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价关系总体变化有以下两状态: 1、多头市场中:由于价格的上涨,刺激了市场人气的飙升, 2、在空头行情中,由于股价的持续下跌,普通投资逐渐退场,随着股价的下跌,卖出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股价暴跌,经过大幅下跌后,成交量会逐渐下降,这同时也表明市的抛压减弱。 当中小投资者抛售到达尾声时,成交量缩减到一定的极限时,行情也就进入到底部。而就在这时,主力投资者就会再次悄悄进入(当然也可能不是同一主力),经充分吸货后,一轮新的行情就会开始。当然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大盘大的趋势的基础上,主力一般不可能逆势而行。 理解这个指标的几个关键点: 1、量价的一致性:正常情况下,成交量会随着行情的上涨而放大,也会随着行情的下跌而缩小。这种放大与缩量不会成一条直线,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只是一个大体上的趋势,也就是在一个行情阶段,成交量总体上是随股价变化的。如果两者不匹配,就可能会发生趋势的改变。(如下图) 2、量价背离是危险信号:“量在价先”,在多头市中,成交量通常会领先于价格,当价格创下新高时,在盘面上必须有量能的确认。一量相反,新高后并没有发现 量能的放大,这就是危险信号,上涨的趋势随时可能逆转,这里也表明了行情技术面的走弱。当然发生背离不一定马上就转势,有时可能会有很多次的背离,最终才 真正转势。但有一点要说明的,这种背离是走弱的表现,如果后市能彻底扭转,行情会继续下去,否则会再次背离,或直接转势,(这点也可以看上图,大盘在07 年见顶前,成交量逐步缩小的背离情况)。因此,观察量价关第的变化,是我们判定顶底的重要的依据之一。 3、市场流入流出的等量性:无论每天的成交量有多大,市场总体流入流出的资金量是相等的,买方买入的股票数量和卖方卖出的股票数量是相等的。如果市场被看 好,买方更愿意以更高的价格买入股票,股价就会上涨,量能增大,直到这种需求被满足为止(达到一个平衡点),相反,不看好后市时,买方会愿意以更低的价格 卖出股票,股价就会下跌,量能缩小。这表现在盘面上就是外盘与内盘的大小比较问题,一般情况下,外盘大于内盘,买方较为主动(因统计方式问题,这不一定准,也不排除主力在个股上做盘)一盘情况下股价会上涨。 盘面上几种常见的量价形态:
2、异常的价涨量缩形态:在上涨过程中,如果出现价涨量缩,则说明当前行情进行得不健康,盘面随时可能发生逆转,大盘在2007.10中旬行情见顶时的走势,最后顶部的整体成交量明显较前一阶段差,而这种背离最终导致行情逆转。(见上图) 3、放量下跌的空头量价形态(价跌量增):当成交量放大,价格却向下突破时,是一种典型的空头下跌形态,可以用来确认趋势的多转空,因为这种放量下跌说明卖盘的大幅增加,放量下跌后市极有可能出现价格的快速下滑。但不一定每一次放量下跌都意味着空头市场的到来,但价格处在高位时,则基本上可确认空头行情的到来。如上图,右边2007.10后大盘出现两次放量下跌,在左侧的高位阶段多次出现放量下跌的现象。 4、快速衰竭走势形态:价格和成交量初期会呈现出缓步上升,然后逐渐形成加速涨势,并在最后阶段实现爆发,量价飙升,然后成交量和价格急剧下跌。(如下图,椭圆圈前两天因涨停,量能很小),快速衰竭走势一般发生在概念股上或出现爆发性利好时。
6、高位放量滞涨出货的量价形态:股价在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上涨后,价格明显出现滞涨,却依然维持着较大的成交量,这就表明高位震荡出货行情。主力出货完成后,股价会有较大的程度的下跌。 7、低位放量吸货的量价形态:行情经过数月的下跌之后,价格逐渐出现止跌,但成交量却在波动中持续放大,这就代表一种吸货形态,后市极有可能是多头市场,可以加以关注。 8、快速非衰竭走势形态:成交量和价格快速上涨但并未形成快速衰竭型爆涨,随后量能会逐渐减小,股价仍然继续上涨。但后市如果量能不能继续增加,在多次背后会出现一波空头或修正走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