%到1%。同时要取料做7d无側限抗压强度。

4.2.10.3混合料运输

a、拌合好的混合料要尽快运到现场进行摊铺,从第一次在拌合机

内加水拌和到现场压实成型的时间不得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

一般为6h(视施工用水泥而定);

b、当运距较运时,车上的混合料应加以覆盖以防运车到过程中水

份蒸发;

c、运输车从拌和机出料斗装料时,应适当移位,采取分次装料的

方式,混合料均匀装满车厢,降低混合料离析度。

d、运输车应具备足够的载总量,宜大于15T,保证摊铺作业保持

均匀、连续。

4.2.10.4混合料摊铺

a、正式施工前应铺筑试验路段。通过试验路段检验所采用的施

水泥储存、输送计量

碎石储存、筛分、输送计量

计量水输送

搅拌稳定混合料出厂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11

工设备能否满足上料、拌和、摊铺和压实的施工工艺,施工

组织,以及一次碾压的适应性。试验路段拟采用不同的角度,

测定其干密度,含水量及混合料达到合格压实度时的压实次

数,压实遍数,符合程序的施工工艺。

b、在铺筑上层稳定以前应根据下承层湿润情况适量洒水,始终

保持下承层表面湿润。

c.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或稳定土专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在摊

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该铲除局部

粗集料“窝”,并用新拌和料填补。建议施工单位采用平地机

或稳定土摊铺机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

d.摊铺机应与拌和机的生产能力相匹配,确定合理,行驶

速度,摊铺机宜连续作业,拌和机的总产量宜大于

200t/h。

4.2.10.5混合料碾压

a、摊铺后,应检测含水量,当混合料的含水量略高于最佳的含

水量时,再进行压实作业,但应严格控制碾压时间在混合料

终凝时间内。

b、碾压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阶段。

c、初压时,宜采用轻型压路机械或轮胎压路机,对结构层在全

范围内进行稳定,先静压1-2遍,碾压速度控制在1.5-2km/h

为宜。

d、复压时,采用重型压跨机振动碾压,一般碾压4-6遍,在按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12

试验段确定的碾压遍数碾压完成后,应按要求检测压实度。

如果压实度未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应继续碾压,直至压实度

合格。碾压速度控制在2-3km/h为宜。

e.终压时,采用轻型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速度控制在3~5km/h

为宜;

f.碾压时,直线段由两侧向中心碾压,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每

道碾压应与上道碾压相重叠100~300㎜,使每层整个厚度和

宽度完全均匀压实;

g.压实后表面应平整,无轮迹或隆起、裂纹搓板及起皮松散等现象。

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层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碾压过程中,如

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加

适量的水泥)或用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h、本工程中,水稳层厚30㎝的分15㎝两次施工。水稳层厚度为20

㎝的一次施工到位。每层压实厚不宜大于20cm,压实厚不宜小

于10cm;

4.2.10.6混合料接缝处理

a、横向接缝要求:

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不宜中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应

设置横向接缝。横缝应垂直于道路中线。设置横向接缝时,摊铺机

应驶离混合料末端。人工将末端含水量、高程、厚度、平整度不合

适的混合料予以清除。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应将混合料端

面已松散的混合料清除并洒水润湿,下承层顶面清扫干净,摊铺机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13

返回到已压实层的末端,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

b、纵向接缝处理

应避免纵向接缝,该本工程无法避免纵向接缝,处理方法同横向接

缝。

4.2.10.7混合料养生

每一施工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生,

养生期不小于7d,分层施工时,上层施工应在下层水泥稳定层养护

期满7d后进行。养生宜覆盖,养生洒水应根据气温决定,整个养生

期内应始终保持稳定碎石层表面潮湿。

4.2.11雨季施工

雨期施工随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降雨前应停止施工,降雨后

应对进场混合料的含水量加强检测,保证摊铺的混合料含水量合

适,施工前应排除下承层积水。当气温低于5℃时,不宜进行水稳

定施工。

4.2.12交通限制与成品保护

a)施工期应断隔交通,悬挂醒目的禁令标志,设专人引导交通,

看护现场;

b)封闭施工现场,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养护路段;

c)在采用覆盖措施的水泥稳定层上,不能封闭交通时,应限制

车速不得超过30km/h,禁止重车通行;

d)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以保证基层表面不受破坏。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14

4.2.13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a、压实达不到的规定要求。主要原因有碾压遍数不够、配合比

