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时代催生阅读新方式

 王兆善 2012-08-17

网络时代催生阅读新方式:解放日报调查国民如何读书

作者:尹欣

网络时代,读书本该有多种选择和方式。
    
而忙碌的都市里,没有时间,成了许多人不读书的理由。
    
读书习惯,似乎渐行渐远。
    
当我们在信息高速路上享受网络速度时,莫让读书成为遗失的美好
    
和女朋友约会,常常三句话不离本行,她说我越来越无趣了。 

    
先生 27 咨询公司职员
    
上大学时,除了上课、自习和打球之外,其他的时间好像都泡在学校图书馆里了,在那里一坐就是大半天。我最钟爱的是历史书,经常因为在书上读到哪个从前不知道的细节而兴奋不已,也会为一些正史与野史的问题,而和同学争得面红耳赤。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我几乎已经放弃了读史书的爱好,转而读起了自己并不喜欢的本行业专业书。没办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必须不停地学习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淘汰。像我们咨询顾问这一行,服务的客户基本都是快速消费品的生产商,对于他们的产业信息,我必须格外关注,同时还要关注那些与之相关的政府法律法规、国内外的行业动态,还有各地区人们的消费习惯等等。
    
其实,现在很多人读书都很有目的性,比如我每次到上海书城,都会看到很多大人帮孩子选的书籍,不是英语书就是教学辅导图书。竞争的社会里,不要说我着急,娃娃们读书也都功利了。
    
人像陀螺一样整天不停地转着,但转来转去,还是没转出去多远,脑袋里塞满了专业知识,感觉都要爆炸了。女朋友对我意见也很大,和她约会,说着说着我就扯到业务上,三句话不离本行,她说我越来越无趣了。
    
书还是要读的,陶冶情操也好,丰富大脑也罢,那种阅读的悠然自得确实久违了。忙过这一阵子,我打算请几天年假,在家把从前买的历史书再拿出来复习一下,重拾阅读的乐趣。
    
一年四季坐在空调房里,不用再为读书而挥汗如雨,可读的书却越来越少。 

    
小姐 28 保险销售
    
大学时,寝室同学给我起了个绰号,叫书蚊,说我上什么书,就得把它的精华出来。
    
我看书喜欢一气呵成,看到好看的书,就放不下,哪怕是点蜡烛打手电筒也要读到尽兴。那时,寝室晚上10点钟熄灯,我就买了个充电应急灯。怕灯光影响室友们休息,就在床上拉了两层厚帘子。夏天特别难过,天气闷热,寝室里没有空调、电扇,再遮上两层不透气的帘子,打上瓦数不小的照明灯,我的床铺就像一个小型桑拿房。
    
现在,一年四季坐在空调房里,不用再为读书而挥汗如雨,可读的书却越来越少。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属于自己的时间少得可怜。真正闲暇下来,也不太愿意动脑筋,喜欢看看电视、上网浏览或者看电影打发时间,好让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
    
仔细想想,已经很少像当年那样,捧着一本书,逐字逐句地品味揣摩,也很少能随着故事发展而心潮起伏,更不要说还会像从前那样,碰到经典片段摘抄在本子上,熟读乃至背诵下来。
    
现在的阅读,更多的是扫一眼报纸的标题、浏览网络上的消息。有时候觉得挺自满的,好像全世界的事情我都知道,但真正留在大脑皮层里有营养的东西,却越来越少。现在很多网站费尽心思地吸引网民的眼球,起的标题耸人听闻,等你把那网页打开后,发现和你想像中的完全不同,时间就这么被浪费了,有上当的感觉。
    
前些天路过一条老式弄堂,看到一位老先生坐在巷子口的藤椅上,戴着一副老花镜,悠然地拿着一本书在读,他那怡然自得的神情一下子击中了我,让我很感慨。确实,阅读的快乐,已经好久没有体会了。
    
以前看书时都要戴上眼镜,现在看电子版,可以把字号调大,看得真真切切。 

    
先生 46 公司财务
    
前几天有朋友到我家里做客,审视了我的书架后,问了我一句是不是很久没买书了?
    
的确是这样,已经很久没去过书店了。但不买书,不代表不读书,只不过我读的书,由传统的纸质图书变成了电子书
    
有一次我在网上订购了两本书,同事们看到了,告诉我这两本书在网上都能完整地阅读到。上网看书,免费的,书还多,他们的话让我很动心,也试着时尚了一次。在同事的指点下,进入某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我惊喜地发现,网上书的种类真不少,而且阅读的速度明显加快了,晚上回家,用了不到3个小时,就把一本小说看完了。 
    
后来就喜欢在网上读书了。现在出版行业很热闹,每年都要出版上万种书,而且良莠不齐,要从浩瀚的书海中,选出适合自己的还真有难度,有的书买的时候看它制作得挺精良,可实际阅读起来,就有上当的感觉。而在网上读书,利用网络搜索功能,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如果读起来不大满意,也可以立即关闭页面,不看就是,不用心疼浪费了钱。
    
不少人说在网上看书,眼睛特别累。其实,看传统图书时间长了,眼睛也会累。关键是要学会调节。我用的是对眼睛伤害小的液晶屏幕,而且一般看一段时间就起身运动一下,做眼保健操。我爱在网上看书,还有个原因,就是我的眼睛有点老花,以前看书时都要戴上眼镜,而看电子版,可以把字号调大,不费力就能看得真真切切。
    
很多人把现在大家少读书的原因归咎于网络,我觉得有失公允。毛主席当年在菜市场那么嘈杂的环境中都能排除干扰,埋头读书。同样,真正爱读书的人,不会因为网络出现了,就放弃阅读。
    
