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家庭黑白摄影与冲洗指南 1.1版

 乐悦馆 2012-08-21

家庭黑白胶片摄影与冲洗指南

前言

这年头数码单反越来越便宜,买了一个数码单反之后,肯定要买不少镜头了,但是一个明明是超广角的24毫米甚至17毫米镜头,装在可怜的APS机身上,也就成了准广角,而且APS机身那又小又昏暗的取景器,也着实让人不爽,若是全画幅数码单反,那价格可是受不了,便宜的5D机身也要1万6,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不少人灵机一动,看上了二手胶片机身。

胶片机身好啊,第一就是便宜,5-6百块就能搞到一个不错的了,大部分性能接近最低端的数码单反,有的甚至还有超越。

第二就是兼容,5-6百的机身一般都是现代机身,卡口也都是较新的卡口可以使用绝大多数现代镜头,比如经久不衰的PK口,要是佳能的EOS机身那更了不得,兼容现代几乎所有EF镜头,自己给数码单反攒钱买的镜头不用任何改装就直接能用,并不会损失然和功能与性能。

第三就是胶片机身本身,胶片机身可好啊,全画幅,又大又明亮的取景器,没有内部复杂的电路所以较轻便,超级省电,胶片的等效像素视型号而定,从1500万像素到4、5000万像素不等。

反正好处不少,正好几位朋友对胶片有点心动,有不满APS画幅数码单反的,有的是家里有祖上流传下来的胶片机,也有现在买了单反或者高档DC,忽然对胶片也感兴趣的,所以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玩胶片的,当然要先从黑白胶片开始玩,因为可以自行冲洗,可以控制摄影的全过程,而且黑白摄影本身比玩彩色摄影难度大,当然也要有趣得多。本文重点是讲解胶片与冲洗,还会简要的介绍黑白摄影的一些不同于彩色摄影的地方。

 

第一部分,黑白摄影的一些基础

 

说黑白摄影难,是因为黑白摄影完全是靠明暗来表达画面,而彩色摄影还有色彩,于是黑白摄影比彩色少了一个表达手段,所以出好片难

一张还过得去的彩色照片,如果要用黑白底片来拍摄,那就很可能是废片(如图1):

图1

 

 

图1里面彩色的花,还算红绿对比分明,颇为艳丽,但是如果用黑白胶片去拍摄,那就成了一团杂草了。往往人眼看着觉得很不错的一个场景,拿黑白胶片拍出来就什么都不是。如果你手头有一台数码相机的话,那么不妨用黑白模式来尝试一下。

    所以,黑白摄影,首要就是要有足够的明暗对比:黑的足够黑,白的足够白,否则灰蒙蒙的照片会让人昏昏欲睡。发现这样的场景有一个窍门,就是观察场景中有没有足够的特别明亮的区域(比如一束明亮的阳光,特别洁白的沙发)或者特别黑暗的区域(比如黑色的塑料,深色的家具),如果存在这样的区域,那么这个场景就比较容易拍出明朗清晰黑白照片了。

 

图2

图3

 

 

明显能看出,图2比图3更加的吸引注意力,也更有冲击力和表现力。

另外,要想用黑白胶片拍出好片,你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概念: 

第一个基础概念是反差,反差是黑白胶片摄影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往往一张片子的好坏,就全凭反差控制,反差,就是胶片表现明暗层次的能力,比如最黑的部分是全黑,稍亮一些的是深灰,然后是再浅一些的灰,亮度逐级递增,直到最亮的纯白,形成了一系列如同阶梯似的明暗条纹,阶梯越多的,就是反差小的,阶梯越少的,就是反差大的,如图4:

图4

 

 

高反差的特点就是黑白之间有强烈差别,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非常清晰,而低反差的特点就是黑色不怎么黑,白色也不怎么白,有一点灰蒙蒙。所以高反差对比强烈,会带来较为明朗的画面,而低反差则会带来细腻的材质表现。

   通常而言,高反差的照片会更好看一些。 

第二个基础概念是颗粒胶片上的卤化银颗粒感光后发生了一些结构变化,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不透光的一些极小的斑块,这些斑块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图像(听起来就如同数码相机的像素一样),这就是我们所称的“颗粒

