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林旅游现状及提升思考

 智慧旅游519 2012-08-22

    热带雨林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其与生俱来的野生性、多样性和神秘性,为雨林旅游产品注入了特别魅力,成为高品位的时尚流行产品。目前,全球热带雨林资源主要分布于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沿几内亚湾北岸、亚洲中南部一些岛屿和坝子,总体面积较小,加之气候变化和种植、畜牧业的发展,热带雨林面积正在迅速萎缩,因而资源稀缺性愈加凸显。

    雨林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我国的热带雨林资源稀缺,主要分布于云南、海南、广西、台湾、西藏等省区。我国旅游业对热带雨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整体上处于初级阶段,旅游产品以主题公园为多,探险性和体验性相对不足,需要全方位加以改造和提升。

    (一)开发理念较为陈旧

    我国热带雨林旅游资源开发思路较窄,开发理念基本停留在山岳型景观或主题公园的层面,不是面积较小、观赏内容固化,就是沿固定道路游览,游客只能观赏和辨认少量植物,未能充分领略热带雨林的原生性、野生性、特殊性。一些雨林景点让旅游者感受的,主要是自然环境(植被和湿度)的差异,更深层次的雨林特征和环境魅力则很难触及。

    (二)产品属性定位模糊

    热带雨林的旅游开发,应是全方位地展示雨林生态奇观,但由于雨林生态脆弱,世界各国大都走了一条低流量、高收费的路子,即人均花费较高的特种旅游。我国热带雨林资源的开发,在这方面显得较为模糊,甚至走了一个相反的方向,就是公园化的产品、观光式的游览、大众化的客源,动辄日均接待数千人,多则上万人。较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建筑过多、开发过度。例如,某热带雨林景区规划面积5000多亩,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某雨林景区在2.5万亩的占地面积中,开发了10大景区50多个景点,还有按三星级标准建造的100间客房;某热带雨林公园规划建设的4条步道,全长20公里。显然,这与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的发展思路有较大差距,也潜在着对雨林资源的较大破坏。

    (三)开发主题较为庞杂

    过多过重的开发是雨林资源开发的一大弊端,造成了若干人为的皮毛性东西,观赏内容流于表面,体验感受难以深入,影响了对热带雨林精髓的体验。一是随意设置观赏性小景。例如,人为地构建飞瀑、建设亭台阁塔、开凿壁画浮雕、蓄水为湖、搭建山寨、蓄养蝴蝶、培植兰园等。二是开发定时表演项目。如民俗演艺、大象表演、猴类马戏、鸟类展演等。三是提供餐饮和住宿。一些雨林公园的入口处或内部功能区,建有风味烧烤场、动物餐厅、旅游购物区、桑拿按摩厅等。

    (四)投资回报机制不畅

    国外雨林旅游的开发,能够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发者不是国家公园,就是自然保护组织,或受社会捐助的非营利机构,开发投入与收益回报矛盾不大。

    而我国雨林旅游开发的主体是企业,投资回报是一道缠绕不休的魔咒,在以主题公园为主导的开发思路下,走大流量接待之路是势所必然。大流量接待的目的是为了有大回报,但同时必需大开发、大建设、多设施,这就必然引发与生态环保的矛盾。

    (五)开发利用政策有障碍我国热带雨林大多属于自然保护区,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除环保部门负责综合管理外,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利等部门也有监管职能。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只有“实验区”可以进入参观考察、旅游以及开展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但对旅游活动开展有严格限定,须由自然保护区提出方案,经省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的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属于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由省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而缓冲区、核心区内,一律严禁开展旅游活动。

    对雨林旅游开发提升的思考

    我国热带雨林旅游开发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受旅游开发热潮整体的推动影响,规划和开发速度并不缓慢,如何提高开发利用水平,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坚持保护为先的开发理念

    有关地方应很清醒地认识到,一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终目的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热带雨林属于极为珍稀资源,总面积呈逐年减少之势,在我国更是极为稀缺。目前,有关国家和非政府组织为保护热带雨林作了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益和实际效果。如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在位于法属圭亚那原始森林里设立的努里格(Nouragues)生态站,设立了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的“禁区”(国家自然保护区),非经生态站同意,任何人不得进入,直升机也无权低空飞行。