有变化,碾压时含水量不合适,在施工中应采取严格的现场

管理制度,设专人员负责作业监督,严格控制混合料的配合

比,并在必要时对混合料进行现场重新试验;严格控制混合

料拌和加水量、搅拌时间和碾压时机;

b、粗细集料离析。主要原因有实际生产能力超过了拌和均匀性

的要求的能力、装料过程不规范、摊铺机搅笼设置不当;

c、表面松散起皮。主要原因碾压时表面失水太快,养护不及时

或不到位,重车行驶不当。在施工中应保证混合料表面始终保

持湿润,尤其是热天或大风天要注意保持表面湿润,加强养护

管理,保证洒水车数量。严格限制重车在养护期路段行驶,在

其他段落上行驶时也要严格控制速度。

4.2.14该工序监理程序及注意事项

a、审核设计施工图、设计情况及其他设计文件;

b、审批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方案;

c、落实施工技术交底;

d、审批混合料配合比,承包人的材料报检,检验承包人的进场材

料并合格;

c、审批承包人的标准试验;

f、审查承包人的施工机械设备、并完好;

g、验收承包人的施工定线、复测;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15

h、检查验收承包人施工的路床层(或基层)各项必检指标并合格;

i、签发单项工程的开工令;

j、旁站各关键工序质量,并按规范抽检、试验、及时发现可能影

响质量的任何隐患。

4.3道路基层

4.3.1质量标准

压实度:≥98%

平整度:≤10㎜

厚度允许偏差≤10㎜

中线高程:±20㎜

横坡度:±20㎜且不大于0.3%

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

7天无侧限浸水强度:≥3.5MPa

弯沉值:≤42(0.01㎜)

4.3.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含量6%,根据×县地位条件,建议采

用石灰石碎石或者破口卵石碎石,施工中首先要求配合料配合比试验

完成,进场原材料企业自检,并经监理工程师抽检均合格,监理工程

师方可下达该项开工令。

4.3.3材料(粗集料、细集料)、水泥接规范要求检测。水泥应选用终凝

时间在6小时以上者。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



级配组成如下表: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16

通过下列筛孔(㎜)的重量百分率

(%)

液限(%)塑性指数

30100

2090-100

1060-80

530-50

215-30

0.510-20

0.0750-7

小于25小于6

4.3.4路基层施工方法同道路底基层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

五、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监理及质量控制要点:

5.1质量标准

压实度:>95%(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

平整度:<5㎜

厚度允许偏差≤20㎜,–5mm

纵断面高程:±10㎜

横坡度:±10㎜且不大于±0.3%

宽度:-20mm

弯沉值:≤14(0.01㎜)

5.2沥青面层配合比组成设计

5.2.1材料的技术要求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17

a.用于SMA的聚合物改性沥青结合料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1

SBS(I)SBS(Ⅲ)

技术指标

I-AI-BI-CI-DABCD

针入度25℃,100g,5s

(0.1㎜)最小

10080604080604030

针入度指数

PI

最小-1.0-0.6-0.2+0.2-1.0-0.8-0.6-0.4

延度5℃,5㎝/min,(㎝)

最小

50403020

软化点T

R&B

(℃)最小

4550556048525660

运动粘度135℃(Pa.s)

最大



3

闪点(℃)最小230230

溶解度(%)最小

99

___

离析,软化点差(℃)

最大

2.5

无改性剂明显析出、凝聚

弹性恢复25℃(%)

最小

55606570___

粘韧性(N

˙

m)最小______

韧性(N

˙

m)最小______

RTFOT后残留物

质量损失(%)最大

1.0



针入度比25℃(%)最小5055606550555860

延度5℃(㎝)最小30252015___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18

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2

技术指标SBS(II)

针入度25℃,100g,5s

(0.1㎜)最小

1008060

针入度指数

PI

最小-1.0-0.8-0.6



延度5℃,5㎝/min,(㎝)

最小

605040

软化点T

R&B

(℃)最小

454850

运动粘度135℃(Pa.s)

最大



3

闪点(℃)最小230

溶解度(%)最小



99

离析,软化点差(℃)

最大

2.5



弹性恢复25℃(%)

最小

___

粘韧性(N

˙

m)最小_5_____

韧性(N

˙

m)最小_2.5_____

RTFOT后残留物

质量损失(%)最大

1.0



针入度比25℃(%)最小505560

延度5℃(㎝)最小302010___

b.粘结材料

面层各层的粘结材料按设计采用AH-70沥青。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19

重交通道路用石油沥青质量要求表

项目AH-130AH-110AH-90AH-70AH-50

针入度(25℃,100g,5s)

(0.1



)

120~140100~12080~10060~8040~60

延度(5㎝/min,15℃)

不小于(㎝)

10010010010080

软化点(环球法)

(℃)

40~5041~5142~5244~5445~55

闪点(coc)不小于(℃)230

含蜡量(蒸馏法)小于(%)3

密度(15℃)(g/㎝3)实测记录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

于(%)

99.0

质量损失不大于

(%)

1.31.21.00.80.6

针入度比不小于

(%)

4548505558

延度(25℃)不小



(㎝)

7575755040

薄膜

加热

试验

163



5h

延度(15℃)

(㎝)

实测记录

c.集料

SMA面层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见设计P6)

SMA面层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见设计P7)

5.2.2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规范JTJ034—2000的马歇尔试验

设计要求的技术标准,下面层采用AC-16-I,其级配和沥青用量范围详

规范JTJ032-94表D.7.

