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名家:谢稚柳

 精微斋 2012-08-20
  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生,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早岁从钱振学画,十九岁时倾心于陈老莲画风,后又直溯宋元,取法李成、范宽、董源、巨然、燕文贵、徐熙、黄筌及元人墨竹,1930年起与张大千相过往,并追摹陈洪绶绘画。

    1943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42年与张大千赴敦煌研究石窟艺术,写成《敦煌艺术叙录》、《敦煌石窟集》等书。四十年代曾在成都、重庆、昆明、西安、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被聘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后历任上海文联秘书长,上海文管会副主席,上海博物馆顾问,当选中国画研究院院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长于中国书画史及书画的鉴别。1962年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中国书画鉴定组,赴京、津、沈等地阅书画万馀。1983年任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次年开始全国性的书画鉴定工作。兼擅花鸟、山水画。

    《竹篱图》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莲塘鶺鸰》、《茶花山鹊》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草原牧歌》等藏于中国美术馆。1962年于北京举办个展,1981年后多次与陈佩秋联合举办书画展。出版有《谢稚柳画集》数种;编辑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燕文贵、范宽合集》、《董源、巨然合集》、《梁楷全集》,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鉴馀杂稿》;诗词集有《鱼饮诗稿》、《甲丁诗词》等。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青绿山水通景八屏  设色纸本  165cm×82cm×8  约合98.4平方尺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青绿山水通景八屏  (1760万元,2005年7月30日中贸圣佳)
    此幅《青绿山水通景八屏》作于1951年,是先生绘画作品中最大的一幅,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用这二句话来评价谢稚柳先生的山水画,恰到好处如此巨制,震人心魄。整个八屏画完竣,时达半年之久。整幅画面之立意深远,构图雄伟俊丽,用笔端庄敦重,设色清新俊逸,气势高雅,潇洒出尘,独具一格。这是一件中国近代绘画史上史诗般的巨物,是一件惊心瞩目的旷世之作。谢稚柳先生当时42岁,正值画家年富力强的最佳时期。因为当时受画室画案狭小的限制,八屏巨画无法平面展开,画家只能一屏一屏地绘制,整个工程完竣,历时半年有余。令人佩服的是,八屏画展出之时,竟然设色一致,山脉相连,河湖相通,舟渚布局合理,峰峦馆舍有序,甚至连每幅间的树木过枝,都安排得枝脉吻合,天衣无缝。尤其是全画完成后的最后一道工序——焦墨苔点,是全画的点睛之笔,最见画家功底,一点不慎,将前工尽弃。此画苔点,轻重交错,疏密有致,实属不易。整个画面一片雨湿的江南,烟障的清溪,浓阴夏木的山谷,富丽堂皇的楼阁,暝色迷茫的山村,艳似春容的芙蓉花,茂密清幽的松柏,碧波荡漾的湖面,曲径通幽的小路,幽闲静谧的舟楫,好一派江南景色。

    1981年,上海美术家协会与上海博物馆和江苏省在上海展览馆联合举办《谢稚柳、陈佩秋画展》,《青绿山水通景八屏》被征集参展,谢稚柳先生补题:“此三十年前所写,时方研治江南画派,偶效其体。辛酉秋初,壮暮翁稚柳并题。”钤“稚柳”(白文)、“谢”(朱文)、“壮暮翁”(白文)三章。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仿宋山水花鸟册  八开绢本设色  每开高39.2厘米,宽29.2厘米(4600万,2011年5月22日,中国佳德春拍)
    其中花鸟画三开,山水画五开,谢稚柳自题画跋两开,并有陈佩秋“谢稚柳山水花鸟册八页”题签。根据谢稚柳、陈佩秋夫妇所题画跋,此册画成后一直为画家自藏,十余年后的“文革”期间谢稚柳遭际厄运,浩劫中曾被三次抄家,尤其是1967年的第三次抄家最为彻底,所收藏的古代书画、书案、书橱、镜框都被抄走,只留下了一张吃饭的桌子和睡觉的床,《仿宋山水花鸟册》也在混乱中踪迹全无,“文革”后党中央拨乱反正,谢稚柳文革被抄物品被归还,此册也就失而复得。在经历了一个失而复得的曲折过程之后,《仿宋山水花鸟册》重新回到谢稚柳手中。对于这样一件不同寻常的作品,谢稚柳却将它赠予其好友尚业煌,由此可见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尚业煌曾担任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长期从事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谢稚柳前往上海从事古书画鉴定研究工作之时就结识了尚业煌,此后两人便成为了好友至交。除此《仿宋山水花鸟册》外,谢稚柳尚有《悼怀周总理诗卷》、《芝兰之馨》、《松鹰图》等画作赠予尚业煌。《仿宋山水花鸟册》于1980年装裱而成,这一段颇为曲折的经历也为《仿宋山水花鸟册》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转)谢稚柳《仿宋山水花鸟册》的故事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江村霁雪图