颗粒越粗,画面就越难看,仿佛有一层麻点。

图5(颗粒粗)

图6(颗粒细)

 

 

通过仔细观察上图不难发现,颗粒粗的图的明暗对比和反差要比颗粒细腻的略大一些,说明颗粒和反差是有联系的,一张照片的颗粒和反差,是由胶卷本身、药液配方和冲洗过程共同控制,具体如何控制,在第二部分有具体介绍。

 好,这些黑白胶片摄影的基础知识就讲完了,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之后,剩下的就和彩色摄影一样了,可以把以前的经验应用于黑白胶片摄影。

 

第二部分 胶卷及其冲洗

 

胶卷

胶卷(图7)大伙都认识吧:

图7

 

胶卷分为两部分:胶片暗盒(见图7)

胶片就是记录影像的一条软带,卷成一个卷放在暗盒里,暗盒就是外面那层铁壳。

 

不同的胶卷有不同的特点,以下介绍了几款常见的黑白胶卷。(本文仅讨论135器材)

先说国内品牌的常见的,就两种 公元ERA 100乐凯SHD 100,都是感光度100的胶卷,特点就是价格超便宜 公元的大约6-7元,乐凯的7-8元。这两种胶片的反差和宽容度都差不多,但是感觉公元的颗粒较细腻,乐凯则粗些,公元反差略小于乐凯,当然,这两种胶片的档次很接近,所以差别很小,甚至冲洗时温度、水质的不同都会将这点细微的差别抹掉。

公元ERA100 跟乐凯的比,就是片基较厚,个人感觉药膜也比乐凯的厚,所以很结实,冲洗时粗暴一点也没事,但是厚有厚的不好,就是不够通透,感觉反差略小于乐凯。

乐凯SHD100的片基很薄,所以胶片有些娇气,冲洗时粗暴一点,或者冲洗的温度高一点,有时会脱膜,就是药膜脱离片基,形成一片白色的区域或者白色的不规则斑点,但是片基薄了,也通透了,淡紫色的片基非常的漂亮,暗部的细节表现的也很好。

然后就再说说外国的黑白胶片,国外胶片的特点就是价格高,性能强悍,流行的还是两种,一种是依尔福Δ100 (Δ读作德尔塔),一种是柯达T-MAX

如果不是专门玩黑白胶片的,很少有人会知道依尔福这个品牌,这是一个在黑白胶片领域里面很牛的公司,推出了很多巨牛的胶片,比如有一种感光度达到3200的胶片,此胶片还可迫冲到感光度25000(没错,是两万五,恐怖吧)

依尔福Δ100,细腻的颗粒,恰到好处的反差,相当高的宽容度,在黑白摄影领域可谓最受欢迎的胶片,而柯达T-max是一个系列,一般Tmax100和400是用得较多的,颗粒很细,反差和宽容度表现也是很好的,这依尔福和柯达这两款胶卷的档次也是接近,售价大约都在30元左右,不过到网上或者大一些的摄影城会便宜一些。 当然富士也有黑白胶片:ACROS,不过比较少见,售价23元左右。

 

 

下面进入本文的核心:如何冲洗黑白胶卷?

 

首先要明确,将拍过的胶卷上的图像显示出来,形成底片,这一过程叫做“胶卷”

将底片上的图像经过放大设备,放大到相纸上,用于观看,这一过程叫做“相片”

 

我们这里仅介绍如何冲胶卷,因为洗相片本身是个较大的工程,对器材要求高,对技术要求也高,而且器材和相纸不仅贵,而且很不好买(网上买倒是可以),洗相片还要求一个完全隔绝光线的暗房,很麻烦的。

现在,你只要将冲好的黑白底片交给图片社,即可像彩色相片一样,使用彩色相片用的相纸(通常是柯达皇家相纸)和工艺,收费也和彩色底片一样,我们这印一张6寸的相片大约8毛钱,比自己痛苦的在暗房里面折腾要方便得多,效果也要好。

 

冲底片的原理:

冲底片分为显影定影两个步骤,显影是把胶片上感光的部位固定住,定影是把没有固定住的部位给洗掉。

 

器材准备

器材很便宜了,连药品总共不到150块。

 

