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纸知识

 普闻悉 2012-08-24

宣纸知识


自战国时期使用竹简到汉初的木牍,以及帛类丝织品,书写材料的变革至纸出现是在西汉,发明了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如西安潭月桥发现的西汉麻纸及陕西扶风发现的汉宣帝时期麻纸。时西人已有羊皮、莎草为纸。宋苏易简《纸谱》载: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后汉书.蔡伦传》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成,自是莫不从焉。故天下咸称蔡候纸。”手工造纸基本工序均先取植物纤维之柔韧者,煮沸捣烂,合成黏液,匀制漉筐,使结成薄膜,稍干,用重物压之之即成,今陕西长安县仍传蔡伦古法,以穰为原料,经取料、洗穰、打穰、切料、杖槽、捞纸、压纸等工序造纸。与今之机制纸不同。

造纸的植物纤维主要分韧皮纤维、茎纤维、种毛纤维。草本韧皮纤维如大麻、宣麻,木本韧皮纤维有桑、楮、藤;一年生茎纤维如稻草、麦杆、芦苇,多年生茎纤维如竹;种毛纤维主要是棉花。

纸的种类以纤维主要是以纤维区分大致有麻纸、皮纸、藤纸、竹纸、棉纸、穰纸、海苔纸、密香纸(以密香树皮和树叶造纸)、草纸(如安徽之龙须草、蜀之蓑衣草)等。根据纸的加工工艺区分大致有生纸、熟纸、本色纸、染色纸、洒金纸、泥金纸、蜡笺、粉笺、粉蜡笺、砑花纸、描金纸、油纸、贴落、单宣、夹宣、砑光纸等。

根据纸的产地区分大致有宣纸,蜀纸,浙江剡纸、温州皮纸、临安纸、宣阳纸,广西都安纸,河北迁安纸、江西纸、河南纸、贵州纸、福建纸、和纸(日本产)、高丽纸等。

根据纸的规格区分大致有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匹、丈二、丈六、对联纸、八尺屏、扇面纸、信笺纸。古者横卷高度约一尺余,宽度有限,至南唐时才有大幅度增长,澄心堂纸至长者可至五十尺为一幅,至宋代曾有长至二十米者(赵佶书《大草千字文卷》)。至明清高度超过五尺、六尺、八尺、宽度二尺、三尺者开始普及。

宣纸自唐代始,初用青檀树皮,宋元以后用楮、麻、竹及草为原料,以其绵韧、细密、洁白、墨韵层次丰富著称。徽宣做熟纸是以生宣经过上矾、染色及涂蜡、洒云母等再加工,又名素宣、矾宣、加工宣。或有用蛋青、豆浆涂过的,熟宣的品种大致有槟榔、珊瑚、煮锤、蝉羽、云母笺、蝉衣、冷金、灰金、雨雪、冰雪、蜡笺、各色虎皮、罗纹等;生宣有净皮、夹贡、玉版、单宣、棉连、十刀头等,也可以据配料分为特净、净皮、棉料三类。

蜀纸主要产地为广都、夹江,古以麻、棉、布、楮、草为材料,隋时盛产楮纸。蜀纸的主要品种有玉版、贡余、经屑、表光则为纯麻纸。苏轼《东坡志林》曾载蜀纸之布头笺“取布头机余经不受纬者治作之。”以楮树皮为原料有假山南、假荣、冉村、竹丝等名品,笺纸类以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著名。

今之浙江造纸以富阳、温州、临安为盛,富阳主要以竹,温州、临安主要用皮。古者以剡(今之奉化、嵊州接壤处之剡溪及余杭由拳村)纸质量高,自唐始以藤为材料。苏轼《和人求笔迹》载:“从此剡藤皆可吊。”《嵊志》载剡纸有五式:藤用木椎椎治,坚滑光白者曰硾笺,莹润玉者曰玉版笺,用南唐澄心堂纸样者曰澄心堂笺,用蜀人鱼子笺法者曰粉云罗笺,造用冬水佳,敲冰为之者曰敲冰纸。今莫有传其术者。

