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纽约学记(16)别了纽约

 墨君家 2012-08-27

纽约学记(16)别了纽约

(2012-08-23 16:43:11)
标签:

纽约

文化

分类: 随感

2012年8月18日,星期六,明天就要离开纽约,我们几个决定分头行动,以各自喜爱的方式与纽约告别。

昨天去了一个假“军械库”,白激动了一场,今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网上查明地址。原来,1913年“军械库展览”所在的Armory(中译“军械库”),不是在公园大道643号,而是在莱克星顿大道 68号。这两个Armory一个在北(东66和67街之间),一个在南(东25和26街之间),相差40个街区呢!前者的名称叫Seventh Regiment Armory(7军团总部),建于1880年,曾经是纽约第七民兵团的总部,现改造为当代艺术中心,也称Park Avenue Armory,游客可免费入内参观,也可买票观看艺术展或表演。后者的名称叫69th Regiment Armory(69军团总部),至今仍是纽约国民警卫队第69陆军团(69th Infantry Regiment)的驻地,不对外开放。

纽约学记(16)别了纽约

1913年,美国画家与雕塑家协会在69军团总部大楼举办了首届国际现代艺术大展,300余名欧美前卫艺术家和1300件左右作品参展,杜尚的《下楼梯的裸女》(现藏于费城艺术博物馆)就是在这里首次面对美国公众的。话说早上9:30出门,沿西42街一路往东,经过热闹的时代广场和第五大道,在幽静的Bryant街心公园旁,顺道参观了纽约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和公园一样占了整整一个街区的空间,内部为大理石墙面,装修得如同宫殿,这里全天候向所有人开放,无需办证即可自由浏览,其中还有一个专为儿童开设的阅览室。行至东42街,再次瞻仰了那个著名的火车总站,这次从下面望上去,过街天桥的走向非常清楚,不少游客都在桥下拍照。往前走几步,可近距离观赏克莱斯勒大厦,除了螺旋的尖顶,这次还看到了更多的装饰细节。到莱克星顿大道后,一路往南,直奔26街。一路都是矮房子,有些陈旧破败。每个街口都站着一个警察,用栏杆封住通往右侧(西侧)的街,一开始还以为是有首长出行,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公园大道有群众长跑活动。

走得脚也累,尿也急,终于到了26街,一抬眼就看到了前方右侧那栋著名的红砖建筑。其基本结构和昨天看的69军团总部类似,入口在正面(面朝大道),长方形的大楼四角有类似于碉堡的结构,后面是半圆形的操练大厅(东西向,占了约小半个街区)。在入口拱门的两侧,插着一面国旗与一面军旗,一块蓝牌子上写着“征兵入内”。在旗帜下方,大门两侧的基石上嵌着两块铜牌,上面写着1913年曾在此地举办过国际现代艺术大展的字样。走入拱门,沿阶梯上去,左侧有一扇厚厚的铁门,关得严严实实。里面走出一个胖黑人,我看门还没关上,正想乘势拉门而入,他马上回过身问我想干什么,他告诫说这是军事重地,如探头探脑,会被报警的。我只得走出大门。这次虽没有看到内部的展厅旧址,但总算找到了大楼的位置,也不枉了到西天取经一趟。

纽约学记(16)别了纽约

今天下午原本是想重温MoMA,可是一路往北走,途径第五大道的帝国大厦时,还是决定先登楼一观再说。很快我就发现,这个决定实在是英明无比。进入大楼,经过安检,到售票厅排队购买了25美元的登楼券,然后排队等电梯,约20多分钟后到达第80层的展厅。展览是从下曼哈顿的摩天大楼博物馆借来的,灯箱里陈列了着不少老照片,还有图表和数据,分“速度”、“尺度”、“钢材”、“建造者”等单元进行介绍。我之前没有做过功课,看到这些数据时不禁大吃一惊,大楼总高102层,380米,自1930年4月7日奠基,到1931年5月1日就落成了,竟然只用了一年时间。除了7000名工人(多数为爱尔兰移民)日夜不停的劳动,大楼落成的速度主要和钢架技术的成熟有关。帝国大厦创造了资本主义的奇迹,但落成后旋即迎来了大萧条,当时的人把它的名字改为谐音的empty building,以示嘲讽。如今,帝国大厦成为了纽约第一景观,如同来北京要看天安门,到纽约则不可不看帝国大厦,而且绝对不能是看外观,而是一定要登顶。

