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清初潮州女诗人

 寒江读舟 2012-08-17

用婉转的笔调,反映国破家亡的历史惨境。例如明末清初潮州女诗人邱恭、赵巩姑嫂的“官梅阁题诗,就是渗透出凄怨幽恨氛围、痛切动人地反映真实历史的诗篇。据《海阳县志》载:清顺治癸己年(1653年)潮州人民在总兵郝尚久的率领下,反清归明。清朝派靖南王耿继茂统率十万清兵围攻潮州,九月十三日,城被攻陷,耿继茂残酷地屠戮了郝尚久父子的尸体,并纵兵烧杀淫掠。几天后,潮州陈尸十万,并被清兵掳去大批妇女,邱恭和赵巩也先后被俘掠随军。当队伍行至通霍驿官梅阁时,邱恭回首故乡山水,悲痛欲绝,但在铁蹄之下,又不能淋漓述怀,痛斥敌人,只是强忍悲愤,和泪蘸墨,在墙上题了一首诗:
   十日离乡音已稀,愁眉生怕送残晖,

   无涯破镜如谁在?塞外悲茄去不归。

   望到故山心化石,听来杜宇泪沾衣,

   五更画角城头月,吹落旗亭促马飞。

   邱恭离开后不久,赵巩也被押经此地,她发现壁上之诗是出自嫂子手笔,不禁潜然泪下,和着嫂子题诗原韵,续题了一首诗:

   分明笔仗影依稀,惊阵啼鸦散夕晖,

   去国竟成千古恨,抱琴共应九泉归。

   才高柳絮余香沉,命薄桃花御舞衣。

   泪眼相逢何日事,一声爱鼓各魂飞。

   赵巩写好后,伦然硬咽:“尚嫂一日生还,重过此地,睹我泪笔,我死犹生矣

   她俩的诗,反映了当时潮州人民遭受异族践踏,国破家亡的悲惨遭遇,抒发了被敌人掳掠出塞后万分悲忿和眷恋家乡的感情,她俩在特定环境下所采取的都是以柔透刚的手法,从侧面渲染入手,沉重地控诉清兵罪恶,表达中原儿女对祖国的热爱,流露了昂扬的民族意识,同时也表达了姑嫂情同骨肉的感情,其诗作委婉、凄恻清丽。两人虽然都是采用婉转抒情法,但也有不同之处:邱恭没有直赋其辞,而采用侧面烘托,她借眼前景物(残晖、寒月)透露自己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心情,再用想象中的“悲茄、“杜宇来渲染气氛,使要表达的思乡念亲的感情愈转愈深,增加了浑厚的悲剧气氛;而赵机则运用对比反说的方法,似乎在诗中嗟叹自己和嫂子的“才高和“命薄,但这些却是为了更深一层地表达“去国竟成千古恨的愤满情感,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由于这两首诗都有浓烈、真挚的感情作“诗魂,几百年来才成为人民所传颂的佳作,据《潮州志》载:官梅阁题诗“墨迹至清乾隆时尚存。

闺怨诗是封建时代妇女不幸生涯的产物。在潮州女诗人的不少诗作中,有的哀怨地诉说自己不幸的爱情生活,有的含血含泪地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有的声讨封建包办婚姻的罪恶,有的则表现了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韩古真感叹独与琴闲水是音”,沈生香向往鹅黄鸭绿结鸳鸯”的爱情生活,歌妓福来身陷囹圄,仍坚信相思岁岁年年有,妾是梢头豆冠花”,余佩华勇于抨击不合理的社会,指出说到神仙还有恨,人间莫怪别离多……”,闺怨诗写得较充实和有特色的,要数清初的辜兰凰。
   辜兰凰,潮州后“八贤之一辜朝荐之女,系清初潮州贡生夏含晖之妻。她是一位诗才横溢、吟咏勤奋的女诗人,在短暂的一生中,著有多种诗集,如《易解集》、《啸雪庵》等。清顺治十七年门660年)清兵十万入潮,烧杀淫掠,潮州无数女子惨遭践踏,辜兰凰恐受污辱,上吊而死,表现了烙守贞操的民族意识。

   辜兰凰同古代无数女子一样,由于长期生活于深闺香阁之中,没有较开阔的视野,因此,溶入她诗中的,大凡都是柳絮、落花。飞燕、流萤……她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在司空见惯的景致中,撷取富有季节特点和生活气息的景物,注入自己的感情色彩,赋予自己的人格,使它们成为言志”的景物,因此,她的闺怨诗是别具一格的,如她的《春闺》诗:

   入帘双燕傍人飞,二月香巢语尚徽。

   架上落花红沾袂,墙东飞柳绿侵衣。

   琴书难了平生愿,铅粉偏于世俗违。

   无限凭栏一凝眺,不堪芳草载斜晖。

   诗中给我们勾勒了一幅落落寡欢,不谐尘俗的“春闺怨妇图:一对亲呢的小燕子箭也似地钻进了珠帘,索绕着诗人扑腾着黑色的翅膀,它俩玩累了,一同钻进了温暖的香巢,不久,巢里便传来了缠绵的呢哺声,多么令人羡慕啊!独立繁花架下,墓地拂来一阵轻风,罗袂上飘落着维色的花瓣,移步那东墙边,飞动的绿柳牵扯着她的衣裙。身处琴书之间,但还难于满足诗人如饥似渴的爱好,而脂也、粉也,诗人却不象世俗那样执著追求。她怀着一腔矛盾的心情,凭着栏杆,下意识地凝视着远方。但见一幅夕照残红。芳草深绿的图景,不禁陡增了青春虚度的幽怨的感情。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虽然嫁给贡生,可是她的爱情生活却过得很不满意,在这首格调哀怨、氛围凝重的律诗中可以窥到诗人那“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情细流,感受到她那违心依附男人后那痛楚心灵的悸动。

  诗末联“不堪芳草载斜晖一句,是诗人用那肩负不了残阳重压而枯萎地弯下腰身的兰草自喻,而用斜(邪)晖暗喻自己的丈夫“夏含晖。“诗有二义,或寄怀于景物,或寓情于讽谕,各有指归。(清赵殿成《王石丞集笺注》)看来,辜兰凰是深得其中三味的。

   写闺怨诗的女诗人中,清初的蔡似,其诗在艺术上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如她写过一道《题竹》绝句:

   瘦节亭亭欲拂云,半扶疏影到斜暧,

   平生最爱微之句,何可一日无此君。

   蔡似(字如君)是饶平人,嫁给海阳举人梁梦剑后,虽然过着丰裕的物质生活,但精神生活却时常感到空虚,只好把心绪寄托在摆弄花木上,尤其是以竹为友,在清初是出了名的,大可同林甫的“梅妻鹤于相媲美。这首诗的意思是:修长的竹子亭亭玉立,好似摇曳在白云边,一抹清秀的影于跟随太阳到黄昏;我一生最喜爱微之(唐朝诗人元镇)的诗句,不可一日没有竹子来作伴。看来,竹子已经成为蔡似的精神支柱了,封建文人家庭的无聊生活,由此可见一斑。但是,这首诗在艺术上却是有特色的,诗句明白如话,末句弓佣苏东坡突破格律的诗句直抒胸臆,表达感情简直是似瀑布直下,一泻无余,显示了诗人独特的风格——率真美。这种风格的形成,一般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文心雕龙》),非得经历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的过程后才能得到的。因此,我们多少可以从这貌似信手拈来的诗句,看到诗人惨淡经营的苦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