首先必备的是 显影罐(见图8,就是一个不透光的罐子,里面有个钢芯用来缠绕底片,建议是买不锈钢的罐子,135的大约40元,不要图便宜买那种胶带显影管,那种效果很不好,不仅容易划伤底片,造成脱膜,还可能造成局部沾不到药,造成废片,有钱的主可以买AP牌的显影罐,质量很好,卷片也很方便,但是价格贵点,100元以上了,个人觉得不值。 显影罐有两个盖子,大的那个是盖住罐子,起到隔绝光线的目的,小盖子是盖在大盖子上的注水口的。

图8

 

然后你需要一个暗袋(见图9,暗袋就是一个不透光的布袋子,因为你把底片往显影罐的罐芯上缠绕的时候,底片是完全被扯出暗盒的,所以绝对不能见光,所以要把这些东西都放到暗袋里,暗袋有两个袖口,可以把手伸进去进行操作。国产的中号暗袋大约40元。

当然,如果你的被子够大,也可以钻到被子里去操作,就是怕有个好奇的过来,突然掀开你的被子,还说“嘿,你干啥呢?”于是一卷胶卷都曝光了……

图9

 

一个片头引出器(见图10),由于一卷胶片拍完之后,相机都会吧胶片完全卷进暗盒,所以你需要片头引出器把胶片从暗盒里拉出来。

图10

 

 

然后你还需要一个量杯(见图11,一个500ml的就成了,当然,额外再买一个1000ml的也可以。量杯大约5元一个。

图11

 

 

还要准备一只速读温度计(见图12),最好是速读的,因为很方便,也显得专业,大约12元一只(有时也叫厨房温度计等等),普通的0-50℃的也可以(见图13),大约5元。

图12

 

图13

 

 

哦,对了,还有一把剪子,最好是圆头的,因为操作的时候是在暗袋里,尖头的容易扎手。

 

 

然后就是药品

 

药品可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显影液定影液。为了节约用水,还需要停显液,停显液不是必备的。我们买的药都是药粉,因为很便宜,保质期也很长,如果是药水的话,保存麻烦,一般都是现用现配,配药的水尽量用煮沸过一次的,自来水也成,不过效果会差一些。(专业的人士一般用蒸馏水,更专业点的使用“去离子水”)

 

显影液有很多配方了,柯达的D系列,Xtol,DDX雷电露等等,对于初学者,我还是建议使用柯达D-76标准配方,这个配方也是经过长时间检验,摄影界认为的最佳显影液,配方简单,效果极佳,颗粒特性和反差特性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定影液选择F5定影液即可。

 

配置显影液,图省事的可以购买现成的药品,比如高档点的:柯达原厂D-76显影粉(见图14),用的实际上是D-76-d型改进配方,大约55元一包,大约可配出3.8升原液,可加工30卷。

图14

 

 

最便宜的药品是国产的小袋装(见图15-1),大约几毛钱一袋,一袋药能冲2卷,定影液也一样,总之成本应该在5毛钱冲一卷,或者更低。我买的就是这种小袋装,一袋能兑出250毫升的原液。

图15-1

 

图15-2

显影药粉拿到手,拆开外面的包装,里面是2袋,一包多的一包少的(见图15-2),先弄一杯250毫升的的热水(大约50度)然后把少的那一袋药粉倒进去,拿根筷子搅拌,等完全融化,溶液澄清透明之后,再把那大袋的药倒进去,搅拌到完全溶解,然后把这250毫升液体倒进一个容量合适的饮料瓶子里,等其冷却。这250毫升药水就是D76原液。

使用时,一般都是原液和水按1:1来稀释,就是把刚才那250毫升原液,再加250毫升水,总共500毫升。由于你购买的135显影罐也就能容纳不超过250毫升左右的药液,所以500毫升的稀释之后的药液,刚好用两次,用过的药液不要重复使用,直接到掉。 

配置定影液, 你买的定影药就是一包药粉(见图15-1),直接倒进250毫升热水(可以很热7-80度都行)中,搅拌直到彻底融化,待其冷却即可,个人推荐:将两包定影液到入350毫升7、80度热水中 ,再加入150毫升白醋!就是烹饪用的那种,最便宜的那种就成。这样定影效果会更稳定一些(共计500毫升原液,建议仅定影2卷,定影8.5分,用过即废弃,以保证质量)。

