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暮夏湖南行

 心若莲花静静开 2012-08-24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暮夏时节,我怀揣着满腔的激情,携带着长久的期许,走进了湖南,开始了我的夏日休闲游。一路走来,可谓“把玩山水间,乐在景中行”。

 

长沙的橘子洲头、爱晚亭、岳麓书院、韶山冲、世界自然遗产胜地张家界,是这次旅途的重头戏,无疑是充满期待的一次激情加浪漫的行程。其中,伟人故里和武陵源是我最期待和向往的,可以用魂牵梦萦来形容。前者缘于一种崇敬的瞻仰和怀念的心情,后者出于一种好奇的探索发现、亲眼验证、亲历体会的心绪。

 
 
 

【张家界】

 

风从山涧来,绿色的海洋。写下这几个字时,我才发觉张家界留给我的印象是如此的诗意。张家界的奇峰、绿树,蓝天、白云,碧水、清风是记忆里最多的图谱。满眼的绿色让你抑制不住的发出连声惊叹,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让你时时目瞪口呆,无处不在的清凉让你置身于低碳的无限空间恣意悠然。山高水长的倩影、奇峰峻岭的雄姿、遮天蔽日的森林、葳蕤苍翠的绿色,是张家界给我的记忆底片。巍峨险峻、浩大雄伟、绿意盎然,这些词汇成了电脑前渐行渐远反复回溯的记忆碎片。

 

每天早上我们都起得很早,因为导游说袁家界与天子山都要排队长久的等候。我们5点钟起床,以为能拔个头筹,等到了武陵源门前,方知“莫道行军早,更有早行人。”嗨,咱中国人多,那是绝对的,到哪里都是人满为患啊。天南地北千里迢迢赶来观景的人络绎不绝,接踵擦肩,就像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各个展馆前排起的长龙队伍一样的壮观。

 

相信每一处牵引眼光的风景,都有一串演绎在心底的旧痕。听导游说,亿万年前的张家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石英砂岩地质的构造与变迁,注定让这里的一切在漫长岁月的侵蚀、冲刷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于是,人类无法真情再现的演变成为守望,千百年来不被人类发掘的山石变为等待。野性之美的张家界终在八十年代初征服了画家吴冠中,也震惊了中国,影响了世界。尔后,从“阿凡达”的银幕中走出的张家界更是再次轰动了整个世界。

 

坐在开往天子山的索道上,眼花于忽远忽近茂密的绿树丛林,很快就被脚下的奇峰峻岭所折服——呆若木鸡哈。风从山岚来,一种幽静博大、一种绵延的绿海,瞬间让你陶醉,将你的灵魂俘获,似梦非梦,梦里飞花。尽管我早已年少不再,此刻,却也想一试激情和浪漫留在一片蔚蓝色天空中的样子,幻想着变成一只雄鹰,张狂到甚至藐视群雄,在清风里展翅翱翔、搏击长空,即使定格成一个永远不变的姿势令人笑谓半仙,那也看得见自己一方心地还如此的纯良和狂野。谁言老妪不能聊发少年狂?!

 

底部是透明有机玻璃的索道车厢,此刻在云端上飞翔,在山巅中盘旋,在深壑里俯冲。风,在耳边呼呼作响,随着海拔的增加、心跳的加速、耳鸣的加剧,慢慢的紧闭双眼……

 

风儿,在枝桠上高歌;阳光,在青石崖小憩;影子,在山涧里嬉戏;相机,在像素中觅食。

 

等到了山顶,无不为之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在观景台的边沿,俯瞰奇峰峻岭,眼前真的就是万丈红尘,如果一闭眼就是万丈深渊了,估计一伸腿,就是万劫不复了……

 

风,从山涧上吹来,清凉且阴森,让人怦然心跳的同时不寒而栗。各观景台人们都争先恐后的拍照留影,尽管人海里满足不了拍摄的最佳角度,尽管常常有人无意被框进了镜头的种种抱怨,但观赏美的欲望里还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大度与宽容——彼此谦让、和谐相助,一不留神竟让景区变成了人性的复苏地。师法自然。所以,山水能怡情、冶性、净化人的灵魂,一点不假。

 

人是孤独的,又是喧嚣的。孤独的取景对焦,喧嚣的喊着茄子。人是虚伪的,又是诚实。虚伪的摆着各式POS,诚实的按动着各种门。

 