    此幅《江村霁雪图》作于1947年。由谢稚柳本人题款“江村霁雪用宋徽宗法,丁亥春暮为云章先生方家正之,谢稚柳”。画上用印分别为谢稚印(白)、柳白衣(朱)以及迟燕草堂(朱)。款中的云章先生,全名贺云章,出生于旧上海一殷实家庭中,他自幼喜爱书画,并与海上画坛多位名家来往密切,其中著名画家张大千亦为他的至交。据贺云章之子、今年八十七岁的贺圣怀老人介绍,贺云章是通过张大千结识谢稚柳的,而谢稚柳也是在当年随张大千拜访贺云章家时,将《江村霁雪图》赠与贺云章的。

    《江村霁雪图》以三段式构图,远景处群山起伏,白雪皑皑,将雪后山川的佳境表现得一览无疑。中段峰峦岩岫拔地耸立,山体奇峰突兀,银装素裹;山头处树木繁丛,绿色荫荫,似乎要在这冰天雪地之间表现其顽强的生命力;山脚下有一村落,村中屋舍也都披上了银装,显得格外清新、舒爽,村中的树木竞相生长,一派枝繁叶茂的景象。近景处为一山坡,坡道两边古树林立,盘曲交错,给人以遒劲挺拔、苍劲古拙之感。又有一红衣老者纵白马于坡上,蓝衣童子紧随其后,望其去处,正是那山脚下的村落,是叶落归根?还是深山访友?绝妙的构局留给人无限的遐思,并使中、近两景遥相呼应,相映成辉,令人不禁拍案叫绝。各景物之间则是大片的湖泊,蔚蓝的湖水反衬着四周的雪景,使天地之间的山水情景得到了完美的平衡。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春江花月夜

 

    谢稚柳的绘画,注重“画之本法”,形神兼备、物我交融的形象塑造,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精严生动、妙到秋毫的笔墨抒写,配合了形象的刻画又有其自身的美感;在“画”之外的“人”的方面,书法、诗文、鉴定、画史研究,无不有卓然的成就彪炳于世。尤其是他在鉴定方面的贡献,可以说是迈绝古今;他在画史研究方面的贡献,揭示了“传统先进典范”的正脉,正本清源,中流砥柱,力挽狂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莲塘鹊鸽  纸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谢稚柳的花鸟画设色雅艳,用笔隽永、善推求画理,曾研究徐熙落墨法,以墨为格,融以杂彩,长于写荷花、牡丹、芙蓉、奇松等。他的这幅《莲塘鹊鸽》是他工笔花鸟的代表之作。图中荷叶重重叠叠,层次丰富,色彩明丽,间以盛开的白色荷花,把莲塘清幽香远的审美特征表达得恰到好处。小笔点成的荷塘浮萍和立于叶茎上的小鸟,起到了增添荷塘灵动之意趣的作用,使画中生意盎然,意境深邃。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荷花图   横幅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芝兰之馨(局部) 手卷  谢稚柳  陈佩秋
    此幅手卷《芝兰之馨》,是谢稚柳与陈佩秋雅兴联袂、陈画谢书,赠与他们的好友、上海著名陶瓷鉴定家尚业煌的精品之作。

    手卷的起首,陈佩秋以精练雅致的笔墨撇兰画芝,并在左题耑为“丁巳新春为业煌同志属正。健碧。”陈佩秋先生是当代画家中撇兰的名家,她画的兰花灵动婉约、格高韵清。此幅兰花墨彩互用,姿态婀娜。起笔兰叶昂首向上,气势奔放酣畅,第二笔与之交相呼应,形成秀美的凤眼,其他数笔则稳健行笔,使线条曲中带直,直中见曲,凸显了郁勃盎然的生机。由于陈先生的书法功力深厚,在撇叶时刚健爽朗,笔锋入纸,墨透纸背,具有一种弹性的质感。轻重徐疾、笔放锋敛、形断意连,细腻而传神。兰花的花苞是一翦一朵,互相包合。陈先生则采用了动态性的造型法,使茎插叶中,瓣出叶外的,偃仰对视而高低呼应,正反相映而左右观望。其花心的点染则向相紧聚,如点睛之笔,使花之精神跃然纸上。而与兰相对应的是两朵肥硕的灵芝,勾勒简洁,富有生机。芝兰相伴,寓意则长寿安详。值得称道的是在设色敷染上,花瓣花茎用绿色,花心用了西洋红,而灵芝则采用了大红色,雅中见秀,艳而不俗。

