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工者恋爱报告出炉 半数打工爱情熬不过一年

 学习公子 2012-08-23

打工者恋爱报告出炉 半数打工爱情熬不过一年

2012年8月22日14:07 新闻晚报  我要参与(35)

打工者恋爱报告出炉 半数打工爱情熬不过一年

临近七夕,相亲活动渐多

明天,是七夕“中国情人节”。成家立业本是人生大事,而对于国内近1亿的新生代外来务工者来说,这件美好的事却有些 “沉重”。

“大谷打工网”今天发布的国内首份“新生代打工者婚恋交友、两性观念调查报告”(上海版)显示:婚恋情感问题已成为困扰年轻外来务工者的首要心理问题。他们普遍面临包括收入低、缺乏交友渠道、流动性强等障碍。聚少离多,半数有感情经历的受访者称,恋情恐怕熬不到明年“七夕”。

■报告·未婚篇

六成“单吊”收入“不达标”黄金年龄只能“熬”

这份问卷调查,共吸引18917名网友参加。其中男性11578人,女性7339人,平均年龄为23.6岁。只有37%的受访者表示现在有对象,还有63%的打工者处于单身状态。

经济收入所限、企业男女比例失调、缺乏渠道、流动性强等因素,正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的主要障碍。其中,12%的受访者认为“经济收入达不到恋爱的要求”,不少受访者表示,以两三千元的月收入而言,很难找到合适对象。

基层打工者所处的企业,也往往男女比例失调。在一些大型工厂,男女比例极为悬殊,重工业生产制造类企业,男性打工者占完全主导地位。 14%的人因为上述原因,只能“单吊”。 25%的受访者认为,缺乏找对象的渠道。17%的人则因为在城市间流动性过强,不稳定的打工生活,让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21%的受访者也认为,大城市物质生活极度发达,对另一半的要求畸高,也阻碍了他们寻找爱情。

两成受访者愿意通过手机上网结识异性

如何排解打工生活的 “寂寞”、“空虚”和“冷”?

三成男性受访者、六成女性受访者,均表示会谈一个固定对象。而愿意通过手机上网渠道认识朋友的受访者达两成,这也成为新生代打工者结识异性的新方式。其中,37%的受访者称最愿意在生活中偶遇另一半,23%希望别人介绍。愿意手机上网去找男女朋友的比例达到21%,而愿意单位里结识和电脑上网交友的只有13%和6%。在有对象的受访者中,36%的受访者是在生活中偶遇现在的恋人的,该比例最高;21%的人是在单位结识另一半;15%则是通过别人介绍;通过手机上网交友的比例,也占到两成。

此次调查负责人分析:对于80后、90后新生代打工者来说,受到上班时间长,下了班回宿舍,宿舍中没有电脑、休假较少等工作条件的限制,往往无法通过电脑上网。而手机上网,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方便快捷、随时随地的特性,成为上述人群和外界沟通、获取信息的最主流方式。

至于网恋,女性受访者的态度更保守些。 36%的人持否定态度,认为网上信息不真实。只有生活中遇不到好的对象时,22%的受访者才表示,可以考虑网恋。在男性受访者中,认同网恋的比例更高,26%的人觉得网恋很好,可以结识更多的异性;28%的人表示网恋找对象成本更低更方便。

爱情有些“脆弱”,半数感情无法维持一年

新生代打工者的爱情,多少有些“脆弱”。 18%的受访者称仅维持了三个月,10%维持了不到半年,而能坚持一年以上的,还不过半数。

工作不稳定、收入低、休假少,造成打工情侣们“聚少离多”。下列数据可见一斑:两成情侣一年到头,也很难见上一面。 16%的受访者,半年才碰一次头;仅33%的受访者,可以和另一半天天见面。

至于找男女朋友的目的,半数女性受访者表示身处异地,特别想结婚成家,三成男、女受访者皆希望通过找一个情投意合的人倾诉衷肠,缓解精神上的压抑。不到一成受访者是因为“面子问题”——别人有另一半,我也要有。

■报告·已婚篇

聚少离多成最大困扰,七成夫妻分居两地

在已婚的新生代打工者中,通过别人介绍的比例最高,占37%,而生活中偶遇和单位里认识分别占22%和20%,也有12%受访者和9%受访者分别通过手机上网和电脑上网认识。不过即便已经找到另一半,“聚少离多”依然困扰着他们——68%的受访者分居异地。

