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富,与潮流无关

 昵称1297235 2012-08-23


  “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在潮流之中没有关系,”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发现的这条公司定律在首富的观察中仍然生效。 

  从首富们所从事的行业来看,他们似乎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特别地受到上天的眷恋,那些行业的进入,不存在太高的进入门槛。在三十个首富中,有四个是开连锁店的,三家是做传媒的,两个卖啤酒的。如果说有什么经营秘诀的话,“专业背景下的全球化”、“渠道为王”和“核心资源垄断”是造就今日首富的三个谜底。 

  在一百乃至数十年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地曾经是诞生巨富的最大“温床”。亚洲地区的香港李嘉诚、马来西亚郭鹤年家族、新加坡的郭令明家族都是这一模式的产物,即便在老牌的商业帝国英国,在伦敦市中心拥有几百亩土地的威斯敏斯特公爵便长期盘踞在首富的宝座上,直到两年前才被转入英国国籍的俄罗斯神奇小子罗曼·阿布拉莫维奇超过。 

  而今天,因土地增值而资产陡增的创富神话,在那些商业成熟国家已经成昨日黄花。在2005年度的欧美首富中,没有一个是以房地产为主业的。而华人富豪中,除了菲律宾首富陈永栽的发迹与房地产关联不大外,其余皆与地产渊源颇深,除李嘉诚算得上与时俱进,财富增长势头不减,其他的都豪气不比当年,资产长期徘徊在20亿美元上下,难有寸进。 

  除了亚洲地区之外,在当今欧美各国的首富中,几乎没有一家是多元化的财团。相反,专业背景下的全球化是一个流行的趋势。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全球化的策略,使得一些并不出众的传统公司一跃而让人望尘莫及。 

  荷兰的喜力、瑞典的宜家、法国的欧莱雅、西班牙的Zara、日本的三得利,包括韩国的三星,正是因为及时而长久地坚持了跨国战略,成就了公司的一代霸业。据称,在欧莱雅公司中,其员工来自45个民族,4.8万名员工中,3.6万在法国以外。 

  与全球化特征相关的是,那些专注于渠道能力的公司正散发出前所未见的财富魅力。 

  如果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能活到今天,他的资产将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两倍。在今年《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榜上,沃尔玛家族占去了从第十一到十四共五个席位。瑞典首富、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排名第六,德国首富、阿尔迪连锁超市创始人卡尔·阿尔布莱希特排名第八,在这个富豪榜上,前二十名顶级富豪中有九名是连锁零售商,其比例之高,堪称赫然。在过去的一年中,仅英格瓦·坎普拉德一人的资产便增多了45亿元,而这个数字超过了当今商界风头无人可比的韩国首富李健熙的所有资产,后者领导的三星集团已经是全球成长性最好的综合性电子企业。 

  这些连锁零售商所具备的不可匹敌的竞争能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现代连锁商业所产生的规模效应;第二则是快速应变的创新能力,西班牙首富阿曼西奥 ·奥尔特加·高纳创办的Zara服装公司从来不为自己的连锁店投放一分钱的广告,却聘用了200名设计师,每年推出的时装款式高达2万余种。 

  “垄断是暴利惟一的源泉”。这条犹太商法似乎迄今仍未失效,而稍有进步的是,垄断的意义正更为泛化和“商业化”。 

  在当今所有的首富中,惟一与资源型垄断有关的大概就只剩下两家,一是南非的奥本海默家族,他们控制了全球钻石资源的70%;另一个则是中国澳门地区的何鸿燊,他掌控了当地的赌博业。 

  而其他的各国首富则无一例外地通过完全市场竞争的手段,在各自的主营行业中保持着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垄断效益。美国首富比尔· 盖茨的微软公司基本上完全控制了全世界电脑的桌面系统,意大利首富掌握着全国商业电视80%的市场份额,澳大利亚首富控制了全国80%的杂志市场,加拿大首富垄断了报刊市场的70%以上,新任印度首富则拥有世界年钢铁产量的6%。 