    陈佩秋的芝兰画后,即是谢稚柳的书法长卷。谢先生的书法亦造诣深厚、功力精到、风格独树。写此幅手卷时,他已臻人书俱老的佳境,因而笔墨豪放、酣畅淋漓,既有怀素“骤雨旋风”之势,亦有张旭“惊电激雷”之形,复有自己“激越不羁”之态。谢先生书法最大的特点是信手挥洒中见纯任自然,线条跌宕而笔姿豪放,境界高迈而法度谨严,郁屈瑰奇而气格古奥。观其运笔,圆劲爽捷而舒展豁达,畅朗恣肆而遒劲潇洒,锋芒苍秀而端润飘逸。在枯涩浓淡与徐疾速缓中,展示出一种鲜明的节奏旋律,如纸上交响乐般令人震撼。而其结构,则疏密相间而俯仰呼应,聚散精妙而纵放有度,可谓是变化万千。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群峰夏绿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28.8万元,2009年西泠秋拍)   秋山图  镜心 1949年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秋山清爽图  (517.5万元,2011年11月中国嘉德秋拍)

    谢稚柳在落墨法的研究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如落墨牡丹、落墨芙蓉、落墨荷花、落墨松以及落墨山水。这是他研究徐熙的落墨法并根据文献记载而创造的一种新的形体。纵观谢稚柳的艺术历程,从陈老莲开始,即是“少耽格律波澜细”的画风。接绪的是崇尚北方画派,然后又移情于江南画派,在各派之中虽有取舍与融合,但走的是同一条路子,除了陈老莲,他的画没有专门停留在某一个画家的画风里。而对落墨法的研究,他花的时间最长,研究得最深,取得的成就也最大。这次变法由工易放,由细及粗,色彩也从原来的纯净明丽变成墨彩交融、五色杂陈、情调奔放,把自己的儒雅文静、含蓄潇洒的笔性融入落墨之中,画面生出一种新的情调,是一种从古人画中所未见过的情调,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浓厚的时代感。

    谢稚柳是学者型画家,既治美术史,更擅鉴定学,幷以二者反哺于画,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因为后来他的鉴画名声太大,以至于掩了他的画名,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人们一说起谢稚柳往往就是“书画鉴定家某某某”,而当人们在其身后回头溯望他的绘画的时候,忽然发现谢稚柳的背影那么伟岸,此时的谢稚柳已经是美术史视野里的大画家了。他在绘画上所达到的高度一点也不输他的鉴画成就。不仅如此,他画路宽博,山水、花鸟、人物样样俱精,更因为他取法唐宋,所作洋溢着一股华丽的高古气息,在现代画家中独树一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芙蓉小鸟  手卷 设色纸本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荷塘过雨图  立轴 1987年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莺歌燕舞  立轴 1977年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花鸟写意册

    谢稚柳先生此本册页共计十八开,其中花鸟五开,花卉十三开,是画赠与著名金石家吴子建的,绘此册时间在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四年,为谢老艺术最为鼎盛时期。

    此册虽为水墨绘就,但真实体现了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底。绘画之人都知道,水墨比之设色,对画家的笔墨驾驭能力要求更高,而高手之作,能墨分五彩,较之设色更有一种清雅之气。此册中绘山茶、海棠、桃花、萱花、兰、蕙等各式花卉十六种,配各类禽鸟五只,或驻枝,或引颈,或顿首,神态各异,多姿多势,颇显作者宋元笔法之功底,细微之至,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诗情画意,赏心悦目,堪称画家精品之佳作,也是画家深厚绘画功底的再现。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松鹰图  (356.5万元,2011年5月上海朵云轩)
    此《松鹰图》当是谢先生六十年代所作,所以在癸亥夏月(1983年)再次见到这张画时写道“此旧作倾重见及之为题于上”。

