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的心选择舒适人生

 昵称13604 2012-08-22

智慧的心选择舒适人生

我的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句话也常常在我的生活中得到应验,例如这次为这本书写序的邀请。

收到书稿的当天完全没有时间去阅读,只是匆忙扫了一眼,直觉觉得这本书值得阅读,所以就接受了这次工作邀请,答应为这本书写推荐序。

随后就是一通忙碌,除了工作,还包括承担一位好朋友的情感烦恼,和本书作者一样,我这个心理师也遇到了和作者一样的麻烦:自己的朋友陷入一段糟糕的亲密关系中,眼看着这个聪慧过人的女生因为他而变得越来越封闭、越来越神经质,整天疑神疑鬼,嘴里叨唠的除了他还是他,和之前那个悠然大气的女生判若两人。

很显然,我的这位女友属于焦虑型依恋风格,而她爱上的那个人,则属于典型的回避型依恋风格。当焦虑型依恋风格遇到回避型依恋风格,痛苦的一定是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人,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也许会觉得烦恼。

学过心理学专业的人,尤其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的人,都很熟悉依恋风格这个名词,在成人的关系中,依恋风格依然会持续体现,也是一个常识,并不新鲜,但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本书的作者没有作壁上观,告诉读者应该向圣人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去扮演一个治疗师的角色,除了做自己成长,还要帮助伴侣成长,而是很客观地给出他们的温暖建议:离开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去和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恋爱结婚,那样你的生活状态会截然不同。

书中给出了很多的测试题,读者可以在阅读的时候逐项完成,相对客观、准确地了解自己、伴侣各自属于哪类依恋风格,自己可以做哪些调整和改变。

我们通常都会选择是熟悉的,而不是让自己感觉舒适的,即使那个熟悉是一种伤害。焦虑型依恋风格、回避型依恋风格原本就来自于原生家庭,是早期的成长经历所致,如果我们没有获得很好的处理,在成人之后,会继续沿用以往的关系互动模式,会继续寻找那个非常熟悉的却并不让我们感觉舒适的关系状态,也就是此书所讲的依恋风格,让自己继续痛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里一直想要试图改变自己的父母,试图改变他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一颗智慧的心灵,则懂得为自己选择舒适的,而不是熟悉的。也许那个关系互动模式对自己来讲还不是非常熟悉,但那个关系互动模式能够让自己感觉舒适,例如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人离开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转而去寻找一个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关系模式情感质量都会大不一样。

    熟悉自己的依恋风格,去寻找合适自己、让自己感觉舒适的人,是一种智慧,需要有不断的学习和成长。
智慧的心选择舒适人生


我的更多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