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美散文欣赏—— 跑马岭印记

 hkl306 2012-08-26
 
 

 

                                           跑马岭印记

                                                                          作者:郭光明
 

  也许因为我生在平原,长在平原,没有见过高山,所以对大山怀有敬畏的情感,二十多年一直不敢走近它,更不敢走进它,直到参加工作的第二年,突然有了走进大山的勇气,于是独自一人,走进了大山深处,爬上了大山深处的一个岭,这个岭叫跑马岭。
  
  跑马岭,离济南不远。用史上的话说叫“小云南”,用现在话说,是济南“后花园”的一座高山。
  
  这座山,确切地说应该叫岭,我抛却了年少的胆怯与畏缩之后,曾经来过三次,而每一次来之后,都在脑海里留下了不同的印记。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印记难有痕迹,许多印记却成了永久的回忆。
  
  第一次来的时候,交通不如现在方便。我是先骑自行车赶到长途汽车站,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挤上长途车,站了一个多小时才勉强坐下。而勉强坐下之后,我也真正走进了神奇的大山。
  
  走进神奇的大山,第一次感受路的高低起伏,颠簸崎岖,感受路的转弯抹角,我既兴奋又十分的不适应,晕头转向了不知经过了多长时间,终于在一棵大槐树下结束了颠簸的旅程。
  
  走下车来,我分不清哪是东,哪是西?也分不清哪是南,哪是北?倒是朴实好客的山里人,帮我找到了去跑马岭的方向。他告诉我:“沿着这条路,一直向前走,穿过一片竹林,经过一座古塔,在桃科村上山就到了跑马岭。”他抬头看了看天,无不担忧地说:“现在已经晌午歪了,若爬到岭上恐怕要到半夜。山上有狼,很不安全!”我向他鞠了个躬,无不幽默地笑了笑说:“能够与狼共舞,也许是一种缘份。”然后背起了行襄,走进了爬山的路上。
  
  进山之前,朋友告诉我说山里人很朴实,也很热情,遇到难事只要你开口,他们都会帮你。我知道山里人比城里人朴实,但没有见识以为朋友带着一些夸张,但真正走进了大山,这种来源于自然的朴实与热情,却让我十分的感动。因为在少有人走的沙砾路上,偶尔碰到一个行路人,不是问我从哪来,就问我要到哪里去,不是问我“吃了吗”,就是邀我到他家喝口水……尽管我与他们不曾相识过,但他们问候的亲切之感,就象认识多年的朋友。也许有人会说:陌生人与你说话,肯定另有企图。但我要说:另有企图的陌生人,不是在山里。因为山里人的憨厚、质朴,让你无法抗拒。
  
  幸亏坐了一段免费的手扶拖拉机,天黑之前我走在了上山的路上,但还没有走到半山腰,天上的星星已经安在了山顶。我本想鼓起勇气做个摘星人,但晚风吹透了薄薄的汗衫,让我周身感到了寒意;本想继续延伸脚下陡峭的山路,做个追赶月光的人,但脚下涌来的鹧欢鸪叫,让我心中产生了怯意,而远处传来一声声似狼似獾的嚎啸,更让我抬不起脚步……我不敢前行,也不敢下山,惶惶然不知所措。
  
  “汪”“汪”“汪汪汪”,一阵狗叫把我引到了一个果园,只见酸枣枝扎制而成的篱笆墙,围着一间低矮的草房。草房没有窗户,只有一扇也是酸枣枝扎制而成的篱笆门,透出了一丝微弱的灯光。
  
  见到我的到来,拴在“门”口的大黄狗叫的更凶了。一个看不出多大年龄但又绝不年轻的老人,警惕地拉来篱笆门。当他知道我是来爬山的“城里人”,二话没说就把我让进了小院,知道我还没有吃晚饭,二话没说就点着了柴灶。在我就着山韭咸菜、啃着玉米饼子的时候,他说“城里人爱干净”又烧开了一锅水……那晚,我躺在黄泥抹皮的土坑上,知道了跑马岭原来是李世民东征时操练兵马的地方。而第二天早晨我拿出二斤粮票、三元钱,塞到他手上的时候,差点儿把他惹恼,他说他家没有开饭店,哪有收人钱的道理?
  
  那次,我采集到了用来教学用的十余种昆虫标本、二十多种植物标本。
  
  一晃就是十年。
  
  十年来,跑马岭的险壑峻峰,奇花异草,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记,辛苦采集到的动植物标本,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遗失在记忆的角落里,惟有那散落在山上的憨厚与质朴,成了我无法抹去的记记。
  
  1997年,为了即将流逝的印记,我再次走上跑马岭。
  
  一辆崭新的摩托车,代替了拥挤的短途汽车,一架长角镜头的照相机,代替了自制的标本夹子,一只鼓鼓囊襄的背包,代替了简单的行襄。当我走上这座山,爬上这个岭,我发现:谷地林森茂密,山涧意秀峥嵘,苍松与翠柏相映,林海与松涛相辉。浓荫深处,本草献瑞,而兰木扶疏处,黄色的金针,各舒风采,紫色的蝎参,争相竞妍,还有那不知名的红的花、绿的果,不经意地点缀着青山的茸翠……极至岭顶,但见绝壁悬崖,危峰耸立,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中午时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把我“淋”进了山顶的一个红瓦石墙的小院里。
  
  主人的年龄与我相仿。在与他攀谈的时候,主人告诉我说:这里是林场的一个护林防火站,他林校毕业后就在这里上班。后来,很多人嫌这里的条件太艰苦,耐不住寂寞而下了山。我问他不嫌这里苦吗?他说苦是苦了一些,但这里好不容易集树成了林,集林成了森,如果无人看管,将会祸及子孙……
  
  夏天的雨,来的快,走的也急。刚才还是大雨倾盆,一会儿已是雨过天晴,山头上拉起了七色彩虹,而房檐上还滴答着雨滴。我告别了护林人,踩着湿漉漉的青草,缓步在湿漉漉的山路上。
  
  雨后的跑马岭,空气更加清新,山谷更加迷蒙。举目远眺,不见群山起伏,只见烟云蒸腾。我沿着湿漉漉的山路,东游西逛,只想能够找到当年的果园,找到那位憨厚、质朴的老人。但我没有找到,没有找到那片果园,更没有找到那位老人,找到的是一棵不怕山陡土脊,扎根在跑马岭上的松树。
  
  后来,我又去了一趟跑马岭。
  
  那是建成野生动物世界的第二年。当我第三次走上跑马岭时,我发现:山,还是那座山;岭,还是那座岭。但这座山已不再宁静,这座岭也不再清静,原因是这里天天都有喧闹的人群,这里野生着上万的精灵。只是上万的精灵回归到了自然,喧闹的人群被关在了笼子里。
  
  我不知道坐着笼子走进,又坐着笼子走出的人们,除了欣赏,除了愉悦之外,想到了什么?也许很多人只为一种心情而来,什么都没有想,也不愿意去想。但我想了,想了许多,想得最多的是,生命的自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