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寻药是捷径还是陷阱?

 如火夕阳 2012-08-26

网络:寻药的捷径还是陷阱?

(2012-08-09 15:22:01)

出自:2012年第1期《大众话题》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 本刊记者 熊萍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 李凯鹏(主任药师) 刘 晓(副主任药师)


  随着互联网影响面的逐渐扩大,医患双方都越来越依赖互联网进行“沟通”。通过互联网,医疗机构和医生可以宣传医疗信息,指导合理用药,而消费者可以获知药品特性,掌握用药知识。但是,面对专业的、长篇大论式的药品信息,以及各种“特效药”“根治药”的药品广告,消费者该如何把握药品信息,又该如何辨别药品广告真伪呢?
  为了帮助广大消费者科学获取互联网上的药品信息,我刊特别邀请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刘晓和李凯鹏老师为消费者解析下面这些问题。
  大众医学:面对多如牛毛的信息网页,消费者如何才能在这些信息网页中快速找到权威可靠的药品信息发布网站呢?
  刘晓:药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它的特殊性在于它们有专门的针对性、有专门的用法、用量,超剂量使用或用量不足都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因此,消费者在互联网上查阅药品信息或购买药品时,非常需要有针对性的获知有价值的、真实的药品信息。一个窍门就是,去对药品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安全把关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网站。目前,凡是涉及药品从生产环节到临床使用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甚至药品广告的相关规定,都可以在上面查询到。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www.sda.gov.cn)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专门辟有“数据查询”一栏。消费者可以从中获知所有经过批准的国产药、进口药和中药保护品种的详细信息,包括制药企业名称、药品的批准文号及相应的说明书(药名、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禁忌证、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用法用量、储存、有效期)等。另外,还可以获知有权通过广告进行宣传的药品商品名称和发布媒体等信息。按照国家规定,所有出售的药品都必须有“国药准字”标示。如果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不到该药名和“国药准字”批准号,该药必定是假药无疑。
  大众医学: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外,还有哪些网站可以发布药品信息?
  李凯鹏:通常,可以发布药品信息的网站必须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并在网站相应的位置展示出来。即使如此,这类网站也不允许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等药品信息。举例说明,打开某正规健康网的首页,在最下面就能看到《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字样,该证书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也可以查到。网站要申请这个证书,至少需要配备三名药学专业人员,由此来保证它们发布信息的可靠性。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网站都可以发布药品信息。
  大众医学:如何判断某药品交易网站是不是“黑店”?
  李凯鹏:事实上,在我国,已经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正规网站还很少,且这部分已经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正规网站都能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查询到相应的资质证书。如果一家网上药店无法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则是“网上黑店”无疑。另外,目前国家规定网上药店只能销售非处方药(药盒上标有OTC标识),而不允许销售处方药。因此,如果消费者在网上碰到兜售处方药(药盒上没有OTC标识)的网站,肯定是违法网站。
  大众医学:为了快速找到药品相关信息,可以使用搜索引擎吗?
