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国权教授:微调手法医疗工作者必须完成的历史性的观念转变

 蔡灸哥 2012-08-2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文自 江湖

 

   这是沈国权教授在《脊柱推拿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提出来的观点,沈教授文中本意是指“实践以微调手法为特色的脊柱推拿,需要临床工作者完成以下观念的转变”。本人认为,以下观念的转变,不仅是沈氏手法所要求的,也是全体手法医疗工作者必须完成的历史性的观念转变。

沈教授指出的观念如下:
1。从单节段、局部最优的脊柱调整观念转化为多节段、整体最优的脊柱整体观念;
2。从经验性采用手法处理转变为在深入分析病情及脊柱影响检查资料的基础上,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决定手法的应用;
3。摒弃整脊手法与松解手法作用机理的人为割裂,合理的整脊手法消除了引起肌紧张反射的病理环节,因而是最有效的松解手法;恰当的松解手法解决了造成脊柱运动轴牵拉张力的不平衡问题,因而是最本质的整脊手法;
4。脊柱与骨盆、下肢同为人体承重的中轴,脊柱问题往往隐藏着骨盆和下肢生物力学的失衡,解决脊柱和骨盆问题为髋、膝、踝关节病痛提供新的临床治疗途径。

“从单节段、局部最优的脊柱调整观念转化为多节段、整体最优的脊柱整体观念”
----此观念的转变从理论上应该是好理解、没有问题的,但结合手法临床可没有那么简单,最困难的是这种观念与手法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没有可操作的手法实现对脊椎的多节段整体调整,理解这句话也就只能是空洞的理论。什么样的手法能够实现多节段、整体最优的调整?冲压类可以吗?搬动类可以吗?牵引类可以吗?短杠杆微调可以吗?!本人能够理解并完全赞同这一观念的原因,是因为毛氏手法也是这么主张的,而且这种主张完全是从实践中体会而来!

“从经验性采用手法处理转变为在深入分析病情及脊柱影像检查资料的基础上,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决定手法的应用”
----此观念进一步指出,手法医学工作者的诊断功夫,除了常规的医学诊断以外,一个提高的要求是对影像诊断的要求,进一步的是必须进行生物力学因素的分析!这就提出了更高更细致更具针对性的诊断分析要求!我们现在的手法医学工作者们有这个概念吗?开始了这个转变吗?!只看报告不读片的时代过去了,不仅要睁开眼看,更要上层次的深入分析!

“摒弃整脊手法与松解手法作用机理的人为割裂,合理的整脊手法消除了引起肌紧张反射的病理环节,因而是最有效的松解手法;恰当的松解手法解决了造成脊柱运动轴牵拉张力的不平衡问题,因而是最本质的整脊手法”
----沈教授在此严正并客观地指出了整脊手法对软组织的良好的调整作用。希望同仁们能认真思考并在临床上实践检验比对,当然如此的前提是必须掌握良好的整脊手法并恰当运用之!

“脊柱与骨盆、下肢同为人体承重的中轴,脊柱问题往往隐藏着骨盆和下肢生物力学的失衡,解决脊柱和骨盆问题为髋、膝、踝关节病痛提供新的临床治疗途径”
----初看之下,应该是髋膝踝的问题影响脊柱和骨盆,为什么沈教授文中指解决脊柱和骨盆问题为髋膝踝病痛提供治疗途径呢?其实,这是从临床角度提出的看法!在临床上,患者向医师主诉的,是他们的患病部位的病情,如膝关节疼痛、踝关节疼痛等,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的因素,而能够从脊柱骨盆角度分析出致病原因,并解决之,患者髋膝踝的病痛也就随治而愈了。这方面的问题,在脊柱手法界应该是没有问题了,但在所谓中医传统推拿界,尤其是经络点穴推拿,能否有这样的观念转变,是很大的问题!我们西医骨科康复科的医师们,又有多少意识到髋膝踝的问题与脊柱骨盆问题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并可以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