湖南浏阳生产的二贡纸以嫩竹纤维制成,纸质细嫩、滑腻,吸水性强。

每张纸抄出来都是生纸,熟纸是在生纸的基础上再加工而成,再经过施胶(或以具有胶性的蛋青、白芨、豆浆)、矾、加蜡、砑光后才制成熟纸的。生纸具有吸水性及渗水性,熟纸则不会渗化,吸水力极弱,经砑光后熟纸比原来的生纸不仅光洁,而且紧密;生纸柔软,熟纸坚韧;熟纸因施胶矾而比原来的生纸略涩;熟纸久藏可能脆裂及产生漏矾现象,生纸久藏成陈纸(如陈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可产生“风矾”效应,带有熟性,视环境情况可至半生熟或七、八成熟,而不会产生脆裂。熟纸笔触清晰稳定,但忌多水多墨,生纸笔触视水分多少多有晕渗,水越多越不稳定,甚至可能完全糊掉;熟纸笔触不会向背后渗透,而是凸出来,兼有阳文状态。半生熟纸视其生纸比例,半熟以上者多熟性,以下者多生性,可兼二者之优势。生纸之使用自明代始,初以半生熟为主,笔触多渗透性少渗化性,滋润中有厚重之质,以王铎、傅山、徐渭为典型。同时,他们选用绫绢本(明末清初的板绫)也带有一定的生性,“水走墨留”,但其渗水及渗透状况与今天的耿绢(生绢)效果差异较大。今之用纸生熟的选择与明清以前的古法习惯不同,最大差异者,明以前作书完全用熟,今之作书者几乎张张全生,仍言欲取晋唐法。于临帖多不究原帖纸质、纸性(范本亦无标明),用纸与原帖无相似处,致使笔法动作及笔锋状态变形。

制蜡笺、粉笺、粉蜡笺、金笺、朱红笺等工序大致相同,现选上好料纸如绵纸等,用胶矾水(胶矾水四或胶七矾三)过一道,再将笺粉如朱砂、金粉研细和浓胶重研,平涂纸上,或将笺粉直接以筒吹匀至纸上,后罩清矾水,最后打蜡砑光。各种颜色笺之不同为所涂笺粉或呈油蜡性、或呈粉性、或呈略带少许金属性,打蜡砑光程度不同,纸性有差别。书写时如墨呈油性而不粘纸,可调配少许高度白酒。以上各类笺纸因料纸上有涂层,已不再是原料纸纸性,其笔触细腻、肯定,为熟性。若有折痕,容易断裂,不能还原。彩色粉笺、蜡笺、粉蜡笺的颜色大致有朱红、深青、明黄、深檀、深绿等,亦可单面或两面饰以洒金,此多为明清宫廷御用纸。

屑金、片金、泥金等洒金纸三式,小片细碎如雨者稍屑金、销金、两金;大片者称片金;全部用金者称泥金、冷金,分有纹、无纹两类。其材料为金箔,有以刀切亦有揉碎者。料纸施胶后,趁湿洒于纸面,稍压即成。米芾《书史》载:“王羲之《玉润帖》是唐人冷金纸上双钩摹出。”

贴落是手绘壁纸,另于明李渔《笠翁偶集》曾载一式:糊书房壁,先以酱色纸一层,糊壁作底,后用豆绿云母笺,随手裂作零星小块,或方或扁,或短或长,或三角或四五角,但勿使圆;随手贴于酱色上,每缝一条,必露酱色纸一线,务必大小错杂,斜正参差。则贴成之后,满房皆冰裂碎纹,有如哥窑美器。

唐代用以响拓双钩摹写法帖的硬黄是将桑皮或麻类熟纸以黄檗和蜡涂染,莹澈透明、质地坚韧,摹写时不会污染范本。用亦可用以抄经及小字。仅涂蜡者谓之硬白,专用于写字,亦称蜡纸,一般以双面加蜡,再经砑光,此法至宋元时笺纸制作仍沿用。

砑花及水纹纸类制法有二,其一先在抄纸用纸帘上用线编成图案,抄纸时凸起于纸帘上的图案处浆薄,成纸后呈现纹理。其二,先以木板雕成模,以纸覆模,以蜡砑之,为使纹理清晰,复以猪牙(专门的砑光工具,光滑顺手,不会划伤纸张)再砑。李建中《同年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由大小二纸联成,其小纸8.4cm×33cm,呈现半透明的水波纹,米芾《韩马帖》呈现云中楼阁纹理。宋代的罗纹纸原理亦如此。

发笺及长纤维草筋纸类制法是在捞纸前,往纸浆中添加少许有色纤维(如绿色的水苔、黑色的发菜、长纤维草筋),然后再杖槽抄纸,于纸面上形成自然纹理。此法自西晋发明,主要用于写字。

夹宣(二层夹、三层夹)相对于单宣而言,用所谓单抄双晒法,即将纸浆抄出时趋湿叠在一起,微干压之即成,三层夹则叠三层。夹宣可再分层剥开,书写后同样可以剥开,高水平装裱师均可如此。                                           

自蔡伦捣渔网为网纸,以敝布作麻纸,以树皮作毂纸,唐人以黄檗和蜡染硬黄,薛涛、谢公以各色植物染料制十色笺,历代各纸各具特色,逐步在纸性上加以改进。南唐徽州所产澄心堂纸为夹宣,其边缘隐有龙凤纹样。卷册之类多用黄色藏经纸;宋人作书多用澄心堂纸,可分开两层使用,有黄白两色;宋纸粗厚而绵韧;元代纸纹细而薄;明代始略厚且用半生熟,规格增大至整幅中堂条幅,多为宣纸。高丽纸名品如绵茧纸,色如白绫,坚韧如帛,尤利发墨。其楮纸工艺至今仍保持中国元朝古法,尺幅多为三尺,且有毛边。            

