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文化为主题的湿地公园设计

 园林空间 2012-08-22
在长期的规划设计中,专家们发现无论是客户还是旅游从业者几乎都认为湿地公园就是生态的,自然的。其实不然,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除了保留这些原汁原味的东西以为,我们一样可以给湿地公园贴上文化的标签。下边以比较有特色的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例探讨文化主题湿地公园的设计。
       西溪除了具有迷人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以外,在历史上也曾是杭州著名的历史文化胜地,与西湖、西冷印社并称为“三西”名胜点,是文人墨客每年驻足之地。北宋时期任杭州通判的杨蟠写过一首至今公认为最早颂赞西溪的诗:“为爱西溪好,尝忧溪水穷。山源春更落,散入野田中。”就西溪湿地公园而言,使其保持完整的外在界面与内涵,是位于世界上人口最密集地区之一的这块土地仍具有高度的生态和理性与精致和谐的美感,让人们能永远持久地拥有和欣赏其自然和人文美景,是规划的宗旨所在。

一、发展生态旅游优势条件
(一)资源类型丰富,资源特点突出
       西溪湿地内集中了河泽溪塘,山林田园、民俗风情、建筑遗迹、历史文化等多种类型的风景资源,资源的互补,适合组织多类旅游项目。在众多的风景资源中尤以自然质朴的溪流河荡风光、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田园风情最为突出,而这些风景资源正好迎合风景旅游发展的趋势。回归自然、山水游览、民俗采风、古迹及历史文化探寻以及休闲娱乐等旅游内容将成为未来风景旅游发展的主流。
(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西溪湿地的开发史与杭州这七大古都之一的城市发展不可分的,吴越和南宋两度建都杭州营造了许多寺观建筑、名胜园林建筑、私家园林建筑,虽然至今仅留下遗址,但还是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宋、明两代皆有《西溪百咏》,清《四库全书》收录两卷,足见其文化价值,清代对西溪歌画者不少;现代林纾、郁达夫等西溪游记又颇为时人所喜爱,都有欣赏价值。
(三)生态环境健全
       西溪湿地池塘遍布、河道贯通、水域广阔、芦荡飘曳,周边无严重污染的工业厂矿,水质较清澈,少受工业污染。湖岸曲折,两岸树木苍翠,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合于人们修身养性、休闲度假。
(四)区位优势突出,客源市场广阔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于浙东的主要旅游城市杭州,靠近上海,临近宁波、温州,该地区经济繁荣,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交通便捷,客源市场广阔。同时,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城市郊区,距杭州市中心10公里车程,汽车仅30分钟即可到达。杭州市区近200万的人口,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基础客源。杭州已迈入世界旅游城市的行列,西溪境外游客也将日益增多。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与西湖景区将以一正一副、一雅一俗的特点成为杭州市资源互补型的两大风景旅游点。
(五)形成了十分便捷的旅游网络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南翼城市群关系紧密,距上海、宁波等周边大城市都在2小时车程之内,该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使其在基础设施、后勤供应、内外交通、旅游服务等各方面都可享有“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之利。
(六)形成了十分便捷的旅游网络
       西溪紧临城市的地域特点,使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对外交通可以依附于城市,目前,杭州对外的交通网络已形成。
       以西溪为中心,450千米为半径的范围内(当天可达)其陆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各占四分之一。
       浙江省是一个旅游大省,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4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5处,各风景名胜区之间都有便捷的交通和连接,旅游交通便利,便捷的旅游网络已形成。

二、功能分区
(一)分区原则
1、同一区内的规划对象的特征及其存在环境应基本一致。
2、同一区内的规划原则、措施及其成效特点应基本一致。
3、规划与分区应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人文、线状等单元均界限的完整性。
(二)功能区划分
       为使西溪湿地公园的众多景源有适当的区划关系,以便于对景源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实施恰当的建设强度和管理制度,既有利于展现和突出景源的分区特点,也有利于加强湿地公园的整体特征,规划把西溪湿地公园划分为五大景区:
生态保护培育区,民俗文化游览区,秋雪庵湿地文化游览区,曲水庵湿地景观游览区,湿地自然景观游览区。
(三)分区特征及规划要求
1、湿地生态保护区
       保育现有的池塘、湖泊、林地、植被、创造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形成各类生物的栖息之地
2、民俗文化区
       以西溪民俗文化为主题的风情游览区
3、秋雪庵湿地文化区
       恢复秋雪庵八景、复种西溪传统植物,体现西溪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景观风貌
4、曲水庵湿地景观区
       恢复曲水七景及传统植物景观,以文化风景游览为主题景观
5、湿地自然景观区
       按湿地生态群落调整配置植物,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群类意义配置物种群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