其中,33%的受访者称夫妻双方半年才能见一次,一年到头也很难见到的达15%。两地分居带来家庭生活、子女教育等诸多不便,但很多人无力解决。新生代打工者收入有限,普遍难以在大城市购买住房,住宿多由企业提供。仅32%的人幸运地和另一半在同一座城市打工。即便如此,也因为企业相隔过远、休假日过少而较难见面。

当无法面对面时,怎样和爱人沟通? 39%受访者选择打电话,21%选择手机上网聊天,10%用电脑上网,近3成受访者表示很少沟通。

虽然工资高低是外出打工考虑最多的一个因素。但调查也显示,夫妻团聚问题、孩子教育问题也被已婚的新生代打工者纳入考虑范围,38%的人期待能解决孩子教育问题,21%表示单位提供夫妻房,会考虑去同一家企业。

■生活个案

1月见1次,勒紧裤带还房贷

松江区的一个川菜馆内,身材矮小的小尹,正在收拾最后一桌客人吃剩下的餐盘。生平最讨厌端盘子的她,因为要结婚攒钱,选择跟老公来上海打工。对于现在这个做大厨的丈夫,她评价“很节省,对我也不错”。

小尹之前的恋爱经历并不平坦。2008年她在广东打工时,曾谈过一个四川成都老乡。 3个月后,男朋友去了厦门,恋情就此告吹。另一位前男友,则是通过交友网站认识的,聊了半年,线下见面还不到一周就“拜拜”。眼看着已经20岁,回到四川后,通过朋友介绍,小尹认识了现在的老公。谈了1年,在老家领了结婚证。

“去年经济形势不好,亲戚们劝我们买房子抗通胀,所以就花了28万元在成都的三环买了间两室一厅。 10万元还是问亲戚朋友借的。 ”小尹说。

今年初,她老公的工作换到了外高桥。每月工资多了1000元,不过小尹和老公却要面临分居两处的尴尬。“交通费来回就要10多块,我们说好每月见1次,省下的钱都用于还贷款。我和老公的单位都是包吃包住,但即便这样,每月零碎花销仍要千把块。 ”小尹有些无奈。除了花出去的1000元外,两人每月共5000元的工资,全被用于还房贷。即便这样,勒紧裤带的生活,至少还要再维持一两年。

至于正在筹备中的婚礼,她坦言,没想过在上海办。 “上海的大饭店,至少得3000、4000元一桌,我们这些人,经济能力是承受不起的。 ”她说,即便在老家,每桌婚宴也要500、600元。两家办完,再加上烟酒,至少也得四五万了。 “再忍忍,干个半年,就可以回去了。 ”说完这句,小尹如释重负。

高不成低不就,只能看缘分了

小陈今年22岁,老家在河南驻马店,初中毕业后到浙江台州打工,2009年来到上海,考取了压铸工的资格证书,现在松江的一个铸造企业当车间小组长。月薪能拿到四五千元,手下还管着三四个人。眼看生活渐渐有了起色,缘分还是迟迟没来。

小陈说,在老家的同学,孩子都已经2岁了。不过,来上海打工后,找对象就成了问题。他苦笑着摇摇头:“我现在,是高不成低不就。 ”

小陈谈过两个女朋友,其中有一个女孩家里经济条件不错,“门不当、户不对”,后来婚事就算吹了。小陈说起来,还是有些伤感。来上海3年,他也试着交过女朋友。不过,车间里都是清一色的光棍,每天三班倒,根本没机会认识女孩。他现在还住在单位的宿舍里。每月至少可以省下房租千把块,还省下了来回交通费。这几年省吃俭用,手头存了五六万,“在上海,什么不花钱?请女孩吃饭怎么也要两三百啊?要是找了女朋友,肯定就攒不下这些钱了! ”对于未来,小陈还算乐观,“我目前要先好好攒钱。其他的,就只能看缘分了。 ”

◎政府回应

外来打工者婚恋会“特殊关注”

市民政局称,将在今后本市的婚介服务工作中,把新生代外来务工者的婚恋交友服务工作纳入和融入本市青年婚恋服务的工作范围中,予以特殊的关注。将加强对本市婚介机构管理协会的指导,推出一批诚信、规范的婚介机构,为本市居民及新生代外来务工者提供公益性的婚介交友活动。

目前,市民政部门已将开展公益交友活动纳入政府公益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每年投入10余万资助市婚介机构管理协会开展大型公益婚介相亲交友活动。

今后拟采取公益性招投标的形式,为新生代外来务工者人群婚恋交友提供专项活动与服务,或请婚恋专家为新生代外来务工者提供婚姻、婚恋咨询与指导。各区县民政部门也在街道、社区积极培育公益性的婚介机构,在社区为适龄青年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公益性的婚恋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