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美丽大堡礁,脆弱的帝国![]() leon921269
于2012-08-20 16:43:40翻译 | 已有155人浏览 | 有0人评论 澳大利亚/大自然&户外
2012年8月17日
脆弱的大堡礁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生长于微小的珊瑚虫,是地球上最大的有生命的结构物。但不断变化的环境也许会让珊瑚礁的未来处于危险之中。
珊瑚群落 大 堡礁,地球上最大的有生命的结构物,是几十亿万个称为息肉的微小生物体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分泌碳酸钙形成珊瑚集合而成。软珊瑚附着于硬珊瑚,藻类和海绵体涂 盖于岩石,每个缝隙都是生物的居所。但这个脆弱的珊瑚群落在气候变化,污染和人为灾害的影响打击下正在开始走向崩溃。 (大卫都必烈/国家地理图片库)
带状珊瑚礁 珊瑚生长的最佳环境是浅而清澈并流动的水,还有维持光合作用的充足光线。大堡礁形成于2500万年前,印度洋 - 太平洋的珊瑚幼虫随向南流动的海流,在澳大利亚东部边缘抢滩立足,这里的优越条件适合珊瑚发育成长。慢慢地,礁石群不断增长,沿海底扩散开来。今天,珊瑚礁绵延2600多公里,占地面积25,900平方公里;宽宽的带状大堡礁成为大陆架和珊瑚海深水的分水岭。 (大卫都必烈/国家地理图片库)
适应变化 自 从大堡礁最初立足以来,冰川期来来回回周而复始,地壳构造板块不断漂移,海洋和大气条件出现过巨幅波动。大堡礁经历了多次迭代,在大自然的魔法下改头换面 重塑更新。其适应性无容置疑;每次变迁后,珊瑚都会重整旗鼓,再现生机。然而现在,维持大堡礁繁衍生息的所有因素正在以地球从未经历过的速度发生变 化。 (大卫都必烈/国家地理图片库)
景色依旧 当然,对于每年拜访大堡礁的两百万游客,在这里仍能看到一个充满生机的水下天堂。珊瑚礁中栖息着5000种软体动物,1800种鱼类(如苏眉鱼,图中 - 一种可长到2米的鱼)和125种鲨鱼。潜水员经常发现海鳗,白尖礁鲨鱼和黄貂鱼;在这个水下剧场中,大自然正在奉献一场无与伦比的表演。 (大卫都必烈/国家地理图片库)
可见伤痕 对那些有心之人来说,气候变化和人类错误造成的瑕疵是显而易见的。大堡礁有一条两英里长的疤痕,是2010年4月一艘中国运煤船碰撞造成的。其他船舶搁浅和偶尔漏油事件也对这块栖息地造成破坏。大陆上农业和发展的营养质受冲刷造成的沉淀污水溪流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为了维持礁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见在Pixie Pinnacle(大堡礁著名名潜水点之一)拍摄的图片,必须让珊瑚虫旺盛发展。 (大卫都必烈/国家地理图片库)
条纹掠食者 珊瑚礁外面就是珊瑚海的公海海域,是各种不同海洋生物的乐园,其生命形式比藏匿于浅礁区的那些要大得多。闻到死抹香鲸的气味,一条3米长的虎鲨游到礁石边缘,在漂浮的鲸肉上大快朵颐。吃剩下的食物落下来养活礁石中的小居民。 (大卫都必烈/国家地理图片库)
生存希望 即使面对所有这些不利的威胁,大堡礁这个海洋帝国依然决心要生存下去。科学家们面对的挑战是在急剧变化的形势下保持珊瑚礁的健康。如果屠戮被终止,珊瑚礁就可能长期生存下去。它,毕竟,之前已经受过像这次一样的灾难性变化 - 但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大卫都必烈/国家地理图片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