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种城乡差距及其解决之道

 指间飞歌 2012-08-24
三种城乡差距及其解决之道
日期:2012-08-10 13:51:00   作者: 来源:世博网
  
    

(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2010年09月09日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

我将着重谈一下城乡差距的表现、原因以及解决它的途径。

城乡差距是长期存在的,并不是现在存在的。在改革开放以前实际上是城乡壁垒,城市和农村之间很少流动。那时候如果说要有流动的话也是单向的,是城里人到乡下去,最主要的大军就是下乡青年。农村人对那时候的城乡差距体会并不是很明显,但城里人体会很明显。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下乡青年千方百计地回城就是最主要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城市发展更快,因此城乡差距有些地方变得更大、更显著了,但是更主要的是变得显性化。

城乡差距有很多表现,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归纳。粗略地归纳为三个方面:收入、基础设施、社会权利。这三个方面城乡差距形成的原因是不一样的,表现不同,原因不一样,解决它们的途径也应当是不一样的。

在收入方面,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过去30年中增加了30倍,通货膨胀之后每年平均增加7%左右。应当说30年保持这样的增幅相当不容易,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成绩。同时生活水平有显著的提高,表现在各种消费品的消费和耐用品方面,比方说彩色电视机和手机的拥有率农村用户几乎已经达到了百分之百,但城乡的差别仍然很大,尤其收入方面呈现一种不断扩大的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城乡差距不断地扩大,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收入水平差距已呈现“倒U字型”,但没有资料表明我们这种城乡差距的扩大到哪一年就不再扩大了,到多大就不再扩大了。

改革开放初期城乡间的差距并不是特别大,这个图表现的是如果农民人均收入为1的话,城市收入是如何发展的。改革开放初期大概是2.5左右,80年代农民收入增加比较快,因此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但是自80年代中期之后一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最新的数据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达到了3.3:1的幅度。

在耐用品拥有率方面,农村方面有很大进展,这些数据不详细说了,各位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改善的程度还是比较快的。但是跟城镇居民相比差距仍然大,比方说刚才说到的彩色电视机和移动电话的拥有率,计算机等等方面城乡差距更大。

各个省份人均收入差异有很大的不同,东部地区比较小,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收入差别越小。浙江省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小的,不到2.5。

如何来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从长期看根本无法用价格办法提高农民的收入,补贴更是有限。下面有张图可以看到,从长远看应当是转移,就是让更多的人从农业中、农村中转移出去,从事农业或者农村的劳动力要减少,这样使每个从事农业的农民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生产产品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

这张图表现了我国农村纯收入情况,来自农业的收入大概40%左右,40%是务工费,剩下的分别是财产性收入3%、转移性收入7%左右。

这个表有一些数据,我不想详细说,只想请各位看两个数据,就是农业在GDP中的位置,现在是11%。农业就业在社会就业中的比重现在是39%,意味着39%的人创造了11%的财富,也只能分享11%的财富。一个比较大份额的劳动力享受了一个比较小份额的财富,这是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的基础性原因。农业在就业中的比重远远高于农业在GDP中的比重,这是全世界所有国家的通例,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政府给农民高额补贴的根本原因。

基础设施方面,应当说农村的基础设施均有重大的改善,包括农村的公路、电力、饮用水、乡村能源,以及学校建设等等。所有设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近五六年来大量的数据可以支撑这个论断。但单纯以城市相比,差距仍然非常大。有很多数据,这个不一定非常精确,但是它展示的是农村和城市之间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差别还是相当大的。

农村基础设施之所以差,最根本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政府的投入不足。我们看看北美和西欧这些国家他们的城乡一体化程度很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跟城市没有太本质性的区别。不是那里的农村自己投了很多钱自己把路修好了,而是政府拿钱建了这些基础设施,这是主要的原因。

政府投入东部地区相对容易一些,而中西部地区要薄弱得多。在西部地方单靠政府投入可能也无法解决设施问题,有些地方就只好移民了,把农民从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中移出来。

这张图展示了不同省份人均财政收入的差异,红线是全国的平均数,黄色是浙江省的。农民的权利,应当说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权利获得了巨大的改善,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获得了市场营销权利,还废除了农业税,实行了最低社会保障制度等等。这些方面应当说对农民的权利有巨大改善,但是城乡差距依然明显,依然存在。所有这些表现,跟农民权利有关的都是和户籍制度密切相关的,表现在就学、就业、医疗保障制度水平、社会保障制度水平、住房,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在进城务工农民的身上。

根据统计,现在有1.5亿农民工,2/3的农民工来自于中西部,农民工对东部地区的税收线大约在1/5,但是享受到东部地方财政给他们的福利确实比较小。发达国家内部城乡差距小前面已经讲到了,户口制度越严格,相关的城镇人口福利就越难以惠及农民工。这样就必然竖起壁垒。

农民工的特殊重要性在于他们对城乡差别的感受是最深的、最直接的。与此同时,城乡差别存在的同时还存在着区域之间的差别,或者叫“城城差别”。这种差别使得城乡之间的解决更为困难,更为复杂。一个是发展水平的差别,还有一个也是社会权利的差别。比方医保的水平,在绍兴和上海,或和绍兴某个县是不一样的。包括高考,浙江的考生不能到北京和上海高考,还有就业方面的约束。城城之间差别和城乡之间差别的叠加使得统筹城乡的发展任务更为复杂、更为艰巨。

缩小城乡差别的根本途径在于统筹城乡发展,首先政府要做的就是规划。我从上海坐汽车来这里,感觉到从上海到杭州看不到城市,也看不到村庄,只看到一栋栋独立的民房。缺乏规划的农村没有办法处理生活垃圾,也没有办法规划公共交通工具,规划的缺失造成了极大的资源利用浪费。但是进入绍兴我发现比较好,见到了一处一处的村庄,相对集中一点。这是很直观的印象,也可能马路边看到的比较有限。

加强基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基础教育不搞好,仅仅靠企业搞职业教育是非常难的,如果只是小学的文化程度,怎么培养成适应现代化的工人?非常难。这是取消户籍最基本的条件,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取消户籍制度永远是空话。

解决好土地问题,尤其是发达地区一定要保护好土地,节约用地,尤其在发达地区不能都变成水泥、钢筋,总要有点绿地,我们城市需要一些肺来进行呼吸,这也是很重要的。

最后再讲几句,全国的统筹需要中央财政支持,否则对中西部地区来说,单凭他们自己的努力难以作用。发达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可以先行,但是真正解决跟户籍相关的问题相当难。区域内的差别越大,对于外来务工农民的限制就越大。包括农民工的子女就学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无法展开说。

鉴于上述复杂性,解决城乡差距是一个长期性的历史任务。实际上,城乡差距的解决过程是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有多长,我们城乡差距存在的历史就有多长。比较好地减少、缩小乃至消除城乡差距,不合理的户籍制度才会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我就说这些。谢谢各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