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藤野先生学案
2012-08-27 | 阅:  转:  |  分享 
  
1、藤野先生(鲁迅)

教学目标:

1、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了解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从而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1、加深对鲁迅的认识、赏析课文重点语句、“形散神聚”特点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ēi)宛如(wǎn)驿站(yì)解剖(pōu)

油光可鉴(jiàn)畸形(jī)不逊(xùn)匿名(nì)

血管(xuè)深恶痛疾(wù)诘责(jié)挟着(xié)ǎo)瞥(piē)

2、解释下列词语: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诘责:质问并责问。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毫无消息。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3、作家和作品:

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读zhāo,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是散文。

4、写作背景:

(1)鲁迅留学日本情况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2)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理解并背诵《自题小像》(请同学们查找相关资料)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此诗译成白话诗: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二、课文探究: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2)以作者变化为线索。(3)变换了三个地点:“我”在东京;“我”在仙台;“我”离开仙台后。?

2、请把文章划分层次,各部分的大意。(全文共有38段)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第二部分(第4—36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为下文中写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埋下了伏笔。6—23段,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朴的崇高品德。?

5、熟读课文,归纳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并完成下表。

序号 事例 思想品质 1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2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3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4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B)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A.比喻借代夸张B.比喻夸张反语

C.夸张反语拟人D.反语比喻对比

4、分析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分别讲讲它们的意思。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

标致──反语。漂亮,这里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问问

精通时事──反语。这是讽刺的说法,指出这些人“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

爱国青年──反语。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A.欢乐的溪流唱着清脆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姿奔向远方。

B.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C.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世界。

D.中学生上网吧,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班主任老师的重视。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在班主任的教育下,韩志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B.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

C.菜市场向居民供应青菜、萝卜、土豆、苹果等蔬菜。

D.开展优质教学活动后,李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课内阅读

1、分析下文,回答问题。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②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④实在标致极了。

⑤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⑥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 只不过 的意思,“这样”是指 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这句话表达作者表达作者对留学生的失望之情的感情。

(2)这两段写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在① 在上野赏樱花②不中不洋的

③ 学跳舞

(3)第②句用的修辞方法是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它的作用是辛辣地嘲讽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

(4)第④句用的修辞方法是反语,它的作用是 讽刺清国留学生丑样。

(5)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反映了他到东京的目的是 寻求救国真理,

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二)

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

(1)文中划线的两个“他们”各指代什么?

A.在课中的日本学生B.闲看枪毙犯人的人

(2)“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中,“那时那地”到底指何时何地?“我的意见”指什么?“变化”指什么?

“那时那地”是指在仙台讲堂里看时事影片时。“我的意见”指学习医学,走科学救国的道路。“变化”指的是弃医从文。

(3)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 A )

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B.对噪音特别反感。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

(4)“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

这些中国人精神上愚昧麻木,毫不觉悟,作者感到万分痛苦而又无可奈何,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

(5)(二)段中“那一回”指的是 指的是在仙台医学院讲堂里看电影,电影中日本人枪毙中国人,周围还有许多中国人围观和喝采。

从(二)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是文艺了,所以弃医学文。

(6)从表达方式看(一)段以叙述 为主,(二)段以 议论 为主。

3、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②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③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小而言之”的意思是从小的方面看

(2)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议论、抒情

(3)这段文字共3句话,第①句表现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第②句表现了 对先生高尚品格的高度评价,第③句表现了对先生品格的热情赞颂。

(4)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使我们对藤野先生高尚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有力的表现了主题,作者热情的发自内心的赞颂也增强了对读者感染的力量。

四、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华老师,你在哪里王蒙

小学二年级时,我们班换了一位老师叫华霞菱,女,刚从北平师范学校(简称北师)毕业,20岁左右,个子比较高,脸挺大,还长了些麻子,校长介绍说,她是“北师”的高材生,将担任我们的级任(犹今之班主任)老师。

华老师对学生非常严格,尤其对一些“坏学生”特别严厉,我们都认为这个老师很厉害,怕她。但她教课、改作业实在是认真极了,所以,包括被处罚得哭了个死去活来的同学,也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谁说小孩子不会判断呢?

