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色形态手诊法—研究论文((3)

 辰龙天蝎 2012-08-24

研究论文((3)

研究论文(3)
来源:  时间:2006-1-5 14:17:29

六、85例胆囊炎患者手诊分析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杨天权

 

搞要  目的:为了阐明手掌胆囊穴病征的临床意义。

方法:观察了85例慢性胆囊炎患者双掌胆囊穴的颜色,形态和动态变化,并和B超检查对照研究。

结果:胆囊穴有病征者52例,无病征者33例。症征中以白斑(28例次)和紫斑(25例次)居多,暗红斑仅7例次。

结论:胆囊穴见到白(紫)斑者对诊断胆囊炎,预防胃肝胆疾病有重要意义。

正如腹部CT片上胆囊位于肝脏下方呈圆形影一样,手掌胆囊穴病征也位于肝穴下方呈圆形,孤立影,边界也同样清楚,该病征对胆囊炎的诊断具有特征性,本文探讨该胆囊穴望诊的临床意义。

1、对象和方法

患者多为门诊患者,详细记录病史和现代医学检查报告。共观察85例慢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53例。年龄5-91岁,平均年龄52.32±17.49岁。观察85例慢性胆囊炎患者的手征,伴有胆囊息肉者2例,胃癌2例,伴有胆囊癌、胰腺癌各1例,大多数患者伴有胃、肝、胰多种病变,68例占80%(68/85)其中肝胆病者23例,胃胆病者15例,胃肝胆病者29例,胃肝胆胰病者1例,单一胆病(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癌)者17例,占20%(17/85)。

胆道疾病均用B超和CT等检查证实,大多数患者均在望手诊病前用B超检查确诊胆囊病变,少数在手诊怀疑胆囊炎后做B超检查证实之。

胆囊的手诊位置。在手掌大鱼际生命线中点处的左侧。少数人的手诊位置在头脑线近端与感情线之间。

2、结果

2.1手掌胆囊穴有病征者52例,占61.2%(52/85)无病征者33例,占38.8%(33/85)。

本文胆囊穴大多位于上述位置,仅1例位于典型胆囊穴的远侧。

2.2胆囊穴手征的颜色和大小:白斑28例次(其中位于右手者12例,左手者16例);紫斑25例次(其中位于右手者12例,左手者13例);中间白斑周围红者1例(右手);暗红斑7例次(其中位于右手者4例,左手3例);呈黑点和花斑者各1例,均位于右手。上述斑点直径从米粒大至3mm大。

3、讨论

3.1胆囊穴手征对诊断胆囊炎有重要价值:本文85例胆囊穴中胆囊炎有上述病征者占61.2%,无症征者占38.8%。由于临床上病变较复杂,在门诊中对胆囊穴可能未仔细观察,实际胆囊穴病变的阳性率大于61.2%。例如:施某,女、38岁、手检号1453。因子宫肌瘤于2002年6月9日初诊,仅注意左右掌子宫穴暗红斑,未观察胆囊穴,经用消瘤方后月终量减少;于2002年8月3日复诊,见其甲床发紫++,双掌变紫+,疑及高胆固醇饮食而追问病史,患者于1996年赴日本打工时喜吃鸡蛋,一天2只,已6年,再人仔细观察其左胆囊穴有白斑,直径3mm,边暗,提示因高胆固醇饮食而致慢性胆囊炎。

3.2胆囊穴手征对青少年的意义:青少年不注意动脉硬化的预防,多吃了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不少人发生胆囊炎。例如郭某,女,17岁,手检号1398,高一学生,小学时常吃零食,从小学二年级起胃痛,吃面食后易虚恭,左下腹隐痛,吸气时甚,大便稀,1天1次,喜荤食,一天吃鸡蛋5-8只。手征:双掌猩红色,大小鱼际粉红色,带暗,右手胆囊穴有一红圈,蚕豆大,中间有一小白斑,左右手肝穴三角尖端发紫,右掌胃穴紫斑一个。

手诊诊断: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血瘀,即嘱超声肝胆检查:胆囊壁毛糙,诊为慢性胆囊炎

分析:(1)本例手诊时患者并未诉右上腹痛,而诉左下腹痛,但见其胆囊穴有一隐约可见之红圈,中间有一米粒大小白斑,疑及胆囊炎,经超声诊断证实,此乃由喜食高胆固醇的鸡蛋所致。

2)该例从小(学)喜吃零食,小学二年级起胃痛。

3)喜荤食:2002年春节后吃鸡蛋多。鸡蛋每天5-8只(偶而不吃鸡蛋)喜鱼、肉,由于多吃零食,致消化功能紊乱,虚恭,为了防止胃肝胆多联病变,建议低盐低胆固醇饮食,不吃零食。

3.3胆囊穴手征对儿童的意义:儿童期由于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也可发生胆囊炎。例如徐恩哲,男,5岁,手检号1433,从小喜吃油炸鸡翅膀,羊肉串,炸乌贼鱼,喜冷饮,甜食,每天吃鸡蛋1-2只,已多年,有时有上腹痛,体检:左胆囊穴白斑1个,左右胃区紫斑,片状,左右肝区紫条状,经B超检查诊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肝损,本例由于高胆固醇饮食致高胆固醇血症,胆囊炎,胆石症。可见胆囊炎、动脉硬化的预防要从小抓起。

