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音质的专业术语 | ||
作者:网络转载 | ||
有时候我们对声音或者图象进行处理和修饰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更符合个人的欣赏需求。我们调节均衡器使高低音加强,加上DFX插件等等,令我们听起来好像更悦耳动听,但其实很多声音的细节已经丢失了。不过我们不要已为是提升了音质,总之,处理越多,插件越多,对音质破坏越多。 我们一般听音乐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加上插件,但实际上,这时候我们比较的只是音效而已,不是音质。如果去除音效的效果,我们实际上比较的就是播放软件的解码器了,如果使用同一款解码器的播放软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比较出差别来的。即使是使用不同解码器,以MP3解码来说,基本上都是很成熟的技术。尽管有差别,但是也是很微小的。以我们一般播放器来说,自称能分辨出来只是自欺欺人。有或者根本就不懂得自己比较的仅仅只是音效而不是音质。 音质评价得专业术语主要有: 声音发破(劈):严重谐波及互调畸变,有“噗”声,已切削平顶,畸变大于10%。 声音发硬:有谐波及互调畸变,被仪器明显得测出,畸变3%~5%。 声音发炸:高频或中高频过多,存在两种畸变。 声音发沙:中高频畸变,有瞬态互调畸变。 声音毛糙:有畸变,中高频略多,有瞬态互调畸变。 声音发浑:瞬态不好,耳机扬声器谐振峰突出,低频或中低频过多。 声音宽厚:频带宽,中低频、低频好,混响适度。 声音发闷:高频或中高频过少,或指向性太尖而偏离轴线。 声音纤细:高频或中高频适度且畸变小,瞬态好,无瞬态互调畸变。 声音有层次:瞬态好,频率特性平坦,混响适度。 声音扎实:中低频好,混响适度,响度足够。 声音发散:中频欠缺,中频瞬态不好,混响过多。 声音狭窄:频率特性狭窄,例如只有150Hz~4000Hz. 金属声(铅皮声):中高频个别点突出高,畸变严重。 声音圆润:频率特性及畸变指标均好,混响适度,瞬态好。 声音有水分:中高频及高频好,混响足够。 声音明亮:中高频及高频足够,相对平坦,混响适度。 声音尖刺:高频及中高频过多。 高音虚(飘):缺乏中频,中高频及高频指向太尖锐。 声音发暗:缺乏高频及中高频。 声音发干:缺乏混响,缺乏中高频。 声音发直(木):有畸变,中低频有突出点,混响少,瞬态差。 声音平衡(协和):频率特性好,畸变小。 轰鸣:耳机扬声器谐振峰严重突出,畸变及瞬态均不好。 声音清晰:中高频及高频好,畸变小,瞬态好。 声音有立体感(单声道模式下):频响平坦,混响适度,畸变小,瞬态好。 声音透明:高频及中高频适度,畸变小,瞬态好。 声音有现场感(临场感):频响好,特别中高频好,畸变小,瞬态好。 声音丰满:频带宽,中低频好,混响适度。 声音柔和(松):低频及中低频适量,畸变很小。 声音有气魄(势)、力度好:响度足,混响好,低频及中低频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