纸的加工在颜色上的发展集中体现在笺纸,如唐代薛涛笺(唐时以宣纸造)的深红色,谢公笺(宋时以蜀纸造)的深红、粉红、青红、明黄、深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宣德贡笺有本色、五色粉笺、金花五色笺、五色大帘纸、磁青(以靛蓝染成)纸。

生绢亦称耿绢,矾绢即为熟绢。

染绫绢所用姿色就以植物性资料为主,同时应在染料中兑适当的胶矾水,以固定颜色,使之持久不褪。矾绢用的胶矾水不宜过浓,用舌尖尝,稍涩即可。手法是先将广胶用热水溶化调匀,选上层胶水使用,再将明矾溶化,将矾水与明胶水掺合,不断翻倒,使之充分融合。胶矾的用量为一矾二胶。用胶矾的比例与所处地区的气候有关,亦与季节相关,有记载云:“冬日胶一两,用矾三钱,夏日胶七矾三最宜。”如果用胶矾过浓,既难行笔,又难于保存。如元代李衍所云“太过则绢涩难落墨。”如清代沈宗骞所云“夫绢之所以不久者,矾重故耳,今人不解用矾道理,生绢上欲以胶矾糊没其缕眼,不糊没又不可以作画,故绢地不数年使碎裂无完……,尝闻前人论云‘轻粉入绢素捶如银板。’古者多用蛤粉,今当以石灰代之。”上述描述的具体做法是先将耿绢在石灰水里拉一遍,晾干,熨平,捶之,再略上淡胶矾水。如此便可以保证画面所着色经久不变。

古代纺织品的染料分无机染料如矿石等,有机染料如花、茎、皮、根、果、叶等。据载,在合成染料发明之前,植物染料一统天下,在春秋战国时期,染蓝色用蓝草,染红色用茜草、红花,染紫色用紫草,染黄色用栀子,染黑色用五倍子。染的手法有二,其一是直接染,如栀子、红花;其二是媒染,如茜草等,媒染须先过媒染剂(一般用无机盐),然后再染。既可单染一遍,也可以复染。媒染剂使本来单纯的颜色就得更加丰富艳丽。无机染料中最早使用的是赭石,之后如《尚书》中所载 “黑土、白土、赤土、青土、黄土”逐渐开始使用,赤土如朱砂,黄土如石黄(分雄黄、雌黄),青土如石青、石绿(即孔雀石),白土如垩土、铅粉、白云母等,黑土主要是墨及黑色矿石。

常用的国画颜料分为矿物、植物、动物、金属四大类,矿物颜料如石青、石绿、赭石、朱砂等、植物颜料如花青、藤黄等,动物颜料如胭脂洋红等,金属颜料如泥金、泥银、铅粉等。其中要添加动物胶,如牛皮胶、鹿胶、驴皮胶、骨胶、黄鱼胶等,以及植物胶如树胶、白芨等。同时要添加明矾。

染色时事先需要将颜色用温水泡开,取汁,残渣需研磨精细后才能再次使用。之后句兑纯净牛皮胶(俗称广胶),胶需以热水溶解,取上浮的胶汁与色汁兑用。一般记载调染匹、瓷器颜色配方如下,染绢、纸亦可用,供参考。

淡青色以花青加水调出深浅,深者近灰,浅似鱼白,稍加藤黄可得玉色,藤黄加驼色或赭石,可得米色。略加煮青或墨少许则成老茶色,如多加赭石或少用墨则出牙色。花青、藤黄、赭石合之则成茶色,赭石稍多则成果青色,墨入茶色则成灰茶色。煮青稍加赭石得灰色。赭石、藤黄加墨即为古铜色。将煮蓝、煮青分别用温水溶化,以煮蓝为主,略加煮青,可得磁青色。《辍耕录》之彩绘法调蓝青“用三青入高三绿合。”所调颜色当日用当日调,久之会发生变色现象。

染色的手法分为涂染与拉染两种,涂染是用排笔从上至下一笔挨一笔平刷,着力要均匀,为使接笔处不留涂染痕迹,染生纸时需事先以清水打湿再涂染料。涂刷时既不要反复揉刷,又不要有漏刷隔白,否则所染纸色不匀。纸厂专门大批量染纸,需事先务好纸裤,一般用牛皮纸,用拉染的方法。手法是备好盛染料的染槽,将比纸裤略长一些的蒲棒杆插进纸裤,纸裤口沿处用糊粘住欲染的宣纸,令纸平稳入染槽,纸头上寸余长不需着色,其余使之着色,轻轻拉染,待纸走出染槽后挂起阴干。半干后再上淡胶矾水闷润,上墙挣平。拉染法一般用于较难染色的生纸,薄纸,熟纸的拉力、韧性及硬度好,不易断,直接涂染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