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有深情一万重”—— 各大古筝流派名家 ·“古筝独奏”欣赏集

 月亮湖568 2012-08-26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中国各大古筝流派名家
古筝名曲独奏 欣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全屏欣赏]
———————



广东汉乐筝曲
饶宁新独奏

(和乐:罗德载、罗琏)

01. 玉连环
02. 平湖
03. 崖山哀
04. 迎宾客
05. 杜宇魂
06. 昭君怨
07. 单点头·乱插花
08. 西厢词
09. 北进宫
10. 南进宫
11. 出水莲
12. 翡翠登潭
13. 一点金
14. 百家春




饶宁新
饶宁新,1941年出生于广东大浦,客家人, 中国南派古筝大师,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被誉为汉乐大师一代传人、粤乐筝创新者。现任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会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协会副会长。
饶宁新父亲为广东汉乐名家饶从举。饶宁新自幼受其父启蒙,随父学习扬琴和古筝、汉乐等多种乐器演奏,1956年赴京演出,受到主席和总理的接见。1965年,他从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毕业,曾先后师从潮乐筝家苏文贤、及汉乐筝家罗九香,又获得曹正、赵玉斋、刘天一大师的指导。
饶宁新的演奏功底深厚,音质坚实,讲究音韵,以演奏细腻典雅的古曲著称。饶宁新还编写了大量的汉乐、粤乐筝曲教材,为普及弘扬民族音乐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饶宁新曾任四川音乐学院教师、广东民间音乐曲艺团古筝独奏演员。他从教四十余年,弟子遍布全国及美、加、日和东南亚地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全屏欣赏]
———————



曹永安、李汴独奏


01. 高山流水
02. 唧唧咕
03. 慢吟
04. 寒鹊争梅
05. 陈杏元落院
06. 闺中怨
07. 苏武思乡
08. 葡萄架
09. 打雁
10. 闹元宵
11. 上楼
12. 下楼
13. 小飞舞
14. 叹颜回
15. 陈杏元和番




曹永安、李汴
曹永安,1948年出生于河南邓州,六岁随父亲—— 中国四大古筝流派之首、河南古筝主要代表曹东扶学习古筝,八岁开始登台表演,十一岁开始接受专业音乐教育,为河南曹派古筝的主要继承人之一。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
曹永安创作并发表的古筝独奏曲《金色的延边》、《婚礼场面》收录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中国古筝名曲萎萃》。

李汴,女,曹永安胞妹,1953年生于河南开封,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国家一级演员,筝演奏家。现任中国煤矿文工团筝独奏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古筝学会理事,全国古筝专家委员会委员。   
李汴幼承家学,在父亲曹东扶先生悉心长期传授和指导下,经过艺术实践和大学音乐理论深造,发扬其父所创“曹派”古筝艺术,成为当代河南筝派杰出代表。曹东扶先生是中国音乐界公认的古筝泰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全屏欣赏]
———————



项斯华独奏

01. 将军令
02. 海青拿鹤
03. 广陵散
04. 高山流水
05. 秋思曲
06. 寒鸦戏水
07. 月儿高
08. 思想起
09. 西厢词
10. 渔舟唱晚
11. 出水莲




项斯华
项斯华,女,饮誉中国乐坛、蜚声海内外的当代中国筝乐大师,1940年生于上海,早年专修钢琴,後师承浙江筝名家王巽之,又从曹正、郭鹰学习其它流派筝乐,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 毕业後,项斯华先後在北京电影乐团、上海乐团和中国歌剧舞剧院任古筝独奏演员,并任教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古筝研究会理事。
一九八一年,项斯华移居香港,为香港民族音乐学会理事及永久会员、香港艺术家联盟成员,东方乐舞交流学会理事,上海中国古乐团特约演奏家,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演艺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名誉教授。
项斯华的筝乐成就,在海内外均享有高度评价:“她的演奏细致朴实,音色醇美纯净,格调清新”;“有气质、有技巧、有音乐、有特色”;“她在古筝表现手法上没有派别门户之见,而是在演奏手法上对各路筝派采用博采众家之长以揉成自己的演奏特点。既保持古筝的特色,又表现现代乐曲的风貌,有乐思、有形象、有意境、有新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全屏欣赏]
———————



范上娥、王昌元独奏


01. 渔舟唱晚
02. 广陵散
03. 一点红
04. 秋思
05. 蝶恋花
06. 海青拿鹤
07. 战台风
08. 黄鹂词
09. 闺怨
10. 高山流水




范上娥、王昌元
范上娥,为当代最重要的女性古筝演奏家之一。早年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王巽之、曹正、郭鹰等,学习了各地著名流派的古筝曲。196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筝专业,1966年毕业,被分配到北京电影乐团担任古筝演奏员。八十、九十年代,范上娥逐渐出名,先后出访日本、西欧、瑞典、加拿大等地演出。1981年,在香港音乐节上演奏《汨罗江幻想曲》,获得极大好评。1992年7月,范上娥移民加拿大,并创立“范上娥古筝学院”。
范上娥创作的作品主要有古筝曲《粼波曲》(与人合著,旧名《红旗渠水到俺村》) 、《银河碧波》 、《雪山春晓》(与格桑达吉合著) 、《梁祝》(古筝版)。

王昌元,著名演奏家、作曲家,浙江杭州人,是中国著名筝演奏家、浙派筝传人王巽之教授之女。九岁起学筝,十二岁登台独奏。师从王巽之及潮州派筝家郭鹰,1969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先后担任上海歌剧院、上海乐团、中国艺术团、上海民族乐团筝演奏家。1984年赴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研究世界音乐并教授筝。
王昌元不但在演奏艺术上很有造诣,而且很擅长创作,驰名中外的著名筝曲“战台风”就是王昌元创作,此外王昌元还创作了大型声乐作品“琵琶行”,筝曲“洞庭新歌”等十余首。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全屏欣赏]
———————



