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酒曲的制作方法
2012-08-24 | 阅:  转:  |  分享 
  
谷物原料酿酒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谷物发芽的方式,利用谷物发芽时产生的酶将原料本身糖化成糖份,再用酵母菌将糖份转变成酒精;另一类是用发霉的谷物,制成酒曲,用酒曲中所含的酶制剂将谷物原料糖化发酵成酒。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用酒曲酿造的制曲



谷物原料酿酒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谷物发芽的方式,利用谷物发芽时产生的酶将原料本身糖化成糖份,再用酵母菌将糖份转变成酒精;

另一类是用发霉的谷物,制成酒曲,用酒曲中所含的酶制剂将谷物原料糖化发酵成酒。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用酒曲酿造的

制曲原理:

酿酒加曲,是因为酒曲上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还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蘖也含有许多这样的酶,具有糖化作用。可以将蘖本身中的淀粉转变成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再转变成乙醇。同时,酒曲本身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等,也是酿酒原料。古代便有了两种都可以用来酿酒的东西。发霉的谷物称为曲,发芽的谷物称为蘖。

酒曲的种类:

一酒曲的分类体系

按制曲原料来分主要有小麦和稻米。故分别称为麦曲和米曲。用稻米制的曲,种类也很多,如用米粉制成的小曲,用蒸熟的米饭制成的红曲或乌衣红曲,米曲(米曲霉)。

按原料是否熟化处理可分为生麦曲和熟麦曲。

按曲中的添加物来分,又有很多种类,如加入中草药的称为药曲,加入豆类原料的称为豆曲(碗豆,绿豆等)。

按曲的形体可分为大曲(草包曲,砖曲,挂曲)和小曲(饼曲),散曲。

按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分为传统酒曲(微生物的天然接种)和纯种酒曲(如米曲霉接种的米曲,根霉菌接种的根霉曲,黑曲霉接种的酒曲)。

二酒曲的分类

现代大致将酒曲分为五大类,分别用于不同的酒。它们是:

麦曲,主要用于黄酒的酿造;

小曲,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

红曲,主要用于红曲酒的酿造(红曲酒是黄酒的一个品种);

大曲,用于蒸馏酒的酿造。

麸曲,这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用纯种霉菌接种以麸皮为原料的培养物。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目前麸曲法白酒是我国白酒生产的主要操作法之一。其白酒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



一、散曲到块曲

从制曲技术的角度来考察,我国最原始的曲形应是散曲,而不是块曲。

散曲,即呈松散状态的酒曲,是用被磨碎或压碎的谷物,在一定的温度,空气湿度和水分含量情况下,微生物(主要是霉菌)生长其上而制成的。散曲在我国几千年的制曲史上一直都沿用下来。例如古代的"黄子曲",米曲(尤其是红曲)。

块曲,顾名思义是具有一定形状的酒曲,其制法是将原料(如面粉)加入适量的水,揉匀后,填入一个模具中,压紧,使其形状固定,然后再在一定的温度,水分和湿度情况下培养微生物。

如<<齐民要术>>中的"神曲"是用手团成的,直径2.5寸,厚9分园型块曲,还有一种被称为"笨曲"的则是用1尺见方,厚2寸的木制曲模,用脚踏成的。

麦曲制造技术的发展

在汉代以来,麦曲一直是北方酿酒的主要酒曲品种,后来传播到南方。<<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后世也有少量的改进。

1<<齐民要术>>中的麦曲

<<齐民要术>>中共有九例酒曲制法的详细记载。其中八种是麦曲,有一种是用谷子(粟)制成的。从制作技术及应用上分为神曲,白醪曲,笨曲三大类。其中神曲的糖化发酵力最高。

三斛麦曲制造工艺流程(神曲类)

水炒小麦生小麦蒸小麦

│↓↓↓

│舂簸舂捣舂簸

│↓↓↓

│炒黄净簸择汽蒸

│↓↓↓

│细磨细磨细磨

│↓↓│

└────────────────→混合←───────┘



拌曲



团曲



入密闭曲室



布曲



翻曲



聚曲



瓮盛泥封



穿孔



晒曲



成品曲

秦州春酒曲(笨曲类)的制作工艺流程:

小麦



炒黄



簸择







水→溲曲(刚)







作曲(方范)



剌孔



培菌(罨)



曝干



贮藏

小曲制造技术

除了北方的麦曲外,至迟在晋代南方已出现了团状的米曲。晋人嵇含在<<南方草木状>>中记载了南方的草曲,也即米曲,这是关于南方米曲的最早记载。

小曲一般是南方所特有,从晋代第一次在文献中出现以来,名称繁多,宋代<<北山酒经>>中共有四例。其制法大同小异:采用糯米或粳米为原料,先浸泡蓼叶或蛇麻花,或绞取汁。取其汁拌米粉,揉面米团。

传统小曲的生产流程:

陈酒药水米粉辣蓼草末

││↓│

│└──→拌料←─────┘

│↓

│打实

│↓

│切块

│↓

│滚角

│↓

└────────→接种



入缸保温培养



入匾培养,换匾,并匾



装箩,出箩



晒干

大曲制曲原料

大曲的原料为豌豆,小麦和大麦。其配比也随各地而有所不同。豌豆在原料中占30%-50%。因此豆类原料的广泛使用,对于大曲中的微生物种类,相对数量,对曲香,酒香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制曲工艺

大曲的形体较大。如<<天工开物>>所描述的当时淮郡所造的曲是打成砖片。这种曲形延续至今。

大曲的生产工艺流程:

小麦→润水→堆积→磨碎→加水拌和→装入曲模→踏曲→入制曲室培养→翻曲→堆曲→出曲→入库贮藏→成品曲

培养温度

曲块成型后,送入曲房,微生物菌体是由多种渠道自然接种的。在密闭的曲房内,微生物开始繁殖,并散发热量,温度的升高又加速水分的蒸发,使整个曲房内温度和湿度都上升。从培菌过程的操作来说,大曲与黄酒麦曲并无显著差异,翻曲,通风,堆曲等仍是必要的操作步聚。但关键的区别是培菌度大曲向高温曲方向变化。

大曲的培养温度可达50-60℃。各地的做法也有所不同。如民国时期唐山地区的培养温度为52℃,茅台酒的酒曲培菌温度可达60℃。翻曲的工人往往裸体进入曲房进行操作,也不免汗流夹背。

红曲生产技术

红曲,顾名思义,其色泽红艳,在古代除了用于酿酒外,还广泛用于食品色素,防腐剂。现代还发现红曲中有一些药用成分,如可用于治疗高血压,腹泻。

红曲的传统制法及技术进步

古代制红曲,必先造曲母。曲母实际上就是红酒糟。该红酒糟是用红曲酿成的。红曲相当于一级种子,红酒糟是二级种子。曲母的酿法与一般酿酒法相同。现代可以直接采用红曲粉或纯培养的红曲霉菌种接种。

著名的福建红曲传统制法是:

曲种(曲粉+醋)



洗米→蒸饭→摊饭→拌曲→入曲房培养→堆积→平摊→浸曲→堆积→→翻拌→第一次喷水→第二次喷水→出曲→晒干→成品曲→包装

麸曲和酒母:

白酒酿造中麸曲的使用是中国酿酒业的一次重大改革,现在已成为我国白酒生产的主要操作方法之一。其主要优点是麸曲的糖化发酵力强,酿酒原料的利用率比传统酒曲提高10%-20%左右;麸曲的生产周期短,而且便于实现机械化生产。麸曲是采用纯种霉菌菌种,以麸皮为原料经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培养而成的,它主要起糖化作用。酿酒时,需要与酵母菌(纯培养酒母)混合进行酒精发酵。

麸曲生产的主要方法有:盒子曲法;帘子曲法;通风制曲法。制曲工艺分为固体斜面培养,扩大培养,曲种培养和麸曲培养四个阶段。实际是逐步扩大培养的过程。

献花(0)
+1
(本文系大道曰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