5.3沥青混合料(含SMA混合料)生产

5.3.1材料

5.3.1.1道路石油沥青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20

a.沥青材料应附有炼油厂的沥青质量检验单。运至拌和厂的沥青材

料必须按照现行《公路工程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进行检验,

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b.沥青混合料拌和厂应将不同来源、不同标号的沥青分开存放,不

得混杂。在使用期间,储存沥青的沥青灌或储油池中的沥青

不宜低于130℃,并不得高于180℃。

c.道路石油沥青在存储、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采取防水措施,并避

免雨水或加热管导热油渗漏进入沥青罐中。

5.3.1.2改性沥青

a.改性沥青其基质沥青应采用符合现行规范“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

术要求”规定的石油沥青。

b.改性剂生产者或供应商应提供产品的名称、代号、标号与质量检验

单,以及运输、储存、使用方法和涉及健康、环保、安全等有关资料。

c.制备改性沥青可采用一种改性剂,也可以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改性

剂进行复合改性。

d.成品改性沥青应附产品说明书,注明产品名称、代号、标号、运输

与存放条件、使用方法、生产工艺、安全须知等。

e.外购的成品改性沥青,在使用前应取样融化检验是否有离析现象,

确认无明显的分离、凝聚等现象,且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本规范要

求时,方可使用。

f.本次建议采用成品改性沥青。

5.3.1.3乳化石油沥青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21

a.乳化石油沥青的质量要求,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b.乳化沥青适用于沥青路面的透层粘层与封层。

5.3.1.4粗集料

a.用于沥青面层的粗集料,应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

b.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照规定选用,当生产的粗集料与其他材料配

合后的级配,符合各类沥青面层的矿料使用要求时,可以使用。

c.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

耗性。

d.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

e.路面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择坚硬、耐磨、冲出性好的碎石,其磨

光值应符合规范要求。

f.本次施工SMA路面用粗集料,根据本人以往施工经验,建议采用

质第坚硬的破口卵石,采用打击式碎石机砸制,不得采用鳄式碎石

机砸制。

5.3.1.5细集料

a.沥青面层的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及石屑、其规格应分别

符合规范要求。

b.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

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c.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细集料,宜采用优质的天然砂或机制砂。

e.细集料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

5.3.1.6填料

a.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等憎水性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22

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要求干燥、洁净、无泥土等杂质,其

质量应符合规范附录表的要求。

5.3.2机械设备

a.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为间歇式沥青拌和设备,根据需求量和工作时间进行配

备。沥青拌和设备,包括拌和楼主体、成品仓、沥青罐、导热油炉、

石粉仓、集料输送及烘干集尘设备。

e.配属设备

建议公路施工沥青采用由专业厂生产的沥青,确保工程质量。

c.试验设备

沥青试验仪器(针入度仪、软化点仪、延度仪等);原材料试验仪

器(压力试验机、磨耗试验机等);沥青混合料检测试验仪器(马歇尔

试验测试仪、沥青含量测试仪等)。施工中宜可委托取得MA认证资格

的实验室检测。

d.运输车辆

自卸式卡车,数量应根据沥青拌和设备生产能力、拌和站与摊铺现

场之间的距离以及摊铺进度合理配置。

5.3.3生产工艺

5.3.3.1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流程(图)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23

















5.3.3.2沥青混合料生产操作方法

a.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主要通过中心控制室电子计算机发出的各

种指令进行操作。控制室装有各种仪表和信号装置,可监视信号装置,

可监视整套设备动转情况,反映出矿料、矿粉、沥青用量的变化,实

现生产过程的全自动控制。

b.计量控制

测定不同转速时对各冷料斗对应的流量(t/h);

确定各配合比相对应的要求转速;

生产前中心试验室先确定混合料配合比;建议由有CMA认证资质

试验室试验确定混合料配合比,并报监理工程师审定。

工地试验室每天测定一次各规格冷料的含水量,如果超过限值,

控制室可通过调速旋钮对供料流量进行调整;

