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首歌,莎拉都是躺着唱的,功力真不是一般的。 N多年前,当我和周围的伙伴还极其愤青的时候,我就恬不知耻,高深莫测的喜欢上了莎拉布莱曼。 九十年代末,那时候的伙伴们,自然被港台歌曲轰炸得屁颠儿屁颠儿的,也包括我。可是一天,经过一家音像店,与魔鬼般的天籁之音不期而遇,我毫不犹豫地,魔障般地买下了这张碟,在集体宿舍的楼道里,自此天无宁日,惨遭沦陷。华健啊,张宇啊,学友啊,贤齐啊,在俺家莎拉空渺的音线中,全都成了瘪犊子玩艺儿了。 那首魔障般的歌曲,在今天看来,已经成了莎拉最俗气,最滥情的歌曲 —— Time to Say Goodbye。可是,能让我在瞬间热泪盈眶的歌曲没有几首,还有一首,是Celine Dion的The Power Of dream。 当然,喜欢莎拉也未见得我有多么阳春白雪,莎拉其实是跨界演唱的,她将许多歌剧与古典曲目演绎出流行的元素,《猫》,《歌剧魅影》,不是莎拉,很难想象我会喜欢上看这样的歌剧。这个道理就类似于,如果不是于丹,恐怕我不会想到去看《庄子》。 莎拉还改变了我对美声女高音身体吨位极其大象的印象,她有着英国女孩天生的小叛逆,从来不象所谓的艺术家那般装叉,听听她是如何描述自己眼睛的颜色吧:有时候,是绿色,有时候,是灰色,而且有些人认为是蓝色,所以我也说不清。 我还记得她是如何描述自己第一次听到《我和你》的心情:这不是一首大歌,它的旋律如此简单,如此清新,却如此动人,我在第一时间就流泪了。说这番话的时候,她那颜色复杂的眼睛,又泛起泪光了,我真是喜欢莎拉这样的纯粹。 可是,几年前,在北京的演唱会,我居然就莫名其妙地错过了。 于是,这次的演唱会,我在第一时间,将门票搞定。 这次的全球巡演定义为“交响魅影”,演唱的歌主要来自于2008年莎拉的新专辑《Symphony》,这张专辑我早已经听得滚瓜烂熟,再加上她最广为人知的经典曲目,今天晚上,我的视觉与听觉都得到了极大的享受。 先说视觉,舞美师用三块超大的镜面,做出一种反地心引力的效果,装修效果图结合精心设计的电脑动画和灯光,创造一个虚幻、空灵的空间。巨大的现实舞台将融入童话般的花园,然后变成巨大的鱼缸,为莎拉美妙的歌声创造出一个完美的背景世界。除此之外,莎拉还会坐在悬空的秋千上、躺在两层楼高的道具床上唱歌。舞台没那么前卫与眩目,但是它的空灵与艺术感,是我以前未曾体验过的。 再说听觉,毫无疑问,看过那么多演唱会,这样优美的听觉体验绝对是顶尖的,莎拉的歌曲注定无法万人大合唱,于是每一曲演唱时,观众席都是一阵寂静,然后便是感动的掌声。最让我一身鸡皮的是那首《Canto Della Terra》,没请来andrea bocelli,来的是意大利新晋的偶像派跨界歌手Alessandro Safina,他的声音不似bocelli那般轻柔,却更加雄浑,当二人合唱至高潮段落时,简直就是一颗威力无比的催泪弹,太,太,太震撼了。 当她在高高的秋千上演唱时,漫天的花瓣雨从天而降,那一刻,我想到的一句话就是:乘着歌声的翅膀。 返场唱过两首后,莎拉没有演唱传说中的《我和你》,对了,这就是莎拉! 专辑《Symphony》,以红白两色的衣服为基调。 于是演唱会,也以红白两色衣服为主: 秋千上的花瓣雨。 莎拉与Alessandro Safina演唱的另一首歌《珍珠港》。 备注:所有相片均来自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