范上娥、项斯华、熊岳演奏


01. 南海渔歌
02. 幸福渠
03. 汩罗江幻想曲
04. 采莲曲




范上娥、项斯华、熊岳

熊岳,青年古筝演奏家,曾先后师从古筝名家曹正、张燕、项斯华、范上娥、郭鹰、邱大成等。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古筝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等。
一九七六年考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任独奏演员,一九八二年及一九八九年在中国民族乐器独奏比赛及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中获奖;一九八八年至一九八九年受邀担任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古筝兼职教师。
一九九一年应新加坡新闻与艺术部之邀参加该年度的艺术节演出,同年出版激光唱片「渔舟唱晚」熊岳古筝独奏专辑。
一九九二年移居新加坡,先后三次与新加坡华乐团合作,演奏多首独奏曲及古筝与乐队的作品。次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现为新加坡国家华乐团),专职古筝演奏。
一九九四年九月,熊岳与其恩师,著名古筝演奏家兼教育家邱大成先生共同举办筝乐新篇古筝专场音乐会。
熊岳多年来勤奋努力,广求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秀丽、细腻的演奏风格。自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九二年任职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十六年;一九九三年至二零零一年任职新加坡国家华乐团九年。二零零一年移居香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全屏欣赏]
———————



苏巧筝独奏


01. 小梁州
02. 平沙落雁
03. 月儿高
04. 粉蝶采花
05. 寒鸦戏水
06. 西江月
07. 登楼
08. 思凡
09. 柳青娘
10. 柳摇金
11. 出水莲




苏巧筝

苏巧筝,女,父亲是南派古筝名家苏文贤。受家庭熏陶,苏巧筝自幼习艺,受到严格训练,完整且有系统地继承了潮州古筝对“弦诗”的诠释技法和演奏风格。1961年至1963年,苏巧筝赴沈阳音乐学院,随古筝教育家赵玉斋学艺,使其又精于北派筝艺。
苏巧筝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古筝演奏家,而且是潮州音乐理论研究专家,对潮州音乐深有研究,尤其是在潮州庙堂音乐的研究方面,成绩突出;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南音学会会员、中国器乐学会会员、原音协广东分会民族音乐委员副主任及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研究所副研究员、广州古筝协会会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全屏欣赏]
———————



赵玉斋、曹正独奏


01. 莺啭黄鹂
02. 四平调
03. 四段曲
04. 四段锦
05. 庆丰年
06. 渔舟唱晚
07. 高山流水
08. 昭君怨
09. 鸿雁捎书
10. 夜静銮铃
11. 凤翔歌
12. 汉宫秋月
13. 梅花落




赵玉斋、曹正
曹正(1920-1998),中国著名古筝教育家、理论家、演奏家,中国古筝院校事业的奠基人,中国古筝一代宗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曹正原名郭成学,字缉光,1920年出生在辽宁省新民县。1936年,16岁的曹正只身到北平求学,河北玉田古筝名家娄树华发现其有天赋,收为学生。后经娄树华引荐,1945年10月,曹正在南京又随岭南筝派大师梁在平习艺。1947年,曹正先生与范乐天(曾任美国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等人在徐州共同发起创办了“薰风筝社”,并于同年11月举办近代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古筝独奏音乐会。1948年春,经程午嘉介绍,曹正到南京国立音乐学院任古筝教员(当时还有杨荫浏、储师竹、曹安和、刘北茂、陈振铎、程午嘉和夏一峰等),第一次把古筝这件乐器由民间带向高等音乐学府,开创了中国筝史的新纪元。
曹正在筝史、筝谱、筝演奏法等方面颇有研究,他的演奏风格深厚古朴,醇味悠长,刚柔并蓄。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曹正借鉴古琴指法,设计了筝演奏指法符号,并将工尺谱译成简谱和五线谱教学(目前海内外所出版的筝书中,大多以此作为依据),对筝曲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曹正先后为中央和地方广播电台录制了十三弦筝曲数十首,并制成《广播独弹十三弦》盒式磁带;1952年他与朱郁之合作,编创筝、胡琴二重奏《渔舟唱晚》,获得辽宁省音乐创作一等奖;中国唱片公司出版了他独奏的《渔舟唱晚》、《天下大同》。  
  曹正对于古筝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起草了《召开民族乐器专业(筝、琵琶、二胡)会议建议书》;1961年在西安主持召开了全国音乐院校古筝教材座谈会;1980年发起成立“北京古筝研究会”;1983年提出筝乐教育要“从娃娃们抓起”的理论并付诸行动,从此使全国掀起学筝热潮;1986年在古城扬州主持有史以来最受筝界瞩目的“首届中国古筝技术交流会”。


赵玉斋(1923-1999),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东北古筝学会会长。

赵玉斋1923年出生于享有“书山戏海,筝琴之乡”之称的山东省郓城县,先后师从王登海、王尔敬等艺人学二夹弦、梆子戏、山东琴书等地方戏,学拉坠胡、二弦、四胡弦、板胡,并向樊西雨、黎连俊先生学弹古筝。
建国后,赵玉斋任沈阳音乐学院教师、副教授、教授。1953年获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优秀表演奖。赵玉斋曾对筝进行改革,将十六弦增到二十一弦。
赵玉斋创作的筝曲有《庆丰年》、《新春》、《难忘》和擂琴乐曲《忆伯苓》,《公社好》、《工人赞》、《新春》、《和平舞》、《十年大庆》等数十首,还创作、改编了《忆昔》、《幸福歌》、《白毛女》、《洪湖水浪打浪》等乐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全屏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