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亩产值超5万元的背后

 雨霧山庄 2012-08-21

    “醉金香”、“夏黑”、“巨玫瑰”……这一连串的名字总是那么诱人!

    近来,听说葛凌腾种植的葡萄效益好,品质优,亩产值还超过5万元。现在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为了一探究竟,记者特地赶到位于平桥镇张思村的九穗儿葡萄生态种植园。

    一走进天台县九穗儿葡萄生态种植园,似乎就能闻到一股股清香。葛凌腾介绍说:“我这里的葡萄有十几个品种,每个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这个‘巨玫瑰’品种就带有玫瑰花的香味,‘醉金香’有着茉莉花的香味。”在葡萄主人介绍下,我们摘下一颗“巨玫瑰”放入口中,果然味道甜美,有一股玫瑰的香味弥漫齿颊,令人回味无穷。

    现在,老葛的葡萄园有300亩,十几个品种,年产值接近千万。

 

弃商从农

 

    与葡萄结下不解之缘的葛凌腾,之前一直在广州从事运输业。2003年的那场“非典”,使他的事业一度陷入低谷,生意惨淡。在停运的时间里,他以看书打发时光,等待市场复苏。而就在这时,他看到了有关介绍现代农业的书,头脑灵活的他想到这也许是一个商机。

    凭着多年闯市场的经历,有着敏锐商业嗅觉的他大胆预计:在中国,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将继股票、房地产后成为最具发展前途的行业之一。他说:“纵观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农场主是一条很稳定的生财之路。再说自己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农业可说是熟门熟路。”

    搞农业,关键是选好项目。葛凌腾多方比较,觉得发展葡萄比较合适,效益也比较高。选定了项目,老葛做出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改行重新当农民。

    说干就干,2004年,葛凌腾回到天台,投入农业,要做真正的“职业农民”。

 

迎难而上

 

    2004年,他在平桥镇的张思村承包了近400亩土地。

    为了尽快补上自己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空白区,葛凌腾读书时的那股狠劲又出来了。他买来成捆的农业专业书籍,没日没夜地学习、钻研。总结别人的种植经验和心得体会,他打算种些西瓜等作物以改良土壤。

    刚开始,他抱着改良土壤和顺便赚些钱的念头,种植了近400亩的西瓜。在老葛的精心侍弄下,西瓜长势良好,亩产可望达到4000公斤。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粉碎了他的希望。葛凌腾一腔心血付诸东流,损失达几十万元。

    在引进葡萄幼苗时,葛凌腾又遇到了大麻烦,对市场还不是很熟悉的他被骗了。一开始,葛凌腾购入了大批高价克伦生葡萄幼苗。原来这个品种的葡萄如果在南方种植,会出现花芽分化不稳定的情况,而且它是晚熟品种,极易遭遇台风危害,造成裂果、烂果和落果。有专家告诉他,有两种选择,要么连根拔掉,承担巨大损失,要么嫁接换种。葛凌腾通过比较最后选择了后者,将已经开花结果的克伦生葡萄藤剪掉,再在上面嫁接新的品种。这个举动连种植园的工作人员也不能理解,毕竟这是他们一年多辛苦劳动的心血,但葛凌腾还是狠下心来,带头下地将原来的葡萄藤剪掉,再根据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成功地把“巨玫瑰”葡萄嫁接上去。这使葡萄的成熟期整整提早了3个月。

 

拜师学艺

 

    凭着天台人那种不服输的精神,一次次的失败反而激起了葛凌腾的斗志,也使葛凌腾认识到要种植出优质葡萄,必须在种植技术上下功夫。此后,他争取到了许多葡萄种植研讨会和学术交流会,虚心请教,学习一切能够学习到的葡萄种植技术和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葛凌腾认识到光自己学习还不够,最好有联系自己基地的专家。

    中国葡萄协会常务理事杨治元教授一生都在搞葡萄,几乎每天都在葡萄园里研究葡萄。得知这一消息后,葛凌腾下定决心登门请杨治元。杨治元告诉葛凌腾:可以派几个人来学习。为了掌握核心技术,葛凌腾干脆自己去杨教授的实验基地拜师学艺。现在,除了葛凌腾经常到杨教授的住处海盐登门求教外,杨治元教授每年都要来九穗儿葡萄生态种植园实地传授种植经验。

