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解读:补偿“失独”家庭 政府责任义不容辞

 apgepfjc 2012-08-24

    养儿防老是中国的传统观念。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独生的孩子,因为疾病、意外等原因离开了他们,他们的年龄也很难再生养孩子,因而被称为“失独者”。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秘书长史柏年在搜狐公益频道举办的论坛上表示,政府有责任让这个群体享受补偿,这是失独父母的权利,而非恩惠。

  中国“失独”家庭数量约百万

  据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苗霞介绍,我国最早做过的一次“失独”家庭调查是在2002年,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数目大概30多万。现在国家有一个特殊制度,对于“失独”家庭数量每年计数,主要指独生子女伤残死亡以后,49岁以上的人数,专家测算有100万。而且这个数字每年是在逐步增长的。

苗霞
保存到相册
苗霞 [保存到相册]

    据悉,2001年12月份出台《中国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规定,独生子女死亡父母且未育,也未抱养的,地方给予帮助。所谓未育,一般指49岁以上,就是不能再生育的,纳入到这个系列去。

  大学生拍摄“失独”家庭纪录片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电影创作研究生廖琦立拍摄的纪录片《玻璃心》,反映了“失独”家庭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

廖琦立
保存到相册
廖琦立 [保存到相册]

    纪录片《玻璃心》样片

  廖琦立说,最早通过微博联系上一个叫“笛儿妈妈”的,类似“失独者”同盟核心的人物,她那个时候来北京想要跟计生委对话。同时全国有大概100个这样的“失独”父母代表来到北京廖琦立去哈尔滨走访六个家庭,拍摄五个家庭。

  失独父母遭歧视 抱团取暖获得心理安慰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秘书长史柏年认为,很多“失独”父母自责没有照顾好孩子,这类父母需要去社会积极引导,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

史柏年

史柏年 

    廖琦立介绍说,过年的时候有一群“失独”父母亲选择抱团取暖,和大家一块吃年夜饭,但是当吃年夜饭的餐馆老板知道这是一群“失独”的父母,他就不愿意,拒绝让他们用餐。为什么呢?老板说不想在新年第一天触这种霉头、晦气,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一直在,所以造成了这个社会对他们的一种歧视。

  “失独”老人患病机率高于普通家庭

  史柏年表示,失独对离婚有没有影响,因为没有统计很难说,也许本来父母有矛盾,孩子去了以后更加团结,这个也有可能。但是对于身体的影响那是肯定有的,有许多疾病产生都是悲痛、失望、心理打击,这个是有道理的。

  廖琦立在哈尔滨走访的家庭里面有两个家庭都是这样。一个孩子白血病去世之后,丈夫得了癌症。而且我特别伤心,一个星期之前,爸爸去世了,他妈妈也没有告诉别人,直接打了一个电话给火葬场,骨灰直接撒入松花江。另一个家庭儿子去世以后,爸爸精神受到巨大的损伤,脑梗死了。这种案例蛮多的。

  风险化解: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史柏年指出,目前政府对“失独”家庭已经有一定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实际上计划生育政策初期制定已经经过了这么多年,实际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充实。

  独生子女政策出台时,人们关注的更多地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第一代父母已经是进入了老龄化,丧失了再生育能力,一旦独生子女发生意外,父母的养老就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对这样的社会风险,史柏年认为首先政府有责任来帮助解决。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人的人口减少、社会发展是起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响应者承担了这样的风险,本身有权利要求得到补偿。

  在传统社会里,家庭子女比较多,老人寿命一般比较短,养老不用社会去解决,不用政府来承担,家庭和家族就化解了。但是现在社会少子化,有的甚至无子,老人寿命越来越长。在这种情况下养老成为一个大家要关注的社会风险。“失独”群体又是这个风险里面直接的遇险人群。如果这样的养老问题不解决,整个社会就没有办法正常的运行。

  社会保险制度让全社会共同来分担风险。第一个层面是经济的支持。要把这样的风险补偿标准更加提高,所以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是广覆盖,全部人群能享受到。

  第二个层面生活照料。独生子女政策可能形成将来社会结构421,一个人承担两个父母,四个老人的养老是很成问题,万一底下“1”都没有了,都是老人了,这个谁来养?因此,要发展社会性的养老,包括机构养老,养老院建立,还有社区养老,使这些人老了以后,因为寿命长了,可能半自理,或者不能自理这样的存活期越来越长。

  第三个层面就是精神慰藉。失独父母曾经有过幸福的家庭生活,有非常活泼可爱的孩子,现在突然没有了。那些一直未婚未育的老人一直没有子女,晚年会很孤独,但是不像“失独”的家长承受了巨大的心理痛苦。养宠物、从事子女未完成的事业等方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化解他们的思念。

  心理疏导人员先接受社工培训

  苗霞介绍说,针对“失独”家庭心理帮助,中国计生协邀请人大社工系在编写教材,在全国范围内专门对一些工作人员进行社工培训。有时候计生系统有很多去做工作,不知道如何与失独父母交流,结果反倒伤害了人家,所以要先请专家的做培训。

  史柏年认为,“计生”也是一个大人口概念,它不是只是去叫人少生,不要生,既涉及到生育的健康,先天缺陷儿童,婴儿出生率降低,还有流动人口的服务,也包括“失独”家庭的服务,都是计生人员的服务范畴。

  媒体舆论勿将“失独”家庭标签化

  史柏年说,失独家庭组织起来可以相互支持,但是要避免完全陷在这样一个团体里面,而跟其他社会没有交往,实际上不利于他们走出阴影。

  苗霞认为政府想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而且也在努力。国家养老是民政部门在管,五保户都是在民政来解决的。但是这样一些家庭跟民政很难和它的普惠政策完全一致,要为他们制定一些特殊的需求政策,又有一个时间的过程,又有一个部门之间的协调。

  真正帮助“失独”的这些人走出来,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也有这个责任,应该是大家都能够伸出爱心的手来,如果社会整个爱心都能成立一个社会的公众的中心的话,可能他们也会更好。

  苗霞希望有社会的民间支持失独家庭。比如公共媒体舆论帮助让他们走出来,制定更多人性化的制度规定,到医院里抢救的时候,能不能在失独的特殊情侣下,不一定非要家属签字。

  最后,史柏年提出,媒体报道这样的群体要掌握一个度,避免标签化。比如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是问题儿童,不要造成“失独”群体就是一个问题群体的“标签”,这个度要把握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