    我国热带雨林的旅游开发,也应突出地强调保护为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对将开发的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因素的评价和审计,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应予制止;对于正在开发和已建成的旅游接待项目,应定期进行环境影响的科学评估,根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确定游客接待量,旅游高峰采取提前预约接待,违者应予曝光和关闭。

    (二)倡导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

    科普教育是开展雨林旅游的重要目的,是旅游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为了达到应有效果,迫切需要旅游规划单位秉持生态理念,尽量减少对雨林植被的影响,尽量控制各类开发建设痕迹,尽量限定游客进入量;与此同时,对旅游者加强教育引导,把雨林旅游当作一次接受环保、生态教育之旅,充分体会雨林旅游与观光游的不同,将旅游行为规范为生态旅游。如此,既可大幅度减少开发投入,也可降低对热带雨林的破坏。

    (三)加强对雨林生态的体验性

    无论是开发主题公园、民俗园+森林公园,还是郊野公园、雨林旅游线路,都要把展示和领略雨林生态放在重要位置。如通行道路未必一定要硬化、台阶化,道路宽窄未必整齐划一;感触的植物应有雨林生态的代表性,如绞杀植物、寄生植物、望天树等,可通过指认、辨认、触摸等直接获得体验;可考虑人工营造雨林气氛,让游客感受雨林特有的雨、雾、湿、暗等;可在游路周边区域采取定时投食等措施,吸引兔子、松鼠、野鸟、蚂蟥、变色龙、蛇等出没,增加游客感受的随机性、突发性、刺激性、冒险性;可设计徒步、攀爬、涉水、漂流、骑行、秋千、吊桥等多种通行方式,增加雨林体验的多样性;也可由单一的地面游览向立体的全方位游览转变,由单一的白天观赏向昼夜观赏过渡。

    (四)突出雨林旅游的产品特色

    我国雨林资源虽然稀缺,但在该类资源的富集区域,雨林资源比较优势则不明显,如不加以注意,则容易抵消或抑制资源优势,出现产品的雷同或重复建设,解决之道是差异发展、突出特色。可在破除主题公园开发模式的前提下,充分发掘和利用地域性的特色资源,做好特色性和文化性的文章。例如,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卖点是“野象”,可通过引导游客了解野象习性、观察野象生活环境、听讲野象的真实故事、入住树上旅馆等,寻求与野象的难得奇遇;版纳首府景洪郊区的原始森林公园,雨林生态环境虽欠不足,但通过定时的孔雀放飞、仿建的民族民居、表演的民族歌舞、搭建的森林栈道等,营造了郊区森林公园的氛围,最大卖点是距离城区很近,成为市民休闲消费的去处;勐腊县开发的望天树景区,让旅游者走在距地30-40米的悬空缆桥上,零距离地感受号称热带雨林标志的望天树,最大特色是改变了雨林观览的传统视角;德宏州莫里景区把雨林资源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开发结合起来,揭示了佛教文化与雨林环境的密切关系,有益于引导游客感受雨林生态和雨林文化。

    (五)适度发展雨林探险旅游此类旅游产品在国际上较为流行,就像我们在电视纪录片看到的非洲大草原的一幕幕情景:在土著居民的专业指引下,旅游者前往豺狼虎豹出没的固定地域,观赏大型野生动物猎食的奇观。这类旅游产品最大好处是让旅游者真实地、深度地、全方位地感受现场,但需要较好的旅游装备、高素质的向导、高昂的旅游花费。我国此类热带雨林探险旅游产品基本处于“空白”,既有政策法规的刚性制约,也有现实市场的自然发育问题。

    据了解,西双版纳经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的严格审批,尝试过由专业向导率领开展探险式热带雨林旅游,行进线路包括了原始森林徒步/露营或民俗村寨借宿,但途中大部分行程借助民用车船,因此,仅可视作我国雨林探险旅游的雏形,尚难与世界上的雨林、森林、丛林探险旅游相提并论,还需要在开发思路、保障措施、产品定型、市场营销等方面做大量工作。

    我国旅游产品正处于转型升级期。雨林旅游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已有海南省呀诺达、槟榔谷热带雨林景区、七仙岭热带雨林君澜温泉酒店等有所升级的产品代表,今后还应积极探索、兼收并蓄、大胆超越,争取在不远的将来能有进一步展示雨林生态和雨林文化的旅游产品问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