 其实250毫升原液可以定影2卷,所以也可以1:1冲淡使用,但定影时间较长,效果下降,不推荐。

 配置停显液:这个最简单了,白醋按1:1兑水即可。

 另外,不满意这种小包药粉质量的,可以上网上购买自配的分析纯套药,比如D76显影,他会给你5-6个小包,每个小包里面都有已经称量好的不同的药,按顺序溶解在热水里即可。这种药粉的质量很好,纯度很高,冲洗的效果要略微好一些。而且也算便宜,能冲洗8卷的药品大约不到20元,配方也可以跟据自己的风格进行自定义。

 

现在开始冲胶卷!

首先把显影液和定影液准备好,准备一块表,用以计时,建议下载一个手机用的定时器软件,更方便。

 用温度计测量显影液的温度,要精确到1摄氏度,因为就算相差1摄氏度,显影的时间也会有差别。

通常冲洗的温度是20℃

 

温度越高,导致 显影和定影的时间短,颗粒粗,反差大,温度低则正好相反。

 一般温度不要超过23度,不要低于18度

 首先,用片头引出器,吧胶卷从暗盒里面拉出来,具体步骤:片头引出器有一上一下两层塑料片(或者铁片),手柄处也有两个滑块,先把片头引出器的滑块收到最底部,把露出来的2层塑料片插到暗盒的口里(见图17-1),然后推动第一个滑块到头,直到塑料片完全进入暗盒(图17-2),然后逆时针转动那个暗盒的转轴,这时候仔细听暗盒里面的动静,直到听到很细微的“咔”的一声(图17-3),这时候就可以把后面那个滑块也推到前头(图17-4),然后把片头引出器向外拉,就可以把片头取出来了(图17-5)。

图17-1

 

图17-2

 

图17-3

 

图17-4

 

图17-5

 

 

把前面大约5厘米的胶片剪掉(图18),多剪掉一点也无所谓:

图18

 

 

然后把胶片固定在罐芯中间的轴上(见图19-1),轴上有个小夹子,(见图19-2):

图19-1

 

图19-2

 

 

然后重点的部分来了,现在把显影罐,罐芯和胶片,剪刀放到暗袋里,拉上拉链,然后把胶片缠绕在罐芯上!(见图19-3

罐芯是有轨道的,把胶片缠绕到轨道上,绝不能互相贴在一起,这需要练习几次,由于这一步骤必须在暗袋内完成,所以建议先用一卷废胶卷在明处练习几次,没有废胶卷的,只好先随便拍一卷,然后自己摸索了。

图19-3

 

 

一般的技巧:左手握住罐芯,右手拿住胶片的边沿,稍稍向外用力把胶片拉紧(见图20-1),然后拇指和食指轻轻捏胶片,让胶片呈弧线形(见图20-2),然后慢慢转动左手的罐芯,让胶片“入槽”,一只到整卷胶卷都绕上为止(见图20-3),只要试验过一次就会明白这感觉了,很简单的,我第一次绕就是一次成功。 (这几张图是我拿一卷废底片做的演示,您可千万要在暗袋中完成以下步骤啊!!)

图20-1

 

图20-2

 

图20-3

 

   

绕完之后用剪子沿胶片末端剪断,然后把罐芯放入显影罐内,盖上上面的盖子,OK,最难的部分已经结束,可以把显影罐从暗袋里面取出来啦。

 

然后进入冲底片的过程:

 首先打开显影罐上面注水口的小盖子,向显影罐内注满水(见图21),自来水就成。盖上盖子,然后摇晃摇晃,等待1分钟,然后把水倒掉,假如你是D76显影液1:1稀释,20摄氏度的药液温度,那么设定时间为12分钟,将显影液到入显影罐,待倒满之后立刻开始倒计时,并且立刻开始不断的摇晃显影罐,持续30秒的时间(然后要把显影罐在地面上磕两下,以防气泡粘在胶片表面,要很用力的哦,所以建议使用金属的显影罐),然后每隔30秒就要摇晃10秒(也可以每隔30秒摇晃5秒,或者一分钟摇晃10秒,摇晃的频率和时间长度和剧烈程度都会影响反差和颗粒),直到倒计时结束。

