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级富豪如何 散财

 文山书院 2012-08-23
超级富豪如何散财

    卡耐基曾说过:“死去时腰缠万贯是一种耻辱。”他生前将自己95%的财富用于公益事业,与他同年代的富豪如洛克菲勒、福特等也纷纷效仿。时至今日,像他们这样处理财富的人仍然很多,但以其他方式散财的人也不少。

    无奈捐款型

    2007年12月27日,美国饭店集团大亨巴伦·希尔顿突然发布声明,要把23亿美元遗产中的97%捐献给慈善机构。他将这笔钱全部安置于一家公益信托机构,最终的受益者是希尔顿基金会。巴伦的儿子、同时也是希尔顿基金会总裁史蒂文表示:“提到希尔顿家族和这个基金会,我们人人都感到非常自豪。”

    真的如此吗?按说这种慈善行动是美国式大富翁的一致选择,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巴伦·希尔顿此次所为除了为慈善事业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后人极其失望。仰仗巨富之家的财产,希尔顿家族的继承人——巴伦的孙女帕丽斯因出手阔绰、生活放荡而臭名昭著,巴伦觉得这个孙女丢尽了希尔顿家的脸。经过一番深思,他决定与其让她把家产败光,倒不如拿来做点好事。

    政治投资型

    日本松下电器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拥有亿万家产,除了将赚取的财富用于再投资,松下幸之助还有更长远的眼光,他出资创办的政经塾已经成为日本政客摇篮,也为松下家族捞取了无数政治资本。

    1979年,松下幸之助创办了以“慈善教育”为名的松下政经塾。如今,该塾已经有上百名学员毕业,其中有31位众议员、7位参议员,还有6人成为市长或区长。去年8月,第一期毕业生野田佳彦成为首位松下政经塾出身的日本首相。此外,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民主党干事长代理樽床神二等党政高层都出自松下政经塾。

    这是日本富豪的一种典型,大多数富豪并不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对慈善事业也并不如美国人那样热衷。他们往往会计较每一分钱的投资回报率,尽可能多地将拥有的财富重新投入事业发展,以成就扩张事业的野心。

    烧钱无度型

    印度裔亿万富豪米塔尔麾下的米塔尔集团,在钢铁业内被誉为“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公司。因印度钢铁需求猛增,他的个人资产一下子从2004年的188亿美元提升到250亿美元。米塔尔花钱如流水,他曾花1.2亿美元购买了伦敦肯辛顿宫附近的一栋豪宅,创下了全球单座房屋交易额的最高纪录。他女儿去年的婚礼也为米塔尔提供了“烧钱”的机会。在为期5天的婚礼中,一共花了6000万美元,承包了拥有600个房间的巴黎五星级大酒店,邀请1000名客人入住,婚宴更是租用了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

    同样是烧钱,曾进入世界富豪榜前10名的微软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的花钱方式就有些独特了。他花了2000万美元建造全球首架私人航天器“太空一号”。与此同时,他斥资2000多万美元修建的一座“外星人博物馆”也在当年开馆。后来,他还曾花费2.4亿美元修建了一座“体验音乐博物馆”。这样的烧钱方式,堪称文艺。

    (摘自《看世界》8月下 叶雨/文)
迷路后走出的财富路

    武汉小伙子文川大学毕业后,来到广州工作。他一有空就拿着地图骑着单车,在广州的大街小巷穿梭。一天,文川迷路了,当时他正站在一家大宾馆的附近。他想从地图上找到这家大宾馆的位置,可是地图上根本没有这家宾馆的影子。文川一路问行人,回到住处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文川疲惫地躺在床上想:那么多的宾馆、酒店和工厂,为什么在地图上找不到呢?如果把市区内规模较大的商业和文化机构都标在地图上,做成一份商用地图,这样就能给投资商和游客带来更大的方便。文川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创业机会。然而,设计和制作地图所需要的经费不菲,钱从哪儿来?文川决定找人资助,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让那些将出现在地图上的单位出钱制作地图!文川做了一份企划书,设定每家单位出资500元就能入选地图。仅仅一个礼拜的时间,文川就拿到12万元的赞助费。

    文川的商用地图企划还得到了省政府的肯定和大力支持。他们认为商用地图如果能够成功出版,一定会成为广东省的一个窗口,对全省经济的发展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有了政府的支持,很多单位甚至主动找文川联系业务,短短半年时间,文川就得到了300多万的赞助。经过3个月的制作,文川的广东省商用地图终于问世了,地图尚未上市,订购量就已经多达50万册。一本地图,不仅为商务人员和旅游人士提供了方便,也让文川走出了一条成功路。随后,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经过20年的打拼,他的公司已经成为了广州最大的文化发展公司。  (摘自《产权导刊》第2期)
烟灰里的钱途

    巴宁那苏是马尼拉郊外的一位普通烟农,种植着数十亩烟草。通常好烟叶被收购商挑走后,剩下的差烟叶就只能成堆地烂在田里。巴宁那苏想:怎么样才能让这些差烟叶也有价值呢?

    一次,巴宁那苏路过一处鱼湖,看主人正愁眉苦脸地坐在湖边抽烟。一问才知道,现在正是鱼的产卵期,可这些鱼卵却成了尖螺的美餐。巴宁那苏说:“为什么不把这些螺类杀死?”主人无奈地摇摇头说:“用农药是有效,但会毒死鱼,而如果把带毒的鱼卖到市场,还会危害人们的健康!”而在菲律宾,几乎所有的渔业养殖户都会受到这些螺类的侵害。

    第二天一早,巴宁那苏再从湖边经过时,无意中发现:在前一天主人抽烟的地方,死了好些尖螺。看着地上散落着的烟灰,巴宁那苏心里猛地一颤,难道是这些烟灰杀死了尖螺?他立刻找来一些烟灰,去附近的实验室进行检验,竟然有了重大发现:烟灰不仅能杀死危害鱼的螺类,烟灰中的一些物质还能做营养肥料,可使藻类生长旺盛,对鱼的生长十分有利。

    巴宁那苏想,菲律宾渔业养殖很发达,如果把烟灰推广开来一定很有前景,那些剩下的烟叶也有了价值。很快,他用极为便宜的价格收来差烟叶,燃制成烟灰,投向市场。结果,这一“新产品”受到了渔民们的青睐,财富也源源不断地流入他的腰包!

    (摘自《现代青年》第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