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

 黑老赵 2012-08-18

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

华强远古史研究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它不是灵渠,不是安丰塘,不是都江堰,不是坎儿井,不是隋朝大运河,甚至也不是三峡水利工程。它是约公元前两千年大禹疏通黄河西河段的工程。古黄河的西河段就是吕梁山以西从河曲到老潼关这一段。在远古时代,它本来并不是一条河,准确地说,它只是老天爷造物时的一个“半拉子”工程。两座山阻断了黄河形成了天然闭锁,使黄河在陕西境内形成了一个大泽。

       

大约公元前1750年。在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原大地上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就是大禹。大禹做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业,这就是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治理黄河并疏导黄河流入渤海。在中国历史上人类第一次挑战了自然。在大禹治水之前: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淮南子·览冥训》

禹凿龙门的传说最早见于《墨子·兼爱中》: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注后之邸,池之窦,洒为底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

 昔上古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河出孟门,大溢逆流,无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尽皆灭之,名曰鸿水。”                                                                    《吕氏春秋?爱类》 

战国时的《尸子》记载有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以上战国诸子的著作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大禹治水之前的三个远古史实:

第一,在夏禹治水之前,在今天的黄河东岸的山西省柳林县(今吕梁市)孟门镇和黄河西岸的陕西吴堡县之间横亘着一座大山,一道天然大水坝,挡住了黄河的去路,这样就在孟门以上形成了一个大湖,在山西柳林当地的民间传说中叫做定湖。大禹就是在定湖的西南劈开了一个口子使湖水下泄。这个口子就是孟门,是第一门的意思。“孟…業始也”《尔雅》所以孟门是大禹治水在黄河上的开凿的第一个大门,位于此地(山西柳林县)的孟门镇和孟门关均因此得名。

定湖的存在是有文献依据的。见《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将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山海经·大荒北经》中有类似的记载。可见远古在黄河和渭河的北边不远是有一个大泽的。现在渭河以北没有大泽,所以这个远古的大泽可能就是大禹开孟门之前的定湖。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从昆仑山发源流到这里便戛然而止。黄河在远古的天然生成的状态并不是一条完整的河流。

第二,孟门下游的龙门是第二道天然封闭的水坝。遇到大雨和洪涝的年辰,定湖的水就会漫过孟门,在龙门和孟门之间形成堰塞湖,这就是墨子所说的“西河渔窦”。 所以史书中出现了“禹之时,十年九潦。”《庄子·秋水》“禹之时,天下大雨,禹令民聚土积薪,择丘陵而处之。”《淮南子·齐俗》这样的灾难记载。这有点类似我们今天淮河行洪区里居民的生活方式。

第三,吕梁山横亘在今天的陕晋两省之间。今天的山西省境内在大禹治水之前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封闭的盆地。一个由吕梁山脉—北部山地—太行山脉—王屋山—中条山脉——吕梁山构成的一个巨大的环山盆地。盆地里的水无法外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千岛湖”。这里是尧的封国。所以先秦文献每每出现了这样的记载:

 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史记?夏本纪》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汜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孟子?滕文公上》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孟子?滕文公下》

此外,还有一点必须特别强调的是:今天的河南省境内在大禹治水之前也是深受水患之苦。整个河南东部平原地区因积水内涝成为湖泊和沼泽区。这些地区的水患并不是天灾和人祸造成的,而是自从人类迁徙到这里就面临的天然环境。上文的“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意思是水从下往上行,从山脚不断上升,这恰恰说明远古的山西是一个封闭的湖泊,每当大雨数日以后水位上升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整个中原地区最适宜人居的地理区域是大禹最早定居的山西中条山地区和伊洛两河平原的二级阶地。这里恰恰是大禹及后来夏代居民先后生活的地域。

 

大禹率领他的共工一族,率领夏的臣民历时十三年(年数的记载有不同)打通了孟门和龙门山,使黄河水下泄。由于黄河的延伸,陕西境内的定湖和堰塞湖消失了,湖水萎缩成为后来史书所称之的黄河西河。大禹又开挖了吕梁山口,由于陕西境内水位已经大大下降,使得山西境内的湖水沿吕梁山口外流,经河津过龙门流进西河,这样山西境内由于湖水西泄黄河入海,原先山西境内(古冀州)闭塞的大湖就萎缩成了今天的汾河。《水经注》卷四说昔者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经》所为龙门矣”。《魏土地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通孟津河口,广八十步。岩际镌迹,遗功尚存。”这个“遗功”就是上文墨子和尸子所说的:鑿孟门,开龙门,发吕梁。

继而如《史记夏本纪》和《尚书禹贡》所记载“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嶽陽,覃怀致功,至于衡漳……常卫既从,大陆既为,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海。”

从龙门以下,大禹又"治梁及岐"“疏川导滞”(国语)将黄河西河下泄的河水经三门峡过孟津渡到浚县西南的大伾山西经宿胥口从北向和东北向两支入海。黄河最终汇入了渤海。按照《尔雅》的解释,渤海就是大海的意思。有趣的是《山海经》里把青海湖也叫做勃海(大海)。

大禹创建了人类历史上无人能够比拟的千古功业:

一,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名副其实的破天荒,远古人类第一次向大自然宣战,走上了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人民自谋福祉的自觉道路。而在大禹治水以前,仅仅有大禹的父亲鲧做过一些小修小补。

二,             这项工程也是远古人类第一次对地理环境作出科学规划。这个规划改变了中国的地理格局并影响了中国历史几千年之久。

三,             人类的母亲河——黄河,从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河床。它发源于古昆仑山西经黑水河进入青海湖,然后东出青海湖和另一支黄河源合并,经积石过宁夏,在阴山脚下转向东流,入河套平原,由河曲转向南流到孟门,继而东入渤海。这样就形成了今天黄河的基本走向的主体河床。

四,             彻底改变了今天山西、陕西及河南东南部的自然面貌,创造了后来被称之为冀州,河西和中原的人居环境。大大拓宽了远古中国人的生活区域,为今后的文明,奠定了国土基础。奠定了今天山西陕西和河南三省地域的基本地理格局和中原地区的持久繁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