3.4胃肝胆胰多联病变和手征:

3.4.1肝胆病变:肝和胆为表里关系,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如果胆囊炎细菌感染严重者可引起肝肿大;慢性肝病时肝脏解毒能力减低,毒性产物随胆汁排入胆道而致胆囊炎。本文观察到手掌肝胆联合病变者23例,占27.1%(23/85)。

3.4.2胃胆病变:胃和胆关系密切,有病时可相互影响。手掌胃、胆穴联合病变者本文为15例,占17.6%(15/85)。

3.4.3胃肝胆病变:胆囊炎的发病主要原因有胆汁停滞和细菌感染。细菌到达胃肠道后大多经肠粘膜进入门静脉,然后到达肝脏,再随肝脏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囊内而发生细菌性胆囊炎。由此可见细菌首先到达胃,然后到达肝、胆,这是临床上胃、肝、胆多联病变常同时发生的机理。本文胃肝胆多联征多达29例,占34.1%(29/85),也反映在手掌胃、肝、胆三穴常可见到联合症征,胆囊穴病变望诊有助于防治胃肝胆多联征,甚至胃肝胆胰四联征。

3.4.4胃肝胆胰病变:由于(1)胆管和胰管存在共同通道,胆石嵌顿可诱发急性胰腺炎;(2)肝汁感染后经过胆管和胰管之间的淋巴通路进入胰腺而致胰腺炎;(3)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使括约肌痉挛,因而胰管内压力升高引起胰腺炎;(4)再加上细菌可以从胃到肝胆,故可致胃肝胆胰病变。本文1例为胃肝胆胰病变。

3.5胆囊炎与肝炎的手诊鉴别:(1)肝炎的斑点在肝区,胆囊炎的斑点在胆囊区;(2)肝炎的斑点呈片状或条状,并不孤立,而胆囊炎的斑点呈圆形,较孤立,周围边界清楚。

典型的病例:沈某,女,44岁,手检号:0068。自述畏冷,胆囊区胀,口臭,苔白腻,质紫(+)脉细,B超诊为胆囊炎,经服中药汤剂后好转,近来又复发。双手光泽度中等,左手胆囊区白点1个,约绿豆大,圆形,边界清楚,色白带暗。

参考文献

1.刘剑锋,观手知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69

2.姚希贤,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14

 

 

七、56例阑尾炎患者手诊与手术中观察对比研究

广州邮电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   王进

 

阑尾炎是外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据统计约占外科住院病人的10-15%。临床上分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又细分为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异位急性阑尾炎和特殊类型阑尾炎,绝大多数阑尾炎都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病人多能在短期内恢复健康,并发症率也较低。但是,如老年急性阑尾炎、小儿急性阑尾炎、异位急性阑尾炎等,发病时症状、体征不典型,诊断困难,容易误诊而引起严重并发症。参加了刘老师在广州举办的手诊学习班后,把手诊所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阑尾炎的诊断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两年来我参加做了56例阑尾切除手术病人,术前我均运用手诊法观察诊断,并于术后验证,准确率达到100%。每次我都在病人手掌阑尾的相位上找到一圆形或不规则形,白色或红白相间的凸起,直径约0.3-0.5cm,非常明显,也非常易看。每当这时,我都用笔将这个病人手上的“阑尾斑”圈起来,术后随访中再继续用手诊法观察,一般术后用两天抗菌素,“阑尾斑”即消失。在观察中我还发现,“阑尾斑”的气色形态与阑尾发炎的性质和发炎的程度有很大关系。比如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斑”为透明的略突起的白而发亮的斑;如在急性阑尾炎的斑的周围有一细红圈或中心出现鲜红点,这表示阑尾已有化脓的可能,或表示阑尾里有粪石;如阑尾已经穿孔,那红圈或白斑中心的红点色泽变得暗红并无光泽;如果“阑尾斑”白而无光,或呈现牙黄色,这是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阑尾坏疽和阑尾穿孔被大网膜包裹的临床鉴别较困难,但手诊阑尾炎无一例误诊。在鉴别诊断中,手诊也发挥一定的作用。有一例急腹症的老人被送入手术室急诊行剖腹探查,迅速实施麻醉术后,我翻开老人的左手,冷冷苍白但仍能看到阑尾区呈暗白色,有细小毛细血管经过,可以确认为阑尾化脓并穿孔,建议术者行阑尾切口。虽然意见未被采纳,但术中所见与手诊完全一致。一次夜查房时,妇科值班医生告诉说有一例病人以右卵巢囊肿蒂扭转,从基层医院转来我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经各种检查不支持上诉诊断,我立即与当班医生去看望病人,观手见阑尾的手诊部位有明显的红白相间的斑点,考虑为急性阑尾炎。后来手术确诊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另外小儿患病后多哭闹,尤其看见穿白大褂的医生,根本不能配合检查。外科小儿阑尾炎,用观手诊病方法,效果也特别好。以上是我在用观手诊病中对一种疾病的小结。

通过临床实践两年来,我深深感到刘老师的“观手诊病”方法具有许多的特点,除简捷便利,随时可用,而且准确率高外,无论是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还是康复医学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意义。现在刘老师和广大学员的努力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观手知病,衷心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都来学习刘剑锋老师的《观手知病——气色形态手诊法自修教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