将有关数据输入计算机,按所需转数控制供料器,用计算机

调控计量。

5.3.3.3对沥青冷料及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

矿粉填料存储、输送计量

砂石配料冷料输送烘干加热提升筛分计量搅拌成品存储

沥青融化、脱水加热、保温计量运输

计量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24

5.3.3.4试验室每天做两次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监视各项质量指

标的波动情况,并通知控制室。

5.3.4热拌沥青混合料

5.3.4.1普通沥青混合料

a.普通沥青混合料的种类其规格以方孔筛为准。

b.应满足耐久性、抗车辙、抗裂、抗水损害能力、抗滑性能的多方

面要求,选择沥青混合料的种类。本次施工AC-16-I型。

c.上面层混合料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1/2,中下面层

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

d.沥青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品种、标号、气候

条件,按下表的规定选择。当气温低时,施工温度宜用高限。

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表

沥青种类石油沥青

沥青标号AH-50AH-70AN-90AH-110AH-130

沥青加热温度150~170140~160

矿料温度比沥青加热温度高10~20(填料不加热)

正常出厂温度140~165130~160

储料仓储存温度储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

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30~160

注: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超过正常温度高限30℃时,混合料应废弃。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25

普通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表

试验项目沥青混合料类型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击实次数

(次)

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抗

滑表层

两面各75

两面各50

稳定度

(kN)

I型沥青混凝土Ⅱ型沥青混

凝土、抗滑表层

>7.5

>5.0

流值

(0.1㎜)

I型沥青混凝土Ⅱ型沥青混

凝土、抗滑表层

20~40

20~40

空隙率

(%)

I型沥青混凝土Ⅱ型沥青混

凝土、抗滑表层沥青碎石

3~6

4~10

>10

沥青饱和度

(%)

I型沥青混凝土Ⅱ型沥青混

凝土、抗滑表层沥青碎石

70~85

60~75

40~60

残留稳定度(%)

I型沥青混凝土Ⅱ型沥青混

凝土、抗滑表层

>75

>70

e.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按下列步

骤进行:

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2)2)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3)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f.确定的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

5.3.4.2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简称为SMA)

5.3.4.2.1设计原则

(1)SMA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关于普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试拌试辅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

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

(2)SMA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体积设计方法,其配合比设计

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a、SMA必须具有互相嵌挤紧密的粗集料骨架,形成石-石嵌挤结构。

SMA-13的粗集料骨架是4.75mm以上的粗骨料;

b、填充在SMA的粗集料骨架间隙中的沥青玛蹄脂应符合最小沥青用

量的要求,马歇尔试件的空隙率必须在要求的范围内。

c、按照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及压实层的厚度,SMA分为SMA-16、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26

SMA-13、SMA-10、SMA-5等四种类型,SMA铺筑层的压实厚度不得

小于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2.5~3倍。

5.3.4.2.2设计标准

(1)SMA的矿料级配采用间断级配,其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规格(按公称最大粒径分级)通过下列筛孔的百分

率(%)

SMA-16SMA-13SMA-10SMA-5

19

16100

13.290~100100

9.550~7590~100

4.7520~3422~36

2.3615~2618~28

1.1814~2414~26

0.612~2012~22

0.310~1610~18

0.159~159~16

0.0758~128~12

适用的层厚(mm)35~4025~30

(2)SMA的马歇尔试验应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

SMA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表

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当不使用改性沥青时当使用改性沥青时

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次两面击实50

空隙率V



%3~4

矿料间隙率VMA



%不小于17.0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27



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

当不使用改性沥青时当使用改性沥青时

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不小于VCADRC

沥青饱和度VFA%75~85

最小油石比,合成集料毛体

积相对刻度2.9

%不小于5.5不小于5.6

最小油石比,合成集料毛体

积相对刻度2.9

%不小于5.8不小于5.9

最小油石比,合成集料毛体

积相对刻度2.7

%不小于6.1不小于6.2

最小油石比,合成集料毛体

积相对刻度2.6

%不小于6.3不小于6.4

稳定度



kn不宜小于5.5不宜小于6.0

流值mm2~42~5

(3)设计配合比检验应符合各项指标的要求。试验方法应遵照《公

路工程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规定进行。

SMA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参考)

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当不使用改性沥

青时

当使用改性沥

青时

试验方法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



损失





%不大于0.2不大于0.1TO732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

损失(20℃)

%不大于20不大于15TO733

车撤试验动稳定度



次/mm>1500>3000T9719

水稳定性:残留马歇尔稳定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

%

%

75以上

75以上

80以上

80以上

TO709

TO729

渗水系数



ML/min<20TO730

构造深度



mm0.8~1.5TO731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28

5.3.5施工温度

(1)在正常情况下,施工温度宜根据沥青标号、改性剂的品种及剂量、

粘度、气候条件及铺装层的厚度按下表规定的范围选择。

SMA的正常施工温度范围

使用改性沥青

工序

不使用改

性沥青SBS类EVA、PE类

测量部位

沥青加热温度150~160160~165150~160沥青加热罐

改性沥青现场制作温度-65~170160~165改性沥青车

改性沥青加工最高温度-75175

改性沥青车或

储油罐

集料加热温度185~195190~200180~190热料提升斗

SMA混合料出厂温度160~170175~185170~180运料车

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

度)