    老葛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2005年,老葛成功地种植出了“醉金香”、“巨玫瑰”、“夏黑”等十几个葡萄品种,以色美、味甜、粒匀、果粒紧凑等著称;并且成功打入了杭州、上海等市场,与两家大型连锁超市签订了供货协议;在省市、国内的各项葡萄评比中接连获奖。2008年,在中国葡萄协会举办的全国南方精品葡萄擂台赛上,天台九穗儿生态种植园选送的三个葡萄品种均获优质奖,引起国内同行注目。

 

供不应求

 

    到了2006年,葛凌腾的九穗儿生态种植园占地达到了150亩,已经初成规模。2009年,占地亩数已达300亩,比2006年翻了一番。其种植的葡萄更是因型正、色美、口感好,而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葛凌腾说:“现在我们的葡萄主要是销往杭州和上海的两家连锁超市,两家超市加起来,一天的订单就要达5吨左右。就是批发给超市,我们也是按照每公斤30元的批发价,高出别人好几倍,我们不会降价销售的。”

    既然市场这么看好,为什么不把销路做得更大点呢?

    面对记者的疑问,葛凌腾笑着说:“现在我们的葡萄主要是产量还不够。像去年,我们只够这两家超市销售20多天的。人家的商品要进入超市,首先要交一定数额的进场费,这两家超市希望常年跟我合作,他们不但不要我交进场费,去年还一个劲地催我供货,但是,我这里没那么多的货可以供应。所以现在没考虑打入其他市场,这几年的重点是发展葡萄种植面积。”

    据葛凌腾计算,单单满足杭州和上海这两家超市半年的供应,就需要将葡萄面积发展到1600亩以上。

 

精品之路

 

    为什么葛凌腾的葡萄会供不应求?价格会高出人家许多?

    从2004年到现在,5年时间里,葛凌腾已经根据市场的发展和在种植实践中得到的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种植理念。他把自己的葡萄定位在“精品”的位置上。

    所谓“精品”,就是严格要求每颗葡萄的质量,同时对每亩的产量又有着严格的控制。葡萄也要“计划生育”,葛凌腾说:“按照传统的思想,葡萄结得越多、产量越高,收益就越好。其实正好相反,葡萄结得太多,品质就会受到影响。只有严格控制产量和品质才能使每颗葡萄都吸收足够的养分,使葡萄粒均、口感好。”葛凌腾的葡萄亩产不超过1000公斤,有时只有别人亩产量的三分之一,但他的亩产值却最高达5万元,平均在3万元左右。去年他的亩产值在全国南方葡萄精品园中排名全国前三。

    “我们要严格控制质量,每一串葡萄、每一粒葡萄都要有一个标准,它的重量、外观、颜色、糖度都要一样。”

    除了实行“计划生育”外,他还告诉我们种植园的葡萄使用的全部是有机肥,保证出产的葡萄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

(谢勇 许天龙  实习生  王贵怀  许鹏)

 

葛凌腾:把一二个品种管理好就是成功

    就像当年跟着杨教授学习葡萄种植技术一样,对跟他学习种植葡萄的农户,葛凌腾也定下了一个规矩:每位农户,都要来他这儿的葡萄园内实践。

    葛凌腾说:“种植葡萄需要花大力气管理。我总结了一下,目前我的葡萄园有50多道栽培管理程序。每一道程序都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许多技术不是一说就会的,需要通过现场手把手地传授具体操作技术,同时观察其实践过程才能纠正和解决问题,才能掌握到位。同时,由于操作程序太多,一次肯定难以学习到位,他们还要多来,带着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来,来的次数越多,学习到的东西也就越多。”

    葛凌腾对要种植葡萄的农民建议,要通过自己全面分析和认证,选择一二种葡萄品种来种植,不要种植太多品种。因为,种植葡萄关键在管理。不同品种的葡萄种植有不同的窍门,种植的品种太多,所花的精力也多,而且还不容易管理,这样就会影响葡萄的品质。把一二个品种管理好,其实就是成功,时间长了,也就成了这个品种种植的专家。

    葛凌腾还说,思想观念一定要转变过来,不要再将以前种粮食的一套观念带到种葡萄上来,这对葡萄种植和管理是很不利的。在种植葡萄中,有许多东西需要以现代农业的理念去管理,比如肥料、农药的使用以及产量的控制等等。如果还是原来固有的思维,那肯定是不行的,特别在产量控制方面是做不到位的,这就影响到葡萄的糖度、外观,价格自然也不会高。

    此外,一定要按照合作社提供的技术去管理葡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合作社葡萄品质的统一。否则,达不到要求,就很难销售。只有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去管理,达到一定的品质,合作社才能确保销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