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环保生产力

 棋中王 2012-08-24

  环保生产力是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健康、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能力。实践证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环保生产力,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环境保护提升国家软实力

  环境保护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环保通过直接降低单位GDP的环境资源成本而增加生产力总量。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显现。以《2009年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数据为例,2008年的环境退化成本为8947.6亿元,2009年合计13916.2亿元,较上年增加9.2%,约占当年GDP的3.8%。如果加强环境保护,把这一块损失避免了,就等于增加了GDP,就是增加生产力总量。

  人类各种环境保护活动,增加生产力总量,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供生态产品、直接产生生态环境价值,从而提升可持续生产力。从生产力发展结果看,环保是生产力转型的先导,引领传统“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生产力向“低耗、安全、循环、清洁、无污染”的绿色生态化转型,进而有力地推动全社会技术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由此催生一大批新技术、新产业继续引领可持续生产力迈向新的更高水平。

  环境保护提升国家软实力。当前,国际竞争已经从传统领域延伸到环境领域;以环保为名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加强生态环保,有利于我们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拓展发展空间。因此,加强环境保护,不仅体现承担全球环境治理任务的外在压力,也体现提升国际经济竞争力的内在动力,必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始终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着力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环保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双赢目标的战略机遇期,需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环保生产力。

  推动实现绿色发展

  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通过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牢牢把握环境保护这一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和绿色繁荣。

  一是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计量尺”作用。以环境保护统筹生产力布局,将环境保护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全面参与社会经济综合决策。将资源环境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规划相结合,将资源环境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有机统一,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禀赋相适应,使区域发展规划与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是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控制阀”作用。以环境保护准入条件严控高污染、高耗能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以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倒逼落后产能淘汰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环境保护市场需求培育发展新兴环保产业。合理利用财政杠杆引导和推动作用,实行政府投资向结构调整和“绿色增长”倾斜,推行政府绿色采购。

  三是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调节器”作用。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环境容量资源,将有限的环境容量配置到最需要发展、最能带动全局发展、最能促进快速发展的区域和行业。把落后产能的环境容量腾出来,建设真正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项目;把低效行业的环境容量腾出来,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推动形成以消耗、污染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高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产业格局。

  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坚持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一是要深入推进污染综合防治。集中力量解决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的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面推进水源地环境整治,严防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强力推进工业企业脱硫脱硝设施改造步伐,强化灰霾天气和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严格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着力解决扰民严重的噪声、餐饮业污染问题。

  二是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着力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整治,以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促进生态和有机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因地制宜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推行清洁种植和清洁养殖,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促进农村生产方式转变。构建城乡统筹的环境管理纵向协调机制,强化农村环境监察,严防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

  三是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政府是主导,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保护环境。要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地宣传环境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要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管理、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采取多种形式听取公众意见,接受舆论监督。要鼓励公众检举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要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当前,维护环境安全的难度持续增加与人民群众的环境需求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诱发矛盾冲突的潜在隐患,突出抓好重点领域的环境风险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一是要突出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和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分级落实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制,严格按照产污强度和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实行涉重企业准入、淘汰和退出制度,对不能达标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直至关闭取缔。

  二是要严格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管理。严格化学品生产环境准入条件,建立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环境信息数据库和化学品环境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源的风险排查和评估,治理整顿企业自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掌控危险废物流向,从源头防控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 全面推进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三是要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建立健全核与辐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和监测、监管网络体系,从环评、许可、转让、验收、使用、存储、转移到废弃全过程实现动态管理。建立核与辐射应急监测及快速响应调度平台,妥善处置无主放射源和经营困难企业的放射源。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核与辐射的污染危害和防护常识。

  四是要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的日常监管与执法检查,开展整治环境违法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肃查办环境违法案件,严格执行挂牌督办和流域、区域、行业限批等督查制度。推进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建立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平台,建立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环境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实行环境应急分级、动态和全过程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