    此幅《松鹰图》有宋徽宗御鹰图之意趣,但气局各异。但谢氏此图之白鹰在苍劲的枝干和纵横的松针间显得野性十足,与徽宗皇帝锦绣鹰架上养尊处优之皇家宠物有所不同,横斜的古木高松间更可衬托出白鹰的桀骜不群。
    此图尺寸纵长,豪气万丈,浓郁苍翠的苍干松针占据了画面的大半部分,画上白鹰白鹰高踞于松干之上,伸翅探首,神态生动、羽片丝毛细密光洁,目光炯炯,表现了一种孤傲不群的神情。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竹禽图  110.5×82.5厘米 1960年作 (649万元)
       题识:竹禽图。烟江楼写生,谢稚柳。东原雨散长烟芜,春水无涟静北湖。漠漠晴晖风竹定,穿林鸟语落珍珠,稚柳因赋。
       钤印:稚柳、谢稚之印、烟江画阁

    画家用淡绿挥扫,写晴竹数枝,笔笔有生意,面面得自然,一切都使人感到静寂,但静中有动,静中有声,静中有闹,四只小鸟,或飞或栖,鸟语婉转,似在倾心交谈,虽有动,有生,有闹,但不是喧哗,一切仍然在寂静中。不仅如此,作者还用“东原雨散长烟无,春水无莲静北湖。漠漠晴晖风竹定,穿竹鸟语落珍珠”的诗句,来加深扩大这种一切静寂而闻鸟声的艺术境界,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沉着、清新、洗练、含蓄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画家追求含蓄美的美学思想。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竹林逸致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46年作 (336万元,2010年西泠秋拍)
   《竹林逸致》是一幅描绘惜别心情的山水人物画佳作,作于“丙戌春暮”即1946年的4、5月间,其时谢稚柳刚刚“自蜀归江南”,住在上海虹口溧阳路他的新居。湖石丛竹间,高士方巾儒服,止步竹前,眸子里凝含一种若有所思,在淡雅的设色衬托下,作品恰到好处地呈现了画家所要营造的惜别气氛,给人寻思和回味。
     画上题诗:曾经巫峡神先醉,何必绵州鏖酒兵。巴山夜雨千竿竹,凝睇归人去后青。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红荷                                           荷塘水鸟图  纸本立轴 (71.3万元,2011年西泠春拍)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芙蓉花  镜心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芙蓉墨竹图  设色纸本立轴                                  花 鸟  镜心 1979年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苔枝红萼  纸本设色 1959年作

    此画一派春意盎然,画中桃花、红萼、彩雀无不透出大地回春的信息。自古画桃花者甚多,且历代不乏高手,然而能把桃花画好确不容易。因为桃花可以算是春天里最烂漫、最繁盛也最易落红的一种花了,而且它也最亲近人。因为亲近人,所以人们对它熟悉至极,这样要画出新意来便多有难度。桃花烂漫且鲜活浓艳,传达神韵的功夫就要求很高;繁盛则益显富贵,火候不到便近俗难雅;最易落红,所以自古以来往往勾起人们伤春的情怀。然而,谢稚柳的此幅桃花,给人的感觉却是娇媚、妖娆、春光无限。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乌猿  纸本设色 1956年作 中国美术馆藏
   《乌猿》和《苔枝红萼》两作皆为谢稚柳中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作者早年学陈老莲、中年习宋元的风格和追求。《乌猿》画中的树干枝叶勾勒而成,皴多点实,且布局方折,造型滞涩,颇有老莲遗风。蹲踞于树木主干之上的白头乌猿则带有一定的宋画特征,尤似北宋画猿名家易元吉的画法。就整个画作而论,构图、造型、用笔。设色、气韵已非宋画品格,却有许多新时代的风气。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红叶小鸟  立轴 1941年作               红蕊鸣翠 1941年作(59.8万元,2011年9月山东天承秋拍)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蝶恋花  立轴 1957年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清远图  立轴 1973年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墨竹芙蓉图  立轴 1983年作                           修竹拒霜图  立轴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花香引蝶  镜片 辛未(1991)年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芙蓉仙蝶图  立轴 1978年作                                 芙蓉鸜鹆图  立轴 1985年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花鸟图  纸本立轴 1942年作(24.2万元,2005年西泠春拍)     古柳鹡鸰图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桃花春鸟  设色纸本  立轴 1954年作 (358.4万元,2010年西泠秋拍)

