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的手工业

 宇宙之右 2012-08-18

-

牟工业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宋代的手工业也比前代有所发展。宋代手工业的新特点是各个行业的规模扩大,分工细密,生产技术:几
和产品数量、质量都有所提高,并且出现了一些专业性的著名城镇。
宋代的手工业可分农村家庭副业租专业性手工业两大类,后一类又因经营者的不同身份而分为官营和民营两种。官营手工业作坊,如制造宫庭和皇亲婚娶物件的后苑造作所,起初共分生色、缕金、烧朱、腰带等七十四作,后来又增添金线、裹剑、冠子、角衬、浮动、沥水、照子等七作,共有兵匠和工匠四百多人。。后苑造作所又另设“西作”,有工匠一百七十多人② 。制造兵器、旗帜、油衣、什器的东西作坊,分木、杖鼓、藤席、锁子、竹、漆等五十一作,共管兵匠和工匠七千九百多人⑧ 。制造皇室舆举、册宝等物的文思院,分打、棱、饭、镀金、钨等三十二作,又有额外的绣、裁缝、真珠、克丝等十作,匠人二指挥(宋兵制:每指挥五百人)④ 。绩锦院有兵匠一千零三十四人⑤ 。东西八作司,分泥、赤白、桐油、石、瓦、竹、砖、井等八作,另外,又有“广备”指挥的大木、小木、锯匠、皮、大炉、小炉、猛火油、灭药等二十一作;共有杂役“广备”四指挥、工匠三指挥,约三千

必《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六之七二― 七三,《 后苑造作所》 。② 《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六之七三,《 后苑造作所》 6 ③ 《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之五O ― 五一,《 东西作坊》 。必《 宋会要辑稿》 职官二九之一,《 文思院协。
骨《 宋会要辑稿》 职官二九之八,《 绞锦院》 。

五首人旬。御前军器所,有军匠兰午七百人,东西作坊工匠五午人② ,分火药、青窑、猛火油、金、火等十作③ 。西内染院,有工匠六百十多人④ 。裁造院,有工匠二百六十多人⑤ 。文绣院,有绣工三百人⑥ 。据初步统计,为皇室服务的手工作坊共分一百五十多作。这些作坊分工细密,如“东西作坊”专门制造甲青的,就分为马甲、马甲生叶一、漆衣甲、铁甲、马甲造熟、皮甲、网甲、桑作等。这些作坊的兵匠和工匠,合计至少有二万三千九百多人,可见其规模之大。除此以外,各地还设有都作院、作院或者场务,都集中了许多兵匠和工匠,为官府制造手工产品。如宋神宗时命各路设都作院,共四十一所,每所工匠为三百人左右⑦ 。南宋明州作院有十三作,建康府有二十八作,九江作院日役工匠二千多人。
有些民营官收的作坊规模也很大。韶州岑水场一度“聚浮浪至十余万”人,所产铜数量之多,甚至使官府“已患无本钱可买”⑧ 。信州铅山场,北宋时常募集坑户十多万人昼夜采凿⑨ 。登、莱州金矿,也曾聚集数万人⑩ 。当然,大多数民营的手工业