190不高于195运料车

混合料贮存温度降低不超过10

贮存罐及运料



(2)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应采用具有金属探测针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量

取,不得采用玻璃温度计测量。建议使用手持式红外线数显非接触测

温仪。

5.3.6成品保护

a.拌好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不立即铺筑时,可放入成品储料仓存储。储料

时间应符合摊铺温度需要为准,有保温设备的储料仓储为时间不宜超

过12h。SMA混合料应立即使用,需在储料仓中存放时,以不发生沥

青离析为宜,但不得储存过夜。

b.沥青混合料应采用大吨位的自卸车运输。车厢应清扫干净,厢侧板和

底板可涂一层油水(柴油与水的比例可为1:3)混合液,防止沥青与车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29

厢板粘结,且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板。

c.运料车应采取覆盖篷布等保温、防雨、防污染的措施。

d.运料车在运输过程中,不得随意停歇。

5.3.7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a.沥青混合料应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应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间歇

式拌和机每锅拌和时间宜为30~50s,其中干拌时间不得少于5s;拌制

SMA混合料时,干拌时间宜提高到10~15s。

b.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防止粗细集料离晰,每卸一斗混合料

应挪动一下汽车位置。

5.3.8该工序监理程序及注意事项

a.审批施工单位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

b.落实施工技术交底;

c.审批混合料配合比,承包人的材料报检,检验承包人的进场

材料并合格;

d.审批承包人的标准试验;

e.审查承包人的施工机械设备、并完好;

f.验收承包人的施工定线、复测;

g.粗集料试验记录:包括筛分、密度、吸水率、含泥量、针

片状含量、压碎值、磨耗值。粗集料检验报告。

h.细集料试验记录:包括筛分、表观密度、含泥量、含水率。

细集料检验报告。

i.矿粉试验记录:包括筛分、表观密度、亲水系数。矿粉试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30

验报告。

j.沥青试验记录及报告。

k.沥青出厂检验报告。外加剂、纤维出厂检验报告。

l.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及矿料级配试验记录;沥青混合料马歇

尔试验记录。沥青混合料检验报告。

m.产品合格证。

n.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o.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通知单。

p.签发单项工程的开工令。

5.4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

5.4.1运到现场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

重粗细料分离现象,温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沥青混合料出厂及到场温度(℃)表

沥青种类石油沥青

沥青标号

AH-50AH-70

AH-90A-60





沥青混合料出厂正

常温度

140~165

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20~150





5.4.2机具设备

a.摊铺、碾压机备

需采用摊铺宽度6m以上、熨平板可伸缩式摊铺机。摊铺机行走方

式应为履带式并具有横坡调整装置。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31

双钢振动轮压路机(8t~18t)、轮胎式压路机、小型双钢振动轮压

路机或柴油平板夯。

b.其他设备

15t以上自卸汽车、浮动基准梁或非接触式平衡梁、空压机、装载

机,水车,加油车,移动照明车。

c.小型施工工具

平整度仪、3m直尺、摆式摩擦仪、构造深度仪、水准仪、全站仪、

钢卷尺、3~5mm钢丝绳、高程可调托盘(顶托钢丝绳或铝合金导梁)、

5m铝合金导梁、1t倒链等。

5.4.3作业条件

a.正式施工前应准备好需用的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压实等设

备,并进行必要的校验调试工作。

b.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前,应检查下承层的质量,检验合格方可铺筑沥

青混合料。路缘石与沥青混合料接触面应涂刷粘结油。

c夜间施工时,必须有充足良好的照明条件。

d.施工前对各种施工机具做全面检查,经调试证明处于性能良好状态,

机械设备数量应足够,施工能力应配套,关键设备宜有备用设备或应

急方案。

e.当气温低于10℃时,不得进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

f.提前对现场情况进行调查,并制订出详细的试验路段摊铺、碾压方案、

质量保证措施和预防措施,对参施人员技术交底,并做好试验段施工

总结工作,为展开规模化施工奠定基础。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32

g.对各种计量仪器、设备进行调试、标定。

h.建立测量控制系统:按施工要求加密坐标点、水准点控制网,按照设

计位置、宽度和高程测设出边线、桩位,调整好摊铺机熨平板横坡、

虚铺厚度。

5.4.4操作工艺

5.4.4.1工艺流程(图)













5.4.4.2粘层油施工

a.粘层的沥青材料宜采用快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粘层沥青应符合《沥

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附录C的规定。

b.粘层沥青宜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洒布时应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喷洒