右题(本题)显示了谢稚柳的画史知识以及他于绘画一道不断探索的胸怀:中国的花鸟画,自五代南唐以来绘花卉便有“写生”与“落墨”之别。所谓写生,北宋沈括在其名著《梦溪笔谈》中曾针对黄荃父子所作有过阐释:“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其代表画家就是黄筌、黄居寀父子。而落墨法既非“细笔勾勒、填彩晕染”的写生,也不是非勾勒的没骨法,而是运用墨的浓淡,勾点兼施,草草画出枝叶萼蕊,然后轻染杂彩,不使色碍墨,笔掩迹,从而生气动人,它的代表画家是徐熙。然而写生经北宋徽宗皇帝赵佶的大力实践与倡导而发扬光大,落墨法则少有人传,以至不为人识。谢稚柳的本题关乎的就是这件事。《桃花春鸟》也是以双钩轻填的写生法绘桃花,笔下感叹的却是“邈不可知”的徐熙的落墨法。

左题(补题)则讲述这幅画的一段曲折经历。这是一幅绘于清早期旧纸上的花鸟精品,绘成之后,谢稚柳甚为满意,收入箧中本想自己欣赏,没想到后来这幅画竟然在家中失窃了,这让人无奈。时间一久,他也就忘了这幅作品。1973年,篆刻家吴子建发现了这幅画即出资买下,他与谢稚柳有交,就携画请谢稚柳过目并为之写题识,这令谢稚柳感慨生情。人世间的事,如梦幻泡影,万事既有可能,也能虚无,仿佛色空二界,无非一念之间……谢稚柳信笔题识,一笑了之

此画钤印亦含情意,比如左右押角钤“鱼饮梅竹之斋”和“敦煌旧客”两方闲章。以“鱼饮”二字为自己的斋室名号起自1936年,斋名“鱼饮溪堂”。谢稚柳一生好诗,早年好唐诗,尤好李贺(长吉),“鱼饮”二字即从李长吉《咏怀》一诗“臂诸清溪鱼,饮水得自宜”句中来,还请方介堪刻成一印,钤于画上。后来沈尹默告诫他,读诗不必囿于李长吉,也可读读宋人的诗,他于是延展,受益匪浅。谢稚柳的画中有诗意就是从他好诗而来。作《桃花春鸟》时,他早已有了“苦篁斋”、“定定馆”、“调啸阁”等斋名,依然不忘“鱼饮”之初,是一种对传统、对文化的礼敬。那么,钤“敦煌旧客”一印用意何在?谢稚柳画画与古为徒,并没有明确的指授老师,一幅花鸟画,画得自己满意了,便有喜悦涌怀,钤一方“敦煌旧客”印,用意是留恋与感恩,因为敦煌给了他太多太多,那是必须感恩的。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仿黄鹤山樵山水 设色纸本立轴 1946年作(84万元,2010年西泠秋拍)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松瀑图  镜片 1977年作  (15.68万元,2011年9月)            山 水  立轴 1979年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溪山秋霁图  设色纸本立轴  1979年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蜀中山色  立轴水墨纸本  (97.75万元,2011年9月山东天承秋拍)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屏山烟霭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973年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江上行舟图  立轴 1989年作                              柳岸春帆图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春山松翠图  设色纸本  立轴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林泉深阁  立轴 1946年作                           重岭飞泉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松瀑鸣琴图  147.5×77厘米  (220万元)

