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福生:中国改革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

 天汉南竹 2012-08-16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改革面对的外部环境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现在面对着两大压力,第三世界国家掀起的改革浪潮的竞争压力,及西方国家对中国工业化崛起的“政治恐惧”和围堵的压力。不仅是前所未有,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会变得愈来愈大。

    一方面,周边俄罗斯、印度、韩国、越南,甚至遥远的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都在适应全球化大潮作必需的改革。特别是周边印度、越南等国的改革浪潮势头逼人。2007年初,印度总理辛格在新年讲话中宣布,将出台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政策,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印度经济必须进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轨道,才能保持可持续增长。据分析,印度政府推出的改革举措,其力度和开放程度均是前所未有的,因此2007年可以称为印度的“深化改革开放年”。越南共产党第十届四次会会确定了施政重点:加速融入世界经济进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农德孟总书记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越南革新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折点。韩国当时的总统卢武铉强调要继续执行革新主导型经济政策,并要革新修宪。他认为:韩国在经济发展中,要增强开放意识,这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在全球化时代,反对开放是没有出路的。巴西总统卢拉则不谋而合,提出了社会改革的目标和任务。[9]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印度、俄罗斯、越南的改革进步,对中国构成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与存在藏南领土争端的印度、南海领海争端的越南之间,对方任何大力度的改革和相应的进步,对中国都意味着争端的和平解决遥遥无期。

    另一方面,中国过去快速发展所依托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机遇,如先后抓住美苏对抗、美国忙于反恐战争、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转移、果断加入世贸组织等,伴随着中国经济总量成长为世界第三,工业化实力对西方构成愈来愈大的压力,加上意识形态的对立,也就愈来愈不被西方所“宽容”。中国发展所依赖的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有的已经消失,如美苏对抗;有的效用正在递减,如美国陷入反恐战争、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现在的经济块头之大,已引起全球关注,特别是西方的警惕,已经无法再象过去那样靠低姿态,如邓小平所教导的“韬光养晦”的办法,所能摆脱和解决的。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经济由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拉动型,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

    面对来自这两个方面的压力,中国想继续在“韬光养晦”中埋头发展,已经没有可能。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可以继续“不出头”,但在国内不能不作出应对性的深化改革,以适应正在迅速发生变革的世界。如同法国前 总统萨科齐所说:“因为我们正处在这个不断变迁的世界中,世界上所有人都在争相进行改变,任何耽搁都将是致命的”。[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