纽约学记(16)别了纽约

80层参观完毕,坐电梯直达320米处的第86层(为免排队,也可步行),走出玻璃房,外面有一整圈观光台。从这里往上是楼顶的尖塔,也可以上去,只是要多交钱而已。多数游客选择留着这里观景,人人一台相机,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探出身子,贪婪地将纽约美景尽收眼底。往北看,远处是绿草如茵的中央公园,近处是不可胜数的摩天大楼,中央是洛克菲勒中心建筑群,西侧(左侧)是时代广场、火车总站和Metlife绿玻璃大厦,东侧(右侧)是克莱斯勒大厦和东河边的联合国大楼。

纽约学记(16)别了纽约

纽约学记(16)别了纽约



 往西看,是浩浩汤汤的哈德逊河,河上穿梭的游船以及对岸的新泽西。

纽约学记(16)别了纽约

往东看,是秀美的东河,河上有数座壮观的钢铁大桥,对岸是皇后区和布鲁克林区。

纽约学记(16)别了纽约


往南看,远方是下曼哈顿港附近密集的摩天大楼,高高矗立的是尚未竣工的新世贸双塔,右前方哈德逊河入海口处,是海关岛、总督岛和自由岛,自由女神像清晰可辨。

纽约学记(16)别了纽约


纽约学记(16)别了纽约

正中不远处是三角形的熨斗大厦,倾斜的Broadway与南北向的第五大道正好在熨斗的尖角处交叉,形成了一个大X形。往左前方远眺,可以看到Broadway上川流不息的车辆,这条曾经的邮道从东南端的曼哈顿港,穿过中国城,掩映在林立的高楼和绿化带之间,直到靠近熨斗大厦才再次露面。

纽约学记(16)别了纽约

来纽约的19天,除第一晚和三个白天外出外,其余的15天基本上都在城区活动,尤其是最后三天,可以说把曼哈顿从南到北逛了个遍,对地标性建筑有了基本的认识。我庆幸自己不是第一天而是最后一天登临帝国大厦,迎着阳光与和风,站住320米的高处,逐个辨认出那些铭刻着纽约不朽记忆的建筑,油然而生一识庐山真面目的快意。不知何日还可再来,我以为,以这种方式与纽约道别,实在是最为恰当的一种选择。

纽约学记(16)别了纽约

走出帝国大厦,在门前的第五大道上寻找291画廊遗址。在紧邻的路段上,发现了290,292和294号门牌,街对面是纺织大楼,门牌号是295。照理说,291应该在单数号码的一边,可是建于1880年的纺织大厦占了整整一个街区的门脸,我往楼后的街区转了一整圈,也没有找到291的门牌号。问了几个当地人,他们都茫然不知。于是沿第五大道往北漫步,再次途径洛克菲勒中心。前几次都是跟着同事们路过,不及细看,这次趁着一个人自由,在下沉广场后面的EG大厦里转了半天。这里花25美元也可登顶观景,但16:50停止入内,我一看时间已经45了,还有大堆的人在排队买票,于是就放弃了。

纽约学记(16)别了纽约

转过大楼,后面是第六大道,正巧赶上周末集市,道路两端警察封道,长长的街上摆满了小摊子,到处都是几块钱的便宜货,空气中弥漫着烤肉串的浓烟,一时间仿佛回到了中国。一看摆摊的人,除了黑人,也就数华人最多了。

纽约学记(16)别了纽约

往前走了几个街区,往右一拐便是MoMA,周六17:30关门,这次是没法再进去看了。MoMA已去过两次,最后一天留给街景,倒也合情合理。

纽约学记(16)别了纽约

继续往前走,右拐进入第五大道,往回(往南)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数不胜数的名品店,到42街右转进入broadway,经时代广场回宾馆。这一段的broadway,多数地段改造成了绿化带和休闲区,只留下一窄条做汽车单行道,方便汽车转小弯。靠近时代广场,broadway又变成了繁华的街道,两侧都是歌舞剧院和电子广告牌,通常所说的百老汇,就是指这里了。我在北京看过两次百老汇的表演,兴趣并不大,何况这里的票价要200多美元一场,所以就没舍得去看,倒是和同事在这里的影院花14美元看了场大屏幕电影,也算是体验了一下美国的电影文化。

晚上会齐同事去宾馆对面的中餐馆“成都印象”吃饭,然后回宾馆收拾行李、洗澡,又忍不住坐在桌前,在笔记本上整理照片,查资料,写游记。需要回忆的事情太多了,转眼就到了半夜1点,只好睡了。明早六点起床,七点半和三位同事包一辆华人的面包车去内瓦克机场(共65美元),搭乘UA89于11:55起飞回北京。
纽约学记(16)别了纽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