量。

c.在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局部应用刷子人工涂刷。

d.粘层沥青浇洒过量处应予刮除。

e.路面有脏物尘土时应采用人工清扫或空压机吹扫的方式清除干净,必

要时采用水车进行冲洗,并待表面干燥后进行浇洒作业。

5.4.4.3安装高程控制装置

粘层油施工安装调试高程控制装置

混合料碾压冷却通行接缝施工

混合料摊铺

混合料运输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33

a.当无路缘石时,应先施测出路面边线和高程控制装置。当有路缘石时,

应严格按路缘石进行边线控制。

b.沥青混合料通常摊铺高程控制采用两种方式:下面层和中面层摊捕面

的设计高程;上面层摊时采用浮动基准梁或非接触式基准平衡梁,严

格控制上面层厚度。当采用基准高程线导引方式时,在固定板两侧按

设计高程每5m设一个测墩(高程可调托盘),在测墩上放置经检验合

格的铝梁或顶托拉紧的钢丝绳,作为高程基准面,并设专人看护。当

采用钢丝绳作为基准高程线时,应通过倒链将钢丝绳拉紧,并锚固牢

固,张拉力不宜小于0.5t。

c.当采用浮动基准梁或非接触式平衡梁作为高程控制装置时,在使用前

应根据其产品指导书进行调试,符合相关规定时方可投入使用。

5.4.4.4混合料运输

a.应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辆运输,车辆的数量应与摊铺机数量、摊铺能

力、运输距离相适应,在摊铺机前应形成一个不间断的供料车流。

b.运输车装料时,应通过前后移动分层装料的方式消除离析现象。

c.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停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并不得撞击

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为车应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d.为避免温度下降或防雨时应对混合料进行覆盖。每车混合料应进行温

度检测,并填写随车单。

5.4.4.5混合料摊铺

a.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不应低于110℃,当采用低标号沥青时,摊铺温

度不应低于130℃,且均不应高于165℃。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34

b.为保证平整度,摊铺时要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一般要求摊铺机

前至少要有3台以上的运料车等候。

c.摊铺过程中,摊铺机两侧螺旋送料器应不停的匀速旋转,使两侧混合

料高度始终保持熨平板的2/3高度,以减少离析现象。

d.在摊铺过程中,一旦不能连续供料时,摊铺机应将剩余混合料摊铺完,

抬起熨平板,做好临时接头,将混合料压实,避免出现等候时间长,

混合料冷却结硬。

e.所有路段均应采用摊铺机摊铺,但对于个别加宽、边角等机械无法摊

铺的部位,则应配备充足而熟练的人力进行人工摊铺。摊铺时必须扣

锹布料,并用耙子找平2~3次,施工过程中,应对铁锹、耙子等工具

进行加热、涂抹少许油水混合液。找平时应迅速迅速,应在碾压前找

平完成,以免温度下降过大,难以压实。

f.摊铺过程中和摊铺结束后,设专人清扫基准梁和摊铺机履带处洒落和

粘连的材料。

g人工处理离析时,要选用温度较高的混合料进行筛料,筛孔不宜小于

10mm。处理要及时,随用随筛。处理要在复压前完成。

5.4.4.6混合料压实

a.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应根据路面宽度、厚度,沥青混合料类型,混合料

温度、气温、拌和、运输、摊铺能力等条件综合确定压路机的数量、

质量、类型以及压路机的组合、编队等。

b.沥青混合料初压应尽早进行,初压压路机与摊铺机间最大摊铺距离应

在50m以内。在初压时宜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35

机静压。碾压温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碾压控制温度表

沥青种类石油沥青

沥青标号

AH-50AH-70

AH-90A-60

AH-110AH-130

A-100A-140A-180



正常施工130120初压

温度低温施工140130

正常施工8070碾压终

了温度低温施工9080

c.压路机碾压的速度选择应根据压路机本身的能力、压实厚度、碾压位

置等确定。采用振动压路机时,压路机的振频、振幅大小应与路面铺

筑厚度设调,厚底较薄时应采用高频低振幅。碾压各阶段速度应符合

下表的规定。

压路机碾压速度(km/h)表

初压复压终压

压路机类



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适宜最大

钢轮振动

压路机

1.5~2

(静压)

3

(静压)

2~4

(振动)

5

(振动)

3~5

(静压)

5

(静压)

轮胎压路



--3~564~68



d.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压路机轮迹的重叠宽度不应超过20cm,静

压时轮迹重叠宽度不应少于20cm。碾压时应由低向高、由外及内梯次

碾压。

e.采用轮胎压路机进行复压的时机应在双钢轮压路机已经碾压完成

30m左右碾压段后及时跟进复压。为避免粘轮,碾压前应在轮胎上均

匀喷涂浸润4:6比例的油水混合液或其他防粘连措施,并派专人跟机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36

