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家访手记之四
2012-08-23 | 阅:  转:  |  分享 
  
家访手记之四:“找自信”与“搭平台”



京山县宋河二中谢忠斌



走访好了几名七、八年级学生的家庭,有三位家长当着我的面责备自己的孩子没有主动与家访老师打招呼。中华自古为礼仪之邦,尊师重教也是当今社会极力倡导的,家长的责备对于已读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为过分。对于家长的责备,我思忖再三,颇有感触。

想起自己幼年读书的情景,那时我体弱多病,个头瘦小,在学校不敢和同学说话,时时处处谨慎小心,生怕个子高的同学“教训”自己,更不敢随便跟老师打招呼。“勤工俭学”的年代,差不多半天上课,半天劳动。上课时,老师讲课——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似乎为约定俗成的“模式”。文体活动单调,课外活动几乎没有,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只能是奢谈。我清楚地记得读五年级时,班主任在我的成绩单评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像一个腼腆的女孩子。后来,我成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感谢这份职业,让我不得不“大方”起来。

回到少数初中学生不主动跟家访的老师打招呼的话题吧,这类学生并不缺乏礼仪教育。我想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心,他们或多或少与各项优秀的学生有差距,心中“怕”老师,担心老师不喜欢自己,主动打招呼显得难为情。也有可能是他们一下子找不到打招呼的方式和言语,被“卡”在那儿了。现在,我们倡导高效课堂。我想,“高效”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的收获,教程的设计须兼顾全体学生的参与和进步。那么,帮助“胆小”的学生找回自信,为他们搭建“放胆”的平台就至关重要了。





2011年10月19日晚



献花(0)
+1
(本文系文朋诗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