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收藏》回应质疑:鉴定过程严谨绝不会砸错东西

 夏天真热2 2012-08-20

供图

《天下收藏》砸赝品惹争议 被砸瓷器中疑有珍贵文物

作为收视率颇高的收藏类电视节目,北京某电视台的《天下收藏》和其他同类节目不同的是,它并不以收藏品的惊人价值吸引观众的眼球,而更加注重藏品的真假鉴定。节目中,著名表演艺术家、主持人王刚有一把紫金锤,如果经在场专家鉴定持宝人的瓷器为假,在双方签署完毕协议后,他会挥起紫金锤将“赝品”砸碎。日前,首都博物馆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展览,从被砸掉的300多件“赝品”瓷器中选择了30余件精品,同首博的馆藏珍品对比展览。著名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等反复观看展览后报料,称该栏目“所砸掉的“赝品”不少是真品,并且不乏珍品”。

质疑

“真品”被砸真让人心疼

在首博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的《“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上,一些藏家边参观边叹息,甚至有人说:“他(王刚)可真敢下锤。太可惜了!真让人心疼。”

有十几年收藏经验的北京藏友张远芳,站在一件“当代仿品”“乾隆款珐琅彩开光山水纹双象耳瓶”前连连叹息:“你看这上面的蓝釉料,得是当年进口的蓝宝石,只有宝石釉才会发出这种光亮;这粉彩画得多好,得是大师级画家的手笔……赝品不可能用这么昂贵的原料,有这么精湛的工艺。”姚政也表示:“现在景德镇国家级的大师,都做不出来这样的瓷器。”而“乾隆款青花缠枝莲纹赏瓶”的馆藏品和仿品的对比展示,更让许多观众觉得迷惑无比。一位藏家认真地研究了半天告诉记者,她觉得那件“假的”画工更好,更像真的。

“你看工艺:这是六色青花,当代人哪有这本事?你到景德镇去招标全国最好的工匠,看有人做得出来不?中国现在能烧四色青花的艺术家都没几位。”一件件“赝品”看下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宁玉新得出结论:“这里的‘赝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都是珍品。我敢为我的言论负法律责任。”

回应

鉴定过程严谨绝不会砸错东西

记者了解到:《天下收藏》节目每一期都有3名客座嘉宾。其中既有马未都这样的著名收藏家,也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叶佩兰、首都博物馆原常务副馆长张宁这样的“学院派”,还有北京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张茹兰这样的“官方”人士,同时也不乏像北京华晨拍卖公司董事长甘学军、太平洋拍卖公司艺术品市场总监胡智勇这样的“实战派”。针对众藏家的质疑,《天下收藏》的制片人韩勇和“终审判官”翟健民的态度都很明确:“我们绝不可能砸错!”

韩勇告诉记者,虽然观众在节目当中只看到3位专家,但他们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专家库。“专家库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来自专业机构的专家,如博物馆和文物局的鉴定专家;二是拍卖公司的高级从业人员,他们多是拍卖公司的业务带头人;三是高端艺术品行业当中的经纪人。每一件瓷器,至少要由3~5位专家鉴定,并且实行一票否决。而且我们是把最有把握的瓷器拿出来做节目,绝对不会砸错东西。”

个案

58万元买的青花被砸

藏家要去牛津做鉴定

吕献珍是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的成员,虽然自己就是陶瓷鉴定专家,但在2008年,他收藏的一件“元青花瓷器”在节目被当做仿品砸掉了。直到今天,他都“不服”。

“当时,一位朋友问我借一件元代的玉春壶,说去参加一档鉴宝节目。那件青花是我花58万元收的。他跟我说,节目请的是国家鉴定委员会的人。我对自己的瓷器有信心,同时也相信这些专家能看明白,就借出去了。没有想到,节目请的专家最后把我的瓷器给砸了。”瓷器被砸后,吕献珍拿着碎瓷片到很多机构做过科学鉴定,结论证明这瓷器是“对的”。“他们说假是他们的事,我到今天都认为我的瓷器没问题。瓷片我还留着呢,有机会我会去牛津大学做权威鉴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