《松瀑鸣琴图》虽为描绘蜀中山色,却有着北派山水雄宽伟美的气格,笔触苍劲稳重,得山势山骨,自成一家。山势峻峭,草木浓密,既有王晋卿之清峭又不失巨然朴实自然的意韵,使人感觉一种潇洒空灵,自然美好的形象。
    谢稚柳对江南画,也就是对画江南风景的画家董源、蔚然入迷,是要到他四十三岁前后。江南是片丘陵地带,且水网密布。董源、巨然多写江南真山真水,不为奇峭之笔,评者谓:“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岚色郁苍,枝干劲挺,咸有生意。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而巨然更有特点:“每于林麓间,多为卵石,如松柏草竹,交相掩映,得雅逸之趣。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华岳高秋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82年作                 青绿园林图  立轴 1983年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黄山松云图  设色纸本 立轴                          春山飞瀑图  镜片 设色纸本 1983年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古树朝晖  立轴 1978年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春后西湖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松寿图  设色纸本立轴 1977年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春山飞泉  镜心 1977年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峨嵋三顶  镜心 1978年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青绿山水  镜心 1980年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仿古山水  镜心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春山飞泉  镜心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梅竹春禽  (郑配秋合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春后西湖   纸本设色  1960年作  上海中国画院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竹岭云深处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泼彩山水 设色纸本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夏绿山深图  设色纸本 中央美术学院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一览众山小  设色纸本  册页(十二开)  32×26.5cm×12  (1254.4万元)
    细观《一览众山小》山水册,系用旧纸佳墨绘制,但不是一气呵成。这可能是画家那时忙于鉴事,无暇作画,但又性情所使,不能不画,遂在忙里偷闲之中,捡到一片好纸,随手画来,虽不经意,但幅幅都是倾情精致之作。虽是尺幅小品,仍不失层峦迭嶂的气势,或用线勾,或淡墨渲染,或用多种皴法,都表现出山的骨与质。一股山泉从山巅而下,穿林透石,几经曲折,落到山下,聚势而动,又飞瀑石梁,向远处流去。山脚的近树,曲枝虬根,生动多姿,又使人很自然地想起王诜的《渔村小雪》来。有的在水墨淋漓之处,留下几片空白,从沈睡中透出气来,烟拖雾笼,一片雨湿的蜀中风物。真可谓是几分诗情,几分画意了。这种融南派北派为一体的山水画风,在作者早年的画作中不见,在晚年的画作中亦不可见,流风飘忽,笔势消磨,留下了画家对往事无尽的回忆,也透露画家向往新格调的一番春讯。

    该册并非完成于1961年,而是逐年所作。郑重先生1988年出版《从寄园到壮暮堂》一书时,谢先生提供吴子健拍摄的此册照片作为插图附于书后,并对册页各开一一标注作画时间,分别为:1961年二开,1962年一开,1963年二开,1964年二开,1970年一开,1972年一开,1973年二开,1974年一开(详见《从寄园到壮暮堂》书后所附插图),但该册文革初期已被抄走,换言之,册页各开应该全部作于抄家之前。不知谢老当年标注时间记忆是否有误?又,2008年9月上海人美出版《谢稚柳盛期风华》画册,《一览众山小》收入其中,标注的作画时间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独立清秋图  立轴 设色纸本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横塘野鹜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谢稚柳不喜欢画人物画,也极少画人物,虽然他早年极为推崇陈老莲,但却极少可见到其绘制人物画,更是舍主而求其次而拾起了陈老莲的花鸟。谢稚柳的人物画在很大程度上也多受张大千的影响,与张同往敦煌的经历对他的人物画创作影响更加深远。
    谢稚柳的人物画在表现手法上与张大千的人物画有这异曲同工之处,注重线条,多施重彩,衣带纹饰清雅华丽,人物形象多取法唐宋。他的人物画与张大千相比在线的表现上稍显不足,线条稍显生涩但又不失秀美,造型变化不多但又不失天真恬淡之趣。仕女的妩媚婀娜,高士的文雅高洁,或清雅秀丽的水墨/或浓淡相宜的设色,
都能很好的将画中人物的特点很好的展现出来。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南无观世音菩萨  1942年作(240万元,2011年12月北京匡时秋拍)
    此轴《南无观世音菩萨》是谢稚柳中早期重彩工笔人物之精品力作。此作创作于1942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时谢稚柳33岁。这年,谢稚柳与张大千相偕到敦煌研究石窟艺术。期间他潜心对莫高窟、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峡口等处进行考察研究,写成了《敦煌艺术叙录》、《敦煌石窟集》等书。总体看谢稚柳画风在40至50年代因此次敦煌之行发生改变。其中人物画颇多,虽仍存老莲骨体,但其点画取势俊秀稳健,已见唐人笔意,然而50年代以后人物画作就渐渐少了。
    此作以榆林窟盛唐壁画格法绘写观世音菩萨。菩萨开相完美,体态端庄,赋色艳丽华美,衣纹匀细,笔作中锋铁线描,流畅劲挺,颇具吴带当风之致。唐代的壁画中人物形象世俗化明显,菩萨曲眉丰肌,秾丽多姿,亲切温和,端庄慈宁中亦见女性之柔美,时谓的“菩萨若宫娃”于此件作品中亦可见一斑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谢稚柳国画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