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攸县楠竹产业发展形势喜人

 abcd396 2012-08-27

湖南攸县楠竹产业发展形势喜人

湖南省林业厅

    攸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也是全省35个重点产竹县之一。全县土地面积399万亩,林业用地面积250万亩,占总面积的63%,其中楠竹面积25万亩,占林地面积的10%,主要分布在峦山、银坑、黄丰桥、柏市、高枧、湖南坳、丫江桥、莲塘坳等8个乡镇。近几年来,该县通过项目带动和示范引导,坚持新造与低产林改造相结合,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相结合,市场引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大大加快了楠竹产业化进程。楠竹资源培育和加工利用等开始步入产业化的发展轨道。
    (一)竹林面积进一步扩大。80年代以前,人们对木制品的需求较大,竹制品需求较少。因此,全县主要发展杉木等用材林,从而忽视了楠竹资源的培育,同时由于80年代中期大面积爆发竹蝗危害,使得竹林有减无增。从90年代开始,随着竹制品应用的广泛,竹加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楠竹资源的需求增大,认识普遍提高,与木材相比楠竹开发周期短,见效快,再生能力强,水土保持能力好,既是林业产业又是生态产业,且开发具有投资风险小,加工活,市场需求大。市场需求的增大,拉动了楠竹资源培育的步伐。首先通过楠竹低改自然扩鞭,在竹林周围的林地采取垦复和砍除灌丛以增大竹鞭扩展空间,其次是加快新造竹林步伐,改过去只造杉木用材林到现在只要适宜造楠竹就尽量造楠竹,近几年,在退耕还林工程项目中,鼓励楠竹产区退耕农户在退耕时能发展楠竹的就造楠竹。在迹地更新和残林改造当中也大力新造楠竹。通过低改扩竹、迹地造竹、残林改竹、庭院种竹等措施,该县楠竹面积扩展迅速,银坑乡90年代前楠竹面积只有2万余亩,现在经过多年的努力面积达到4万余亩,几乎翻了一翻;峦山镇竹林面积从90年代6万余亩发展到现在8万余亩。二类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全县竹林面积由1995年的18万亩已经发展到现在的25万亩,其中竹林面积在2万亩以上的乡镇达7个。
    (二)低改效益显著。为加速楠竹产业发展步伐,增加楠竹资源总量,该县自1995年开始在丫江桥、银坑、峦山、高枧、莲塘坳等几个主要楠竹产区乡镇实施“世行”楠竹低产林改造项目,已实施二期,共计面积23970亩,在实施中按照楠竹低产林改造技术要求对荒抚、低产、低质的竹林进行清山除杂、全垦修山,合理采伐、禁挖冬春笋等措施进行封山育竹。经过“世行”二期的低改,成效完全显现出来了,莲塘坳乡月龙村长冲组在96年对780亩竹林面积进行低改,低改前竹林内灌丛较多,加上竹农长期无序采伐,导致竹林分布不均、竹径较小、竹质较差、每亩楠竹不到80株,竹径普遍只有6㎝左右,低改后4年时间每亩楠竹达到200株以上,竹径达到8—10㎝以上,每年净增楠竹30株以上。由世行楠竹低改项目的带动,全县从2003年起对楠竹林逐步进行低产林改造,到目前为止完成垦复改造86970亩,近两年,又在银坑、黄丰桥、酒埠江东塘示范林场等地进行高产示范,面积3180亩。全县通过楠竹低改后立竹蓄积量由过去的2000万根上升到现在的2900万根,每年砍伐由过去的100万根上升到现在的250万根,每年仅楠竹资源一项就为老百姓可增加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
    (三)科学经营意识增强。该县在楠竹资源培育中,通过进行低产林改造和高产示范基地建设。不少竹农和乡村干部掌握和积累了楠竹生产与经营管理的技术和经验。近两年,银坑乡幽居村、下田村、黄丰桥镇广寒村、酒埠江东塘示范林场等地实施高产示范项目建设,在项目范建设中,对于低产、低质、低效竹林采取砍除乔、灌丛,全垦修山,合理采伐,连续封禁,禁挖冬春笋,新竹标号建档,开沟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等科技措施,竹量、竹质大大提高。今年5月份,对楠竹丰产示范林、推广林和一般竹林的固定标准地对比调查显示,没有进行低改竹林每亩立竹是70—80株,当年新增楠竹15株,一般低改竹林每亩立竹是130株,新增楠竹35株,丰产示范林每亩立竹150—180株,新增楠竹60—70株,而且凡是已进行低改的楠竹林,竹节长,竹质好,竹径平均增加2cm以上。
    (四)经营体制日趋完善。竹农在经营中尝到了甜头,科学经营意识不断增强。该县楠竹产业发展中,按照市场经济要求,突破传统林业经营体制,创新经营模式。2003年县政府依据《森林法》制定了《攸县林木林地有偿流转管理办法》,提出了“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林地林木经营形式,为推行大户承包,股份合作,租赁、联营等经营形式发展楠竹提供了政策保障。近两年,全县已经发展楠竹承包经营大户17户,经营面积34000多亩,大户新造楠竹林4500多亩,投入资金350万元。县城个体户周晓彦2003年将峦山镇上垅村处于偏远山区的近5000余亩楠竹山林买断经营权50年,周老板取得经营权后两年时间投资近80万元对楠竹林进行垦复、除杂等改造措施,同时修建林区公路,从今年开始资源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株洲市林业局租赁经营峦山镇(原漕泊乡竹改场)3000余亩竹林,几年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楠竹低产林改造,为当地乃至全县楠竹资源培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五)楠竹加工业不断壮大。楠竹资源的发展和壮大,推动了全县加工业的发展,加工产品由过去的竹筷、竹粪箕、竹扫帚、竹凉席等发展到现在以加工竹胶板、竹地板为主,年加工竹量节节攀升,加工附加值增大。到2005年底,全县各类竹木加工经营企业户有569家,其中竹加工经营企业户达250余家,竹类加工企业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个,其中两个竹加工企业是全县48个竹木加工龙头重点企业。全县楠竹加工产值达8000万元,株洲湘龙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拥有固定资产900万元,年产值1500万元,年耗竹100万根,从业人员200人,产品主要销售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产品出口率达95%以上。攸县酒埠江竹胶板厂拥有固定资产1100万元,两条竹胶板生产线,从业人员180人,年耗竹能力100万根,产值1500万元。其余楠竹主要产区乡镇常年加工竹帘,竹筷等竹制品。加工业的带动,楠竹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楠竹价格一路上涨,一根10cm的楠竹过去只能卖3—4元/根,现在已经卖到8—9元/根,而且供不应求。楠竹资源因价格上涨每年就为老百姓多增加上千万元的收入;同时加工附加值增大,一般竹胶板增值达8倍,就是说一根8元的楠竹经过加工成竹胶板可以达到64元,竹地板增值达到10倍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