小学二年级,平生第一次做造句,第一题是“因为”。我造了一个大长句,其中有些字不会写,是用注音符号拼写的。那句子是:

放学以后,看到妹妹正在浇花呢,我很高兴,因为她从小就不懒惰。

华老师在全班念了我这个句子,从此,我受到了华老师的“激赏”。

但是,有一次我出了个“难题”实在有负华老师的希望。华老师规定,“写字”课必须携带毛笔、墨盒和红模字纸,但经常有同学忘带致使“写字”课无法进行,华老师火了,宣布说再有人不带上述文具来上写字课,便到教室外面站壁角去。

偏偏刚宣布完我就犯了规,等想起这一节是“写字”课时,课前预备铃已经响了,回家再取已经不可能。

我心乱跳,面如土色。华老师来到讲台上,先问:“都带了笔墨纸了吗?”

我和一个瘦小贫苦的女生低着头站了起来。

华老师皱着眉看着我们,她问:“你们说怎么办?”

我流出了眼泪。最可怕的是我姐姐也在这个学校,如果我在教室外面站了壁角,这种奇耻大辱就会被她报告给父母……天啊,我完了。

全班都沉默着,大家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那个瘦小的女同学说话了:“我出去站着吧,王蒙就甭去了,他是好学生,从来没犯过规。”

听了这个话我真是绝处逢生,我喊道:“同意!”

华老师看了我一眼,摇摇头,叹了口气,厉声说了句:“坐下!”

事后她把我找到她的宿舍,问道:“当×××(那个女生的名字)说她出去站而你不用去的时候,你说了什么来着?”

我脸一下子就红了,我无地自容。

这是我平生受到的第一次最深刻的品德教育,我现在写到这儿的时候,心仍然怦怦然,不受教育,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呢?

华老师有一次带我去先农坛参加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会前,还带我去一个糕点铺吃了一碗油茶,一块点心,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下馆子”了,这种在糕点铺吃油茶的经验,我借用了写到《青春万岁》里苏君和杨蔷云身上了。

运动会开完了,天黑了,挤有轨电车时,我与华老师失散了,真挤呀,挤得我脚不沾地。结果,我上错了车,我家本来在“西四牌楼”附近,却坐了去“东四牌楼”的车,到东四,仍然下不来车,一直坐到了北新桥终点……后来我还是找回了家,从此,我反而与华老师更亲了。

我们上三年级,级任老师就要换的,因此,华老师就不再教我们了,此后也有许多好老师,但没有一个像华老师那样细致地教育过我。

1、根据要求分析文中画线句子。

①“华老师看了我一眼,摇摇头,叹了口气”表现了华老师怎样的心情?

对“我”犯错的不满;为“我”回避惩罚而生气、惋惜。

②“我脸一下子就红了,我无地自容”,“脸红”和“无地自容”的原因是什么?

为犯错而脸红;为同学替自己辩护而感害羞;为自己逃罚而惭愧;为有负华老师的希望而不安。

2、本文叙事详略得当,哪一件事详写?哪几件事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详写了“我犯错而被教育”;略写老师的严厉、“我”的造句受到表扬、老师带“我”吃馆子及坐错车。好处是:突出老师的对“我”的教育,同时也展现老师的其他方面的性格特点,使老师的形象鲜明而富有个性。

3、综观全文,说明华老师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有才学;工作极端认真;管理严格;善于教育学生;热爱学生。

4、你认为本文语言的突出特色是什么?

朴实、亲切、含蓄、委婉,平淡中蕴涵深情。(意思对即可)

五、知识链接

1、反语???????