前后检查有无粘轮现象,并及时刮除,待轮胎温度升高后,粘轮现象

即可消失。

f.设专人在压实过程中对厚度、压实度、平整度和外观情况等进行跟踪

检测。

5.4.4.7接缝施工

a.纵向缝

施工时采用挡板或施工后用切割机切齐可形成平接缝。在施工中自然

形成的缝,施工前应清除松散的混合料。摊铺前切缝应涂上粘层油,

摊铺时,搭接宽度不应大于10cm;新铺层的厚度通过松铺系数计算获

得。

b.横向缝

沥青混合料路面铺筑期间,当需要暂停施工时,应采用平接缝,宜

在当天施工结束后用3m直尺检查挂线切割、清扫、成缝。接续摊铺前

应再次直尺检查接缝处已压实的路面,如果不平整、厚度不符和要求

时,应切除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横向缝接续施工前应涂刷粘层油或

用喷灯烘烤至沥青混合料熔融状态。重新开始摊铺前,应在摊铺机的

熨平板下放置厚度为松铺厚度减去压实厚度之差的垫板,其长度应超

过熨平板的前后边距。横向接缝处摊铺混合料后应先清缝,然后检查

新摊铺的混合料松铺厚度是否合适。横向接缝碾压时宜按垂直车道方

向沿接缝进行,并应在路面纵向边处放支撑木板,其长度足够压路机

驶离碾压区。接缝处不得转向。

5.4.4.8冷却通行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37

当路面经碾压合格,温度低于50℃时可开放交通。

5.4.4.9质量标准

a.摊铺时应严格掌握摊铺厚度和平整度,避免矿料离析,要注意控制摊

铺和碾压温度,碾压至要求的密实度。

b.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详见下表

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标准表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频率及方法

1压实度(%)95蜡封法:1点/200m每车道

σ(mm)1.2

2

平整度

δ(mm)IRI(m/km)2.0

平整度仪:全线连续按每

100m计算IRI或σ

3弯沉值(0.01mm)≤竣工验收值

贝克曼梁:1点/每20m;或

自动弯沉仪:1点/每5m

摩擦系数符合设计摆式仪:1处/每20m

4抗滑

构造深度符合设计砂铺法:1处/每20m

代表值

总厚度-8

上面层-4

5

厚度

(mm)

极值

总厚度-15

上面层-8

钻孔取芯法:1处/每200m

每车道

6中线平面偏位(mm)20经伟仪:4点/每200m

7纵断高程(mm)±10水准仪:1断面/每20m

8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尺量:1处/每40m

9横坡(%)±0.3水准仪:4断面/每200m

c.表面应平整密实,不应有泛油、松散、裂缝、粗细料明显离析等现象。

d.搭接处紧密、平顺。

e.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5.4.4.10成品保护

a.沥青路面碾压完成后,派人维护,封闭交通,应待摊铺层完全冷却,

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限制性交通。交工前应限制重型、超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38

载车辆。

b.施工中注意加强对路缘石、护栏等附属工程的保护,必要时采用塑料

布等覆盖措施。

c.摊铺面无异常情况,人员不得在其上行走。

d.设立明显标识,禁止有遗洒、漏油的车辆上路,防止污染成品路面。

e.当天施工结束,所有机械不得停放在新铺沥青混凝土面上,以免造成

面层永久变形。

5.4.4.11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a.拉沟、麻面:主要是由于碾压不及时,混合料温度下降造成,应严格

按方案规定的碾压工艺执行,对于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重型压路机,

宜在混合料温度较高时趁热碾压。

b.平整度差:主要由于摊铺不连续、混合料温度不稳定等原因造成,应

适当增加运输车辆,使摊铺机保持均匀稳定摊铺,加强对沥青混合料

各阶段要求温度的控制。

c.表面离析:主要原因是混合料级配不好、放料方法不对和摊铺机螺旋

分料器高度不对。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调整级配、运输根据严重程

度采取换料等方式及时处理。

5.4.4.12质量记录

a.混合料质量检验记录(混合料抽提、筛分记录;混合料马氏试验记录;

压实度检验记录)

b.工序质量评定表(包括厚度、宽度、高程、中线、横坡度、弯沉、抗

滑等项目)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39

5.4.4.13安全、环保措施

a.各设备应有专人负责管理、使用。实行“定人、定机、定岗”的三定

制度。

b.拌和站操作人员应注意防止高空坠物、高温烫伤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接触高温液体应戴防高温手套,必要时穿

防护服。

c.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应注意防止混合料烫伤,施工时穿着防护鞋、戴防

护手套。

d.所有设备操作人同都要熟读各相关设备的操作指南,必须经培训后持

证上岗。

e.压路机的配合人员不得在压路机行进前方作业。各设备性能应处于良

好状态。

f.施工现场的施工垃圾主要是切边、局部处理产生的废弃混合料,应采

取集中收集,施工结束后统一清运环保部门认可的填埋场填埋处理。

g.喷洒粘层油时应封闭交通,对路缘石等附属工程进行防护。

h.施工噪声的控制。

i.施工扬尘的控制。

j.在城市施工时,振动压路机在作业时对周边建筑会造成共振影响,适

当减少振动作业,禁止低频高幅振动作业。

5.5SMA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5.5.1SMA沥青混合料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5.5.2摊铺、碾压设备、其他设备、检测、测量设备同沥青混凝土摊铺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40