作坊规模都比较小,分工也不如官营作坊细密。如陵州“豪民”开办的私盐井,一家有七、八口井到一,二十口井,雇佣工匠五到二十人,平均每井工匠约四、五人① 。
宋代手工业产品的数量比前代增加很多。如唐代宣宗(八四七年至八五九年)时期,每年产银二万五千两、铜六十五万五千斤、铅十一万四千斤、锡一万七千斤、铁五十三万二千斤② 。这是唐代矿产量较高时期的数额。北宋时,银一般年产二三十万两,最高达八十八万两;铜一般年产四百多万斤到六百多万斤,最高达一千四百六十万斤,铅的产量波动较大,一般年产数十万斤,最高达九百十九万多斤,锡一般年产三十万斤左右,最高年产二百三十二万多斤,铁一般年产六百万斤左右,最高达八一百二十四万斤。这些数字表明,宋代的矿产量比唐代要增加好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的产量在当时的世界上实属首屈一指。
在各种金属增产的基础上,宋代铁制农具、武器、铜钱、铁钱、铜器等手工业产品也大量增加。如铜钱的铸造量,唐代一般年铸十几万贪,较高额为三十二万贯。北宋则逐年增加,到宋神宗元丰三年(一O O 年),全年铸铜钱五百零六万贯、铁钱八十八万多贯⑧ 。比唐代要增加几倍到十几倍。宋高宗时,军器所仅一年就能制造出各种武器三百四十多万件,“并各精致”O 。宋理宗时,建康府在近两年半时间里,“创造及添修”武器三十六万七百多件⑤ 。荆州的作院,一个月能够造出铁火炮一二千只
因而荆淮地区的佚火炮,动辄配备十儿万只① 。数量如此巨大的铁制火器的生产,一方面显示当时火药的应用达到了新的高度,

另方面显示当时铁等金属的生产量的增多。

宋代的纸张,因印刷书籍、纸币等的需要,各个产纸地区均大量生产。徽州每年上供七种纸,共一百四十四万多张② 。江东路每年约产纸三百二十五万多张,江西路一百二十毛万多张,湖北路五十五万多张。。‘有些地区还因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出一些驰名全国的产品。丝织品有蜀锦(宋太平老人《袖中锦》 定为“天下第一”)、定州刻丝、姿州细花罗、东阳花罗、润州花罗、青州和邵州邵阳隔织、抚州莲花纱、越州寺绞、单州成武薄嫌、开封府娜陵纲、绵州巴酉纱子、毫州轻纱等④ 。麻织品有明州象山女儿布、平江府昆山药班布、绍兴府诸暨山后布(又称皱布)等⑥ 。瓷器有定州自瓷(太平老人《 袖中锦》 定为“夭下第一”)、妆州青瓷、

耀州青白瓷、开封和临安官窑瓷、景德镇影青瓷、处州龙泉“秘色”青瓷、建州建阳黑瓷等。漆器有温州、杭州、江宁府竹木胎冻器,以及襄阳府的“襄样”⑥ 。铁器有那州的剪刀和火筋、径州的嵌钓石铁尺和番镊子、河间府的蓖刀子等由。铜器有太原府的各色铜具、湖州的石家照子、衙州和信州的输器、醛州酸泉的乐具等② 。纸有平江府彩笺(太平老人《 袖中锦》 认为“吴纸”“夭下第一”)、蜀笺、温州镯纸、台州黄岩玉版纸、款州表纸和麦光、白滑、冰翼纸、杭州藤纸、绍兴府竹纸、宣州宣纸等③ 。
宋代的手工业技术比前代有很大提高。比如比较普遍地利用石炭(煤)来冶铁,采用将生铁嵌在熟铁中锻炼的“灌钢”(团钢)炼钢法,普遍采用“工少利多”的“胆水浸铜法”来生产黄铜;广泛利用木版印刷书籍,利用铜版印刷商业广告、蜡版刻印快报,并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制造出水罗盘等指南仪器,用于海船远洋航行;按照预先设计的小样打造船只,造出了许多设备比较先进和吨位比较高的海船、车船、万石船、万解船;广泛应用火药制造武器,并由制造燃烧性的火器发展到制造爆炸性的火器,造出了大批火箭、火球、火炮、火枪④ 等新式武器;更多地使用切削金属、木材等的简易车床⑤ ,官营作坊大多设置旋作⑥

普遍利用水力推动的水磨甚至水转连磨,以加工谷物、茶叶等,在三锭脚踏纺车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装有三十二个锭子的水转大纺车,昼夜可纺织麻一百斤;出现了脚踏缴丝车,缀丝时可以腾出双手索丝头和添茧;使用装配双经轴和十片综等结构完整的大型提花机,能够织造复杂花纹的丝织品① 。这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在世界科技史上均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