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从传统行业的游戏规则,把自己纳入传统中去是互联网业的唯一出路。 和约翰.克里斯朵夫一样,大部分浪子的结局都还是回归社会。互联网这个浪子也只能在传统经济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于重新走向传统经济格局互联网业,需要认同和遵从的原则是哪些? 首先,盈利原则。在传统行业中盈利是第一位,一个企业之所以诞生是经营者看到了盈利点,并为其制定了盈利模式,也许由于管理、经营能力、市场变化等情况,这个盈利点并不一定肯定实现,但绝不可能不知如何盈利,或是自己很清楚提出的盈利点并不能实现利润还是冒然创业。风险投资的重心是投资,而不是风险,之所以有风险,是希望高风险下的高回报。风险投资同样也还是需要避免风险的,一个行业的风险太大风险投资同样也会裹足不前的,现在互联网业对风险投资来说无疑是陷井,同样也互联网业资金匮乏的开始。资金运作、金蝉脱壳并不容易,事实上能很好的脱壳而出也需要大环境的支持。投资者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又怎么能把没有用的壳自已背上?现在互联网业的困窘就是有许多一开始进入这一行业的人,并不是真正的经营者,而是投机者,大部分从业者还没来得及把那个壳给脱掉,只能自己背着作茧自缚。如何没有一个清晰的盈利点,无论是自己经营还是想赌一把,最后日子总不会好过的。 其次,成本原则。低成本高产出是所有经营活动的基础,也是管理的基础。花出去的每一分钱是以能挣回来更多为前提,同时成本的支出也是以社会总体情况为参照的。只有尽可能低的降低成本,把每一分花在该花的地方,产生出效益才是正确的经营之道。“烧钱”的原因不是钱花多了,互联网业的一年投资比许多传统行业还是有较大的距离,即使新浪、中华网、搜狐这样的大网络公司也不是什么大企业,那么点投资比起许多大的传统企业还是不足道的,而是钱花的不是地方。广告铺天盖地不计效果,没有盈利用豪华写字间充门面,一个普通编辑人员工资在传统媒体明明是2-3千元,收入高低和媒体的盈利相一致,到了网络公司就炒到5-6千,甚至1万多,而这个网络公司8成还在亏损。量入为出,是经济活动的公理,否则就是入不敷出。对于现在许多入不敷出网络公司来说,当初若能做到量入为出就不至于有今天的困窘。 再次,收入兑现原则。网络业不但需要人气,更需要收入,否则人气就没有价值。正因为网络是一种方便、高效、实用的工具,网络的人气是不缺的,网络缺少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收入。除了电子商务是一种交易的平台,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服务,服务是有成本的,当然服务就应该收费。这在传统行业是天经地义,当网络业发展起来时却令人奇怪的是把本来应该收取的服务费当成了吸引上网者的礼物,而自己就遁入了找不到收入的怪圈。最初用免费服务吸引上网者的网站其实也并不是不想收费,只不过是希望通过吸引到更多的人上网之后才收费,把收入寄托在了未来,殊不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网络经营,网站越来越多,免费的花样更多,将来收费几乎成了一个永远的预期。 其实,对于服务收费并不是网民不认同,而是培养网民服务收费的意识,并且给网民提供真正优质的服务。同时我们应该知道服务永远不可能是全民的,由于收费、价格等原因服务就是由一部分人需要、使用的,而是不滥用服务,一个服务项目让全社会所有人都用上。试想一个人能认同送一次快递10-20元的费用,怎么不能为他的电子邮箱一年付出百元或更高的使用费,前提是他的电子邮箱是方便快捷、有安全保障。收费会失去一部分上网者,这是正常的,甚至是需要,人数多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方式。五星级的宾馆就不可能象自由市场一样人满为患。大量的免费服务造成了网络业每一项收费都象过街老鼠一样,实在是一件奇怪的事,提供服务就应该收费这是天经地义。网络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政府部门,它也是需在资金、需要生存的,如果网络公司一天支撑不下去了,哪来的免费服务,加连服务也没有了,这是每一个经营者和网民都应该明白的道理。 又次,细化市场原则。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就是市场的细分,不可能一个企业成为经济帝国。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每一个理智的经营者都要遵循的原则。也许是年轻人较多,互联网一出现在经营思想上就伴随了浓厚的江湖气,当老大的思想在大部分经营者的言行中不由自主地流露,也不由自主地渗透到经营活动中,门户网站、综合性的网站帝国是许许多多的网站经营的梦想,结果是大部分的网站是大而空,内容多而可看、可用的内容少,不过是一个空架子。新浪的新闻、搜狐的搜索引擎、网易的网上社区、263的电子信箱服务,我们因为这些特色记住了,这些网站也在做其它内容,也想把做成一个巨大的门户,其实又有多少人记住或是使用那些其它内容?网站本身又有多少精力把它做好?我们不妨来看一个传统媒体的例子,今天中国传统纸质媒体,最成功的是地域性的,如各地晚报等,其次是行业媒体,而那些大而全的综合性媒体,即使有几十年的历史,有很雄厚的背景,经营情况也远不如成长中的行业媒体。大而全受众多,然而就更不准确、更难把握,也更难创造出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