工序

SMA沥青路面常用于高等级路面,质量标准高,要求的摊铺及碾压设

备应具有性能优良、稳定的特点。

5.5.3摊铺应在下承层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前作业面要清扫干净,无

浮尘、无杂物。

5.5.4操作工艺(图18-1)







5.5.5操作方法

a.SMA沥青混合料的检验

拌和好的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过火欠火、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

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混合料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

整。

b.SMA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同普通沥青混凝土。

5.5.6SMA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a.摊铺高程控制宜采用浮动基准梁或非接触式基准平衡梁。对于有些特

殊要求的路段,施工可采用基准高程线导引方式,即固定板两侧按设

计高程每5m设一个墩,在测墩(顶盘式)上放置经检验合格的铝梁,

作为高程基准面,并设专人看护。

b.在混合料摊铺前,熨平板应预热足够长的时间,保证开始摊铺时熨平

板温度不低于85℃。在熨平板预热完成后,应采用人工拉小线的方式

SMA沥青混合料的检验SMA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SMA沥青混合料的摊铺SMA沥青混合料的碾压冷却放行交通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41

校核、调整熨平板的直顺度、平整度。

f.摊铺温度控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SMA路面的正常施工温度范围(℃)表

使用改性沥青

工序

SBS类SBR类EVA、PE类

混合料出厂温度175~185175~185170~180

混合料最高温度不高于195

摊铺温度不低于160

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

复压最低温度不低于130

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120

开放交通温度不高于60

d.沥青混合料倾卸时应听从摊铺机操作人员的指挥,缓慢均匀卸料。

开始摊铺时,摊铺速度应缓慢,宜按1.5m/min的速度进行摊铺,当摊

铺5~10m后,用刻度尺检查摊铺厚度、测量横坡度,在厚度和横坡调

整无误时再继续摊铺。在摊铺过程中保证摊铺机连续、均匀行驶,中

间不应有停机待料现象,施工过程摊铺机前方要有足够的运料处于等

待卸料状态,摊铺机料斗内应保持2/3~1/2以上的混合料。在摊铺时,

摊铺机振捣参数应依据摊铺速度、混合料厚度选定。

e.摊铺过程中混合料不应有离析、拥包等现象,摊铺后的面层未经压实

严禁上人行走。

5.5.7SMA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42

碾压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碾压均应采用双钢轮压路机。

a.初压。初压应紧跟摊铺机进行,初压时机应以不产生混合料的推挤、

拥包为标准。当采用改性沥青时,初压压路机与摊铺机间最大未摊铺

距离应在30m以内。初压采用静压方式,当采用静压方式,当采用改

性沥青时初压可采用低频振动方式。初压速度应控制在1.5~2.0km/h之

间。初压一般为1~2遍。初压温度应符合《SMA路面的正常施工温度

范围》表的规定。

b.复压。复压应紧随初压进行,复压应根据摊铺机速度配置足够的压路

机数量。复压应采用高频低振碾压方式。复压速度宜为2.0~4.0km/h。

初压后检查平整底和横坡。

c.终压。终压在复压之后,采用静压方式。碾压速度为4~6km/h,

到最后赶光阶段碾压速度可以适当加快,直至消除轮迹,终压终了温

度应符合《SMA路面的正常施工温度范围》表的规定。

d.SMA路面碾压基本作业规定

(1)碾压要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由低向高的碾压原则。

(2)每个碾压阶段应紧密衔接连续进行,碾压轮迹要与路中心平

行,必须沿同一个轮迹返回。碾压重叠宽度不大于20cm,但不宜小于

10cm。

(2)碾压时严禁急停、急行,当振动停止后,须行驶一段后再

停止。

(3)SMA路面碾压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43

则。

六、附属工程

6.1、路缘石

a.路缘石予制混凝土必须满足设计要求(C30或C20);

b.路缘石表面不得有风窝麻面、脱皮、翘角;

路缘石安砌高程根据道路高程严格控制,线形流畅、平顺。

附:路缘石铺设检验报告单

6.2人行道

a.人行道彩砖予制混凝土必须满足设计要求(C20)

b.人行道彩砖表面不得有风窝麻面、脱皮、翘角、色彩均匀;

c人行道彩砖安砌必须稳定,沙浆、灌缝保满,不得有翘动、松动现

象;

d人行道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残疾人通道施工质量,严格按图施工。

七.路灯工程监理细则详专项方案。

八.爆破土石方工程监理细则详专项方案。









2004年11月28日







献花(0)
+1
(本文系右手握拍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