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可我却无心听导游背诵千篇一律的解说台词,我怕错过聚焦每一处的美景时光,毕竟“一心不可二用”、“百闻不如一见”嘛。如果说导老师的话,似乎,自己也不是个好学生,虽不张扬却有点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不太按照常理出牌。素日里不爱凑热闹、不爱扎堆的我,此时却也要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挤进挤出,如鱼得水,乐此不疲。铁锈色彩的山脊,突兀野性的山崖,险峻嶙峋的孤峰,一一定格于像素、压缩在储存卡、印刻在脑海中。

 

张家界一坨石头在卡梅隆的电影里幻化为仙石了,那尊石头也被移植了个“怪眉日眼”的洋名,想想不禁哑然失笑。可见当年人们在《阿凡达》那个缥缈的魔幻世界里一饱眼福,是如何迷倒、征服全世界的了。其实,仙境世间也罢,魔幻世界也罢,无不与真实自然界有关。

 

老天真是厚爱我们,前一日还是艳阳高照,第二天就开始飘起了淅沥小雨,连绵几天的阴雨,凉爽与压抑交织,别人的情绪都高涨不起来,唯独我自己窃喜,因为我盼望着雨后初晴时分,山里能有云雾的出现,最好还能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美景炫目,以便我能够拍摄出如那国画中飘逸的仙境和酷似油画中那色彩斑斓的梦幻奇景。果真,上苍不负我。中午时分,老天逐渐收敛了泪水,太阳虽然没有露出笑脸,但云雾缭绕的仙境,在连续不断的“咔嚓咔嚓”声响中,最终迷倒了我的相机和手机上的电池。

 

上天既给予我们变幻莫测的奇异景观,也赋予我们措手不及和无限美好的遐想。高悬之上漂浮着的是命运,入眼之镜沉下去的才是人生。或许这就是我这次张家界之行的真实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在黄岩寨遇到的猕猴。那是一个乖巧、灵性的小猴子,左脸上还有一颗硕大的黑色毛绒印记。记得我们一行人刚从索道上下来,三五成群的到处游逛、拍摄,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路,在霏霏的细雨中独自一人打着伞欣赏着身旁绿油油、亮晶晶、水灵灵的各色植物,一边拍照,一边哼着“吆喂”的土家族歌曲,好生惬意。不料迎来了一个小猴子,“嗖的一下由我的眼前急速经过,窜上了旁边的大树上,我在地下仰首欣喜的看着它,它在枝桠上俯视好奇的张望着我。下雨天,猕猴都少有出没了,大多隐蔽在山洞里,估计都在摆龙门搓麻将吧。这只调皮的小猴估计是忍耐不住寂寞,是悄悄跑出来看风景吧。我举起相机一阵狂拍,在我的”咔嚓“声中,这可爱的小东西很是给面子,不停地变换姿势和神态,我那叫个心花怒放啊,随即从携带的旅行包里掏出一枚李子丢给了它,接住李子,这小猴儿三下五除二的就啃食完毕。在与我含情脉脉短暂的对视中,随着身后人声渐杂,小猴子慌乱地逃之夭夭。

 

其实,动物界里最多的动物是人。到动物园里一般是人在逗猴、耍猴,而在现实环境里也有被猴耍的时候。比如此时,猴不陪我玩了,丢下我一人独自发呆。我久久沉浸在“遇见我幸,不遇我命”的暗自窃喜中。人啊……忽然就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人生就是一个笼子,我们被关在笼子里被别人看,我们也看别人,我们自己也看自己。”

 

十里画廊和金鞭溪,一步一景,让人眼花缭乱。山脉抺绿,处处染翠;溪水潺唱,倒影碧绿;蜂飞蝶舞,山鸟欢鸣。不疾不徐地游走于一排排耸入云天的树木之中,人显得那么渺小;手舞足蹈地穿行于花草之间与蜻蜓彩蝶嬉戏,嘴角上扬,喜上眉梢,快乐那么唾手可得。观花看树,赏景遐思,花有含苞待放的,有绽笑吐蕊的,还有凋零落红的;叶有翠绿初抽的,有油黛含羞的,还有枯黄卷曲的——但它们都将自己的美丽展示的一览无余。看那山水之间,不仅可赏心悦目,更能使神闲气定。绿色之中或就着清凉山风,或沐浴着淅沥雨丝,或看着太阳的笑脸,或没心没肺的大声疾呼“喔……嗬嗬……吆喂!”视线随着山脉的起伏绵远展伸,思绪跟着溪水弯曲不断穿越,笑声伴着山风渐行渐远余音不绝。

 

人生难得几回醉,此时,虽然没有酒,心,却醉了。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爱玩、喜欢美景,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追求,越是文化底蕰深厚的民族,感情对此越深沉越投入。窃以为,游山玩水,不为景色,只为心中向往已久的那份和谐与闲适的意境。人生就像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是过程,是沿途的风景。旅行,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享受,是心灵的返璞归真。