  刘晓:可以。除了上面谈到的政府官方网站外,搜索引擎也能帮助消费者快速找到药品相关信息。例如,Google(谷歌)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发了一项“药品搜索”功能。当在搜索框中输入药品名称时,出现在第一位的始终是来自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关于该药物的权威信息。打开该网页信息可以发现,全文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消费者关心的“为何要使用该药物”“如何使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禁忌证”,甚至包括“药物与食物的关系”等各方面内容都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很好地解除了消费者对药品信息的神秘感。除此以外,消费者也可以从口碑比较好的健康网站,例如搜狐健康、药历网等网站获取相应的药品信息。
  大众医学:通常,使用搜索引擎找到的医药网站可靠吗?
  李凯鹏:结论是,不一定都是可靠的!几年前,中央电视台就曾报道过国内某知名搜索引擎公司涉嫌通过竞价排名提供虚假的医药信息。只要对方愿意按照网页的点击量支付高价,该公司就通过技术手段将其网页的搜索排名提前,使之能首先展示在网民眼前。如果付钱方没有相应的医药许可证,该公司也会“好意”的通过电脑编辑,采用移花接木方式帮助其信息合法化。而对于不愿与之“携手发展”的正规医药企业,该搜索引擎公司就反其道而行之,屏蔽该企业,使其信息无法显示在搜索页面中。因此,消费者不要盲目相信搜索引擎展示的医药网站,以免上当受骗。
  大众医学: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购买药品吗?
  刘晓:与眼下如火如荼的网络购物相比,药品的网购形式还仅仅是各个商家小心翼翼、浅尝即止的“雷区”。以前段时间淘宝商城试水药品网购为例,2011年6月20日,淘宝商城宣布分设医药馆,通过链接到具有销售资格的网上药店销售非处方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和计生用品等。但仅仅十余天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表态,淘宝商城没有取得网上售药资格,兜售药品属非法行为,要求其尽快整改。而此前数天,淘宝就已经断开了外部药品商家的跳转购买。
  由此可见,目前国家对药品经由网络销售这种方式如何进行“监管”还在进一步斟酌,对如何保证“药品质量安全”“药品配送安全”和“用药安全指导”这三大问题尚没有建立有效的解决办法。一旦药品网购出现质量纠纷或安全问题,消费者能否及时得到法律保护也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为此,建议“网购达人”目前还是选用传统方式去医院或药店购药。
  如何查询实体药店目前,我国大多数消费者还是选择去实体药店购买药品。为了避免错误地进入“黑心药店”,消费者也可以事前通过查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数据查询”栏目中的“GSP认证列表”,获知全国9万余家获得批准的正规药店的名称和地址,从这样的实体店购买“国药准字”号的药品,消费者就可以放心服用。
  大众医学:某些网站声称可以“出厂价格”低价卖药给消费者,可信吗?
  刘晓: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药厂生产的药品必须经过医药批发企业销售给药品零售企业或医院,才能出售给消费者。所以,消费者不可能有机会直接从药厂或医药批发企业购药。某些网站声称可以以“出厂价格”低价卖药给消费者,或者是将厂家直销药品卖给消费者,必定存在猫腻,消费者一定不要上当
  大众医学:如何识别药品网络广告信息骗局?
  李凯鹏:不法商家通常会利用消费者对大城市医院盲目崇信的心理,冒名“北京、上海或解放军××医院”、“××科研机构”、“××大学附属医院”等,伪造医疗机构资质,在网上建立起一个看似正规的医疗机构网站。同时,借助所谓的权威专家之言,采用绝对化、承诺性的语言夸大功效,大肆宣称“治愈”“根治”“特效药”等信息,甚至是“试吃”“买一赠一”等营销手段,一步步诱导消费者购买各种价格不菲的非法药品和保健品。
  例如,湖北天门一个只上过初中的农民,在2007年到2009年期间,以“首都协和医学研究院”“北京股骨头坏死专研中心”“中国国际鱼鳞病康复研究所”等虚假单位名义,在互联网上大肆发布各种虚假的特效药信息和广告,从中谋取非法所得140余万元。因此,我们在网上搜寻药品信息时,不要迷信权威、不要盲目崇拜名医名院,更不能病急乱投医,以免上当受骗,贻误病情。
  总之,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带领我们进入知识的宝库,使消费者可以通过对互联网信息的便捷获取,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并掌握药品信息和用药常识,从而在与医生进行交流的互动环境中能积极提问,与医生商讨用药方案。但同时互联网也鱼龙混杂地掺入了各种不良信息,不法商家利用患者医疗知识的欠缺和管理上的漏洞,肆意夸大疗效,隐匿不良反应、禁忌证等关键信息。因此,作为一名理性的消费者,要认真区分各种信息,才能做到于我有利、为我所用,达到心中有数,服用有方,治疗有效的目的。
  李凯鹏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从事药品信息化管理流程建设及药事管理工作
  刘晓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从事新药研发、体内药物检测及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