  让人惊奇的是,在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首富中,只有两位半是以IT为主业的,一个是比尔·盖茨,另一个是中国台湾的郭台铭,他领导的鸿海集团是全球盈利第一的电子专业制造服务厂商,在“房产大王”兼“保险大王”蔡万霖去世后,他的资产已超过王永庆而居全岛之首,那半个则是墨西哥的首富卡洛斯·萨利姆,这位61岁的黎巴嫩移民在二十年前用1760万美元买进了墨西哥电话公司,如今这家公司已经戏剧性地增值到200亿美元,占据墨西哥证券交易所总资本的40%。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首富对国家经济的实质性影响已非当年可比。在1901年,当时的美国首富是安德鲁·卡内基,他所领导的美国钢铁公司资本达到14 亿美元,相当于彼时美国流通货币的三分之二。在今天,除了某些极端贫困的国家,那种能够一手垄断国家经济命脉的“绝对富豪”已经很难出现了,在过去的几年里,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以霍多尔科夫斯基为首的“七寡头”之间的搏命角斗,便是一个商业制度雏形初现的国家政权对此的一种本能式抵拒。 

  “首富部落”中的新贵 

  成为一位首富大概需要多少时间?这是很多人所关心的。 

  通过对三十个国家和地区首富研究得出的结论,足以让所有人都充满信心:这三十个人的父辈没有一个是首富!三代以上的豪门世家不到两成,其家族产业为钻石、啤酒、服装、媒体,两成左右是第二代创业。另外,中产阶层出身的占到了四成左右,他们是个人奋斗的典范,而还有两成则是出身极其卑微,如矿工、小店职员、移民、不名一文的“穷王子”,甚至走私贩子。 

  也就是说,如果机缘凑巧、天纵奇才,任何人从现在开始都是有可能终其一生成为一个国家的首富。 

  往往是在一些发展中或转型期国家,容易发生一些戏剧性的财富爆增事件。第一个被印上中国首富标识的牟其中在某种意义上便是一个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贸易贩子,他把四川的滞销轻纺品、罐头贩卖到俄罗斯,换回来几架后来——掉下来的飞机。 

  如今已是英国首富的阿布在并不遥远的1989年,还是莫斯科机场的一个走私贩子,“他的包里装满了万宝路香烟、夏奈尔香水等违禁品,为了把这东西带上飞机,他可真没少费劲儿,铤而走险地跟警察和安检人员斗了大半天智力才闯关成功。” 

  这样的故事太过粗劣,但是却发生在所有的体制转型国家中。这些首富的出没,为首富榜注入了一股充满血腥、草莽的丛林气息。 

  而一些新的面孔冒涌出来,他们的出现似乎预示着新的财富理念正莽莽生成,新的创富通道正悄然打开。 

  在欧洲,没有哪个富豪比40岁的瑞士首富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更迷人了。 

  他出生于富豪世家,他10岁开始跟随其父亲接触商界,17岁时帮助公司制作年度预算,31岁时正式接替父亲成为整个家族企业的国际公司的CEO;他不仅富有而且拥有才华,年轻、英俊、风度翩翩,先后取得哈佛商业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波士顿大学理学士学位,一份期刊把他称为“瑞士产业王朝的皇储”;如果说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的故事太过眩目,那么沙特阿拉伯的现任首富、48岁的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却是另一个十分出人意料的“阿拉伯故事”。 

  塔拉勒是沙特上千名“酋长王子”中的一个穷小子。当他23岁开始做生意的时候,手头只有1.5万美元的起家费。他及时预见到政府依靠石油美元实施的高福利政策,将大大刺激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就在首都利雅得买下了两大块地产。今天,他已成为沙特阿拉伯首都最大的私有地产拥有人。 

  29岁那年,接连成功的他又把触角伸向金融界,他成为连年亏损的沙特阿拉伯的联合银行最大股东,在几年后使它成为沙特盈利最高的商业银行。他的股份遍及所有商业领域,有他参股的公司包括花旗银行、新闻公司、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迪斯尼、苹果、摩托罗拉、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福特、亚马逊、 EBay、柯达、施乐等一系列国际知名企业。目前塔拉勒的总资产高达237亿美元,名列2005年《福布斯》排行榜的第五位。连“股神”巴菲特都在一封信中谦逊地说,“有时候,他们管我叫华尔街的‘塔拉勒’。” 

  刚刚当上台湾首富的郭台铭则是华人巨富的希望。新的全球富豪榜上,他的资产已经超过87岁的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而一跃登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