  图21

摇晃的时间长短,力度,频率,都会影响反差与颗粒,摇晃越剧烈,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则胶片的反差越大,颗粒越粗。 反之则反差小颗粒细,另外如果你用的是乐凯的卷,请不要过于剧烈,乐凯有底片脱模的“光荣传统”。

 

等到12分钟倒计时结束,要立刻倒出显影液,最好提前15秒就倒出(见图22,倒出的显影液直接废弃,不要重复使用),然后迅速倒入停显液,并不断摇晃,停显10秒就足够了,然后倒出停显液,倒入清水摇晃10秒再倒出来,大约2次,就可以进行定影。

图22

 

 

直接将罐子里倒满定影液,倒计时7分钟——12分钟(如果是原液则定影8-10分,如果是11冲淡则定影10-12分或者更长,上次定影半个小时都没事),头30秒不断摇晃,然后每隔1分钟摇晃15秒,直到结束。 定影的过程就稍微随意些,温度和时间不必像显影那样精确。

 

定影完成后,就可以打开显影罐,把底片拉出来了,要拿水龙头开大一点清洗底片,这个过程时间要久一点,专业人士都是这样冲洗20分钟以上!很费水的,咱没那么专业,流水冲洗顶多3-5分钟,然后拿一个大脸盆,倒满水,把底片放进去浸泡至少10分钟。拿出来再用自来水冲一遍,然后甩甩底片,把大水珠甩掉,就可以把底片晾起来了,拿个夹子夹住底片的一头,挂在高处(最好是室内阴凉处),另外最好在底片的底部坠点重物,比如夹上几个铁夹子,以免晾干后卷曲。

 

至此,全部完成!! 

 

你可以拿数码相机把底片先翻拍一遍,然后在电脑里反色,挑选好的底片剪下来,送交冲印店,印成6寸相片。效果绝对会超乎你的想象!!

 

先拿相机拍下来:

 

反色之后:

 

 

 

附录:不同胶卷,不同温度,不同药液浓度的显影时间参考。

 事实上这个时间在你买的胶卷的包装纸盒上都写了。

 

个人经验

公元ERA100D76显影液

公园胶卷涨价了,现在要9-10元,天哪比柯达PRI都贵

原液:

20度显影8.5分钟

 

11冲淡使用:

20度显影13分钟-15分

 

乐凯SHD100D76显影液:

原液

20度显影6.5分钟-7分,想要反差大点可以8分

 

11冲淡使用

18度显影17.5分钟 (上次我就是忘了算18度的时间,按20度12分显影,结果一卷都薄了)

19度显影14.5分钟

20度显影12分钟

21度显影10分钟

22度显影6分钟

 

关于冲淡使用,使用原液的话省时间,但是不好控制,毕竟时间短,而使用1:1冲淡,更容易控制,也容易获得更好的层次,另外冲淡使用之后,可以直接到掉,每次都用新的显影液,保证品质,而原液冲洗后,如果直接到掉未免太浪费了。

 

显影液的保存,一般是用小瓶子保存原液,比如一般都是500ml的饮料瓶保存500ml的原液,用的时候倒出125毫升,然后再加125毫升清水冲淡,得到250毫升1:1冲淡后的工作液,然后进行显影,用过后废弃。

也可以直接倒出250毫升原液使用,用过后废弃。(不建议再把这用过的250毫升工作液倒回饮料瓶里去,因为不好控制品质,一个大概的规律就是如果你倒回去的话,下次显影要延长10%--15%左右的时间)

 

如果你使用其他显影液配方,则参看该显影液的说明,D76的特点就是平衡,颗粒与反差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如果追求极细颗粒,则可使用D25超微粒显影液,不过显影时间极长,大概要半个小时吧。 追求高反差,可以使用D19硬调显影,速度挺快,不过颗粒粗反差高,不好控制,一不留神就相当于迫冲......

另外特别懒的人也可以购买乐凯HB17显影液,那个是浓缩液的形式,直接兑水即可使用,具体的显影时间和勾兑浓度见该显影液说明。

 还有很多显影液,比如 雷电露,HC110,Xtol,HB之类的,有条件的都可以尝试一下。

转载请注明作者:啸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