反语也叫倒反,就是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嘲弄、讽刺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反语。

反语的作用是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运用反语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例如:

①“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②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反文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国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散文知识

所谓散文从广义说,是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体;从狭义说,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实感情的文体。散文的文体特点就是:形散神聚。散文的材料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互相之间有内在联系,我们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落的珍珠穿起来,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即所有的材料经过作者巧妙的构思联想,这些看似无关联或关联不紧密的材料(形散),但它们都指向同一主旨。这就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好处,可以让文章活泼灵动,变化多端。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彩的。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选取上,一般运用联想手法。总体来看,抒情的散文有时气势磅礴,有时低吟轻唱;记叙的散文如诗如画,曲径通幽;议论的散文情真意切,精彩纷呈但是不管作者怎样安排文字,怎样组织材料,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表达他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悟。入笔细微,以小见大。一般的散文写作,我们可以从细小的方面入笔,做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实际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涕一笑;事物中的一枚叶片、一粒沙土都可以体现出大的主题。对于一个有心人来说,这些小的事物同样可以写出好的文章。谨忆周树人君因为是多年前的旧事了,所以记忆不是很清楚。但我可以确定我从爱知医学专门学校转职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是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末的事。在那之后两年或三年,周树人君作为第一个从中国来的留学生进入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因为是留学生,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周树人君和一百人左右的新入校生以及三十多人的留级生一起听课。

周君身材不高,脸圆圆的,看上去人很聪明。记得那时周君的身材就不太好,脸色不是健康的血色。当时我主讲人体解剖学。周君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的情况来看,学习上大概很吃力。于是我讲完课后就留下来,看看周君的笔记,把周君漏记、记错的地方添改过来。如果是在东京,周君大慨会有很多留学生同胞,可是在仙台,因为只有周君一个中国人,想必他一定很寂寞。可是周君并没有让人感到他寂寞,只记得他上课时非常努力。

如果留下当时的纪录的话,就会知道周君的成绩,可惜现在什么纪录也没留下来。在我的记忆中不是非常优秀的学生。

那时我在仙台的空崛街买了房子,周君也到我家里来玩过,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了。如果我过世的妻子还在世的话,或许还可以回忆起一些事情。前年,我的长子藤野达也在福井中学时,主讲汉文的管先生说:“这本书上写了你父亲的事,你拿去看看。如果真是那么回事,给我们也讲一讲那些事情。”于是长子达也借回了周君写的书让我看,这些作品似乎都是佐藤翻译的。

这以后大概过了半年,管先生来和我会面,也谈到了书中所讲的那些事情。从管先生那里,我知道周君回国之后成了优秀的文学家。管先生去年去世了。听说在姬路师范当老师的前田先生也说过周君的一些事情。

让我再回到前面的话题。周君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总共只学习了一年,以后就看不到他了,现在回忆起来好象当初周君学医就不是他内心的真正目标。周君临别时来我家道别,不过我忘记这次最后会面的具体时间了。据说周君直到去世一直把我的照片挂在寓所的墙上,我感到很高兴。可是我已经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式把这张照片赠送给周君的了。

如果是毕业生的话,我会和他们一起拍纪念照,可是一次也没有和周君一起照过相。周君是怎样得到我这张照片的呢?说不定是妻子赠送给他的。周君文中写了我照片的事情,被他一写,我现在也很想看看自己当时的样子。我虽然被周君尊为惟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因此被周君尊为惟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周君来日本的时候正好是日清战争以后。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把中国人骂为“梳辫子的和尚”,说中国人坏话的风气。所以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它当成异己。

少年时我向福井藩毕业的野坂先生学习过汉文,所以我很尊敬中国的先贤,同时也感到要爱惜来自这个国家的人们。这大概就是我让周君特别亲切,特别感激的缘故吧。周君在小说里,或是对他的朋友,都把我称为恩师,如果我能早些读到他的这些作品就好了。听说周君直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上的话,周君会该有多么欢喜呀。

可是现在什么也无济于事了,真是遗憾。我退休后居住在偏僻的农村里,对外面的世界无甚了解,尤其对文学是个完全不懂门外汉。前些天从报纸上得知周君鲁迅去世的消息,让我回忆起上面所说的那些事情。不知周君的家人现在如何生活?周君有没有孩子?深切吊唁把我些微不足道的亲切当作莫大恩情加以感激的周君之灵,同时祈祷周君家人健康安泰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

献花(0)
+1
(本文系遗留手上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