 
 

【韶山冲】

 

曾经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关注这里,因为它是一代伟人的故里,更是众多风云人物云集的地方。如今,因自然山水秀美而搅动人们心跳纷沓而至如热烈的盛夏,包括人们拥挤的心事。但世界的变化总是偏离一些人的愿望。

 

这个暮夏的一个清晨,在多年夙愿的召唤和梦想的陪伴下,我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了伟人故居——韶山冲。

 

一踏上这片热土,我的心情就异样的凝重,没有了之前的欢愉和轻松,表情也情不自禁的严肃庄重了些许。亲近伟人诞生地的别样气息,追忆恩人的丰功伟绩,触摸那时韶山冲的山水样貌及风土人情……回不去的叫记忆,去不了的叫远方。如今游走在韶山冲里的我们,有幸与伟人曾经的气息相遇,冥冥之中那么亲切,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激动、虔诚之情无以言表。没有承诺,没有牵挂,只是想起来,由衷的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幸福。

 

伟人故居的前方是两个中间有条小路隔开、实则相连着的大荷塘。亭亭荷花开满了池塘,田田荷叶一望无边。池塘中青蛙的鸣唱,能触动我们心房,那么远那么近;荷塘边风吹垂柳的方向,让我们徜徉往日时光,那么近那么远。

 

俱往矣。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应该说韶山冲是幸运的,游人莫不以为一代伟人故居的存在,仿佛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均在这里沉积。是的,一个开国元首的丰功伟绩早已镌刻于历史的丰碑之上,整个民族的欢欣与社会的伤痛也消弭于岁月的尘烟里,而那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时代最强音,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历史如何变革,都将如雷霆万钧犹言在耳余音绕梁。不啻是橘子洲头上那座“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伟人巨型石刻雕像,将永久矗立在每个国人乃至世人的心门之上。

 

远望韶山冲红太阳广场,耸立着一代伟人的全身铜像,宏伟、壮观是关键词。传说铜像当年运抵江西时,车辆忽然莫名的熄火,无法启动,传说是伟人怀旧,想留宿一夜。至于有没有灵魂一说,已经不再重要,信不信,由你,反正韶山冲的人信了,我也信了。因为当年铜像揭幕的当天,出现了日月同辉的奇异景观,有电视录像为证。

 

我不是一个朝圣的游客,也不是历史文化探源者,但此时,我是一个虔诚的崇拜者。站在伟人铜像前,强烈的阳光正好洒向这里,他在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靠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雄才大略,引领了一个改天换地的时代。

 

一时间思绪如潮……

 
 
 

【岳麓书院】

 

去一个地方总是要感触自然的山水,感叹风景的天造物化,但凡走一路,看一路总会去触摸或震古烁今的遗迹,或凄美绝唱的传说,而体悟一方水土地域特色和文化脉络的捷径是博物馆。

 

在岳麓书院博物馆内畅游,馆内藏品都很好的诠释了岳麓书院从起源到各个阶段发展的形成,吸引我在馆藏内不停的“咔嚓”,回望、还原岳麓书院历史的足迹。

 

于今,爱晚亭、岳麓书院安静地藏身于闹市中央,他们都植根在密林的深处,用斑驳的青瓦木柱述说着岳麓书院曾经的美丽风景和声名显赫的历史。据说,岳麓书院比英国的剑桥大学建立的时间还要早三百年。

 

旅途让人在疲乏里激动,风光则更让人回味。我曾不止一次地构想一个个虚幻的场景:在阳光灿烂的天子山脚下,遥望树木丰美而浩大安静的山峦,自由自在地走进袁家界的山间,漫步在十里画廊的树荫下,倘佯在清流中的金鞭溪,那是多惬意的人生啊。在岳麓书院,用一只山雀的耳朵聆听《花楼恋歌》和《半个月亮爬上来》,那该多好!在爱晚亭下,用一只猕猴的眼睛坐看云起雨飞时,那该多妙!

 

当初秋的一朵朵白云向我招手的时候,我又梦回湖南,再次沉醉在幽深的峡谷密林间,感受自然而然的清凉世界,聆听蝉鸣的深远和清幽,触摸到了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苍凉。我不得不承认,当像素捕捉美景的时候,急促的呼吸和心跳再次撞击着自己心门,换来些许思考的光亮。

 

细细品来,在旅行者的眼里,什么高官厚禄神马都是浮云,而浮云散去却不再有“神马”。惟有不徐不疾的行走之中,惟有信马由缰的凝思端坐之时,一颗淡泊坦然的心早已随思想的空灵与超然尽在脱俗之中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