在网上看书,只能端坐在电脑屏幕前,不像拿本书,在沙发上、床上都能看。 

    
先生 52 公务员
    
我小的时候,家里没有几本书,就那几本书常常被我当宝贝似的,翻过来、调过去地看个没完。用母亲的话说,带字的小纸头我都不放过。
    
现在我的儿子也上大学了,他的读书条件比我那时好得多,可他对书的感情却远没有我那么深。
    
儿子上中学时,学习紧张,我们对他看课外书进行了限制,规定他只有放寒暑假时才可以看。现在儿子上了大学,可支配的时间多了,我们也不再限制他。家里书架上四大名著、《四库全书》、外国名著……塞得满满的,但是他却很少看,一回到家,就钻进他的书房,打开电脑,看动漫、打游戏,忙得不亦乐乎。
     “
网络上什么都有,看都看不过来。我让儿子认真看几本书,他却这样回答我。那时,我还不太相信,网上真能什么都有?于是让儿子教我学上网。刚开始,网络让我很兴奋,还有些着迷。确实,上面什么都有,书也不少,还可以免费阅读。读起来也很方便,只要点几下鼠标,就能把自己感兴趣的书浏览一遍。认为有价值的内容,还可以储存在自己电脑的硬盘里,收藏起来。
    
但是,还没等我在网上把一本书读完,问题就出来了。盯着电脑屏幕,时间长了,眼睛又累又疼。一目十行的阅读方式,信息接受得多了,但很多字被眼睛过滤掉了,往往就是看一眼,乐一下,没时间思考,更难以找到读到精彩处心潮澎湃的感觉。另外,网上浏览的干扰也很多,一会儿蹦出个广告,一会儿弹出个消息框,思路经常被打断。再说,在网上看书,只能端坐在电脑屏幕前,不像拿本书,在沙发上、床上都能看。我读书时喜欢在书页空白处,写些心得感受,很自在地自我抒发。但在网上看书,不要说写这些,就连记笔记都好像是画蛇添足的事。总之,读书的感觉是网络不能取代的。
    
前几天,儿子在家给同学打电话,酱子(这样子)”“886(拜拜了)”,说了一堆我听不懂的新名词,后来他告诉我,这些都是网络流行语言。
    
网络是个好东西,可年轻人如果只知道在网上吸收这些速食语言,而把那些美好的语言冷落在故纸堆里,真是挺悲哀的。 

    
链接:     看看外国人怎样爱读书

    
以色列:把读书放在首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以色列人均拥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数量居世界各国之首。全国的报刊多达890种,其中英文版的《耶路撒冷邮报》,发行量突破100万份,全国500万人口中,每5个人就拥有1份。
    
在以色列,到处能看见布置典雅、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经常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阅览室里总是座无虚席,去晚了就没有位子。
    
在犹太人的家庭里,充满着浓郁的读书和求知的氛围。当小孩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便会翻开《圣经》,在上面滴上一滴蜂蜜,然后叫孩子去吻它。这种传统仪式意味深长: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懂得书本是甜的,日后要爱不释手。 

    
冰岛:以阅读消磨时光
    
在去年12月,只有24万人口的冰岛就销售了40万册书,平均每个人在一个月里买了近2本书,创世界最高纪录。 
    
每年的12月,在这个岛国里都会出现购买书籍的高潮。书店里摩肩接踵,盛况空前,可完成全年图书销售量的80%左右。有一位书店经理说,他的书店在去年1223日一天的营业额竟占全年营业额的7%。圣诞节前夕书店的生意最好,这在冰岛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冰岛人爱书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当冰岛18世纪被丹麦占领时,去那儿旅行的欧洲人就惊讶地发现,虽然渔民们过着贫穷的生活,但是破旧的小屋里却摆着放满了书的书架。他们特别喜爱阅读描写古代冰岛英雄的传记。这些故事由历代的僧侣们用羊皮纸记录保存下来,成为流传很广的中世纪北欧的传记文学。古代英雄的故事和传记在冰岛家喻户晓,在人们的日常闲谈中经常被提起。冬季漫长黑暗的夜晚,一家人总是围坐在一起,由家长朗读这一类故事来度过时光。 

    
法国:去年人均读书11
    
在法国,许多人都有读书的好习惯。 
    
前不久,由法国一家著名的民意调查机构公布的报告表明,在接受调查的法国人中,2004年,24%的法国人读了12本书,55%以上的人读书112本。以人口计算,平均每人读书11本。 
    
女性更喜欢读书,她们平均每人阅读12本,而男性人均读书9本。此外,由于职业各异,读书的情况也大不相同。中、高级职员和自由职业者名列榜首,人均读书17本,接下来是普通职员和工人,每人平均读8本和7本书。 

    
日本:六成人读书成风
    
不久前,日本读卖新闻社对全国的读书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一个月里,读了十多本书的人占3%,读三本的占11%,读两本的占16%,一本没有读的人占37%。在不读书和读书少的人当中,年龄大的居多,妇女的比例大于男子。
    
每天读书1个小时的占14%,读书半个小时的占19%,读20分钟的占10%,读10分钟的占9%,不读书的占27%。在日常生活中,想多读一些书的人有一半以上,占64% 
    
由于就业和求学的要求而买书的人占了15%,在读了报刊上的书评和别人推荐后买书的占20%,从兴趣出发或因教育的需要而买书的为27%,逛书店时临时产生买书念头的有32%

